硕士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2020-11-10王丽娜
王丽娜
摘要:科学研究是硕士生学习生涯最主要的任务,而要在科研方面有所成就,硕士生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源泉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才可以运用硕士生的研究解决问题,因而最重要的是要硕士生具备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但对于初入研究领域的硕士生来说,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因而先了解科研问题意识的概念,然后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剖析,最终推出对于硕士生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方面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硕士生;科学研究;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近年来,国家对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补助增多,硕士生的名额也在增加,可见国家对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视。国家政策的倾向,使得硕士研究生和导师们为了能有一定的科研成果,绞尽脑汁、潜心钻研。
创新对国家和科研的重要性,而创新的动力源泉则来源于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培养,那么对于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初入科学研究领域的硕士生,若有很好的科研问题意识,那对以后科学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科研问题意识的概念
科研,顾名思义科学研究的简称,而问题意识则是指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人或事物而触发内心产生的疑问。本文所说的科研问题意识,主要针对硕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的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培养方法。在科学实验或文献研究的实践活动中,硕士研究生可以潜意识地发现实验或文献中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对其深究提出潜在问题,抓住问题的痕迹,对数据进行严谨操作和实验或对其观点进行深入推敲加以创新,这一系列的心理动机或心理活动,促使着硕士研究生孜孜不倦、戮力前行,研究出新的科研成果。
对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硕士生这四个不同阶段的学生,虽然在问题意识的本质上是大致相同的,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自发地看到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但由于主题的年龄、心智、知识储备以及实践经验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略显与其他阶段的学生不同。当然,也不能把硕士科研问题意识和硕士问题意识混淆,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科研二字。硕士的问题意识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存在的问题或自己想象的可能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是学习中遇到的解不出来的方程式或推不出已有答案的难题,还可以是同学朋友之间琐碎的小问题或对自己有重大意义的问题,这些往往都是客观事实存在或本来就有答案的问题。而硕士科研的问题意识必须具有科学研究探讨性,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是需要硕士生细心发现问题,并值得去深究提出问题,然后不断推敲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只有符合这一系列的研究过程,才能称得上是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方面的问题意识。
二、硕士科研问题意识的影响因素
为了更准确地提出硕士生在科研方面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案和策略,首先必须找准硕士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影响因子。其实,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促使他们有科研问题意识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着重分析一下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动机方面的原因。
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动机是能够促使硕士在科研方面的实践活动中,有一定的目标导向,激发内在潜能的动力。科研动機不仅激发硕士生投入科研事业的行为,还能维持他们对科研的热情和耐力,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调整状态和方案,最终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本文把科研动机分为内在和外在动机两方面,内在的是有硕士生本身的因素促成,而外在的是要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引发科研动机。在硕士研究生进行科研的实践活动中,他们科学研究动机的强弱和内外条件将直接影响着硕士生进行科学实验或文献研究的行为表现和科研质量或成果,当然这是影响科研问题意识的最重要的原因。
从对于科学研究动机的内在与外在来看,外在动机一般是起到刺激和激励作用,比如国家的项目奖金丰厚、硕士科研奖学金以及各种荣誉奖项,都可以成为硕士研究生进行项目创作和研究的外在动机。但是当外在成为主要动机时,硕士生往往容易只追求奖金和荣誉,忽视科研质量、急功近利,这种动机往往不会很持久,一旦奖金或荣誉不再上升,那么科研动机也就随之消退。从本质上来说,内在动机是最重要的,若内在动机成为硕士研究生最主要的动机,那将会一直促使硕士研究生对科研进行不断的追求研究。因而,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动机是影响他们科研问题意识的因素。
三、培养硕士科研问题意识的方法策略
古人曾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目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水平不高的情况,在上文笔者对硕士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其实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自身的主动性、科研的方法和方案、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等,那么接下来就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策略。
(一)激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主观能动性
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必须是个体一种自发的、主动的潜在意识,对问题进行刨根问底,过程中不断地努力,所以激发硕士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他们科研问题意识最主要的方法。硕士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的动机很重要,这种动机是有内在和外在之分,当然内在占主要的部分,但是外在条件的增加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首先,硕士生的内在需求是他们自身对于科学研究本身的一种心理渴求,也就是科研兴趣,所以我们要培养硕士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人只有有了兴趣和动机,才能对事物产生疑问和质疑,才会有问题意识,兴趣和动机会促使硕士生对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冗杂的实验操作,坚持到最后看到科研成果。其次,外在因素也是诱使硕士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因子。国家和学校可以适当地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一定的奖金和荣誉,外在的刺激因素可以促使硕士生主动地发现科研的问题,慢慢地渗透思想。外在的物质奖励或者国家和学校所给予研究生的荣誉奖励,使他们的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最终使得硕士生自发地产生科研的问题意识。
(二)提升硕士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储备
卡尔·波普尔认为“没有问题就没有知识,但是没有知识就没有问题。”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有充足的专业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所以他们的科研问题意识不强的根本原因是文献的阅读能力弱、缺乏专业知识,那么提升硕士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储备是培养他们科研问题意识的关键策略。
要制定合理有效的阅读书本和文献的规划。现在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于文科专业来说,跨专业考试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于这些初入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并没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对于自己新专业领域的了解也只是一星半点,甚至对于未来两年或三年的学习状况一概不知,那么建议对刚进入研究生学习的硕士生,学校方面可以带领有权威或有影响力的学者和老师们,为学生制定出一套硕士研究生如何进行文献阅读的计划,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入门的书籍和必看的书目,以及对文献的参考和查找进行一场培训。当然,在对专业领域内知识了解的同时,也建议硕士研究生可以多看各类书籍,不仅是专业课本,涉猎更多的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自己对科研问题意识的启发。
(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讨合作的能力
在硕士研究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之后,自己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水平提升,那么把问题意识做到落实是最关键的一步。硕士生不同于中学生和大学生,他们看待事物要有一定的思考性,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见解,并应具备对思考问题后的交流探讨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讨合作的能力尤为重要。
硕士研究生要懂得思考,才会有科研的问题意识。思考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有批判性思维,简而言之学贵质疑,要求硕士研究生要勇于挑战和敢于质疑权威作品或知名学者。实际上,硕士研究生与大学生有质的区别,但是要有质的区别必须有积累量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脱离之前人云亦云的舒适思想状态,看到事物或问题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在读书的过程中也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看待书中的内容也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用批判性的思维角度来辨析文中的观点。但是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学生甚至老师,只是一味把我们所看到的现象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加以描述,其实做到这一步,仅是用来装潢门面。学生很少去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这是一种浅层次上的博学,也更显示出深层次上的无知。因此,我们在新一代硕士生的培育上,要加强他们的科研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敢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