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建构: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设计

2020-11-10王作亮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单元设计核心素养

王作亮

摘要: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借助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培养出来。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展开教学的前提是教学设计,在“核心素养一课程标准一单元设计一课时计划”的逻辑中,单元设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单元设计既是文本知识性问题的设计过程.也是主体生成性问题的创设过程。文本知识问题的设计可以从“文本知识目标化”和“教学目标问题化”两个维度进行设计;主体生成性问题可以从“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对话平台、建构反思与探究文化”三个维度进行创设。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设计;文本问题;生成性问题

一、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行为主义心理学者用“试误”来探究人类学习中问题解决的规律与本质:格式塔心理学者用“顿悟”来理解人类学习中问题解决的规律与本质:现代“具身”心理学者用“身体参与认知”来诠释人类学习中问题解决的规律与本质:现代建构主义学者用“寓居”“共做”“情境”等解释人类学习中问题解决的规律与本质。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许多学者建构了问题解决学习模型,如美国的纽威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型与普通问题解决模型、菲拉维尔的元认知模型、乔治·波利亚的“解题表”等,这些模型的建构旨在帮助学生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能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向问题解决的系列教学活动,包括课程设计、单元设计与课时设计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明确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要解决哪些问题,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关系如何等;二是运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解决这些问题:三是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评价问题解决的效果等。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是围绕问题解决开展教学。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经过数年的研究,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维度,“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个方面,“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建构了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基本框架。学生核心素养基本框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而展开,这一举措也激发了大批教育学人以极高的热情探究“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顾明远强调:在教学中教会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以及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质疑,展开教学”。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的前提,是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在“核心素养一课程标准一单元设计一课时计划”的逻辑中,单元设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单元设计问题化: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环节

核心素养是高度概括的公民素养,是人的基本品质与关键能力的总体描述。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课程方案与学科标准在文本结构上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新课程方案与学科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核心素养已经开始向课堂教学有序推进。课程目标最终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来实现,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元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指引課时目标设计的中间环节与核心环节。

1.单元设计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环节

单元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综合利用一定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对某一单元的教学任务进行整体性设计。单元设计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础单位,同时也是制订课时计划的背景条件。多数教师过于重视课时设计,而忽视单元设计,这种“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设计理念,容易造成知识传递的碎片化,容易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单元设计为向导,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时,能够清晰知晓本课时与以往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以后课程如何有序展开等。

关于单元设计的研究,早在19世纪,赫尔巴特的学生齐勒就提出,不应把教学视为单纯传播碎片化知识的过程,他用“五步教学法”诠释了教学的整体性属性,他的“五步教学法”被称为“方法论单元理论”。受齐勒“方法论单元理论”的影响,美国先后开发了许多单元:“以建构式的作业与探究性经验为基础的项目单元与问题单元:以教材的主题为中心的课题单元:以儿童的兴趣中心为主题的作业单元:基于社会经验的活动单元与经验单元等。”在此之后,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也对单元设计进行过有益探索。纵观单元设计的学术发展史,单元设计存在着两种思维方式:一是以学科框架为基础,重视文本知识习得的教材单元:二是打破学科框架,重视师生生活体验的经验单元。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路径是教学,世界各国也都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课程建构的目标和教学的价值追求。

以问题为导向的单元设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撬动课堂转变的支点。教学中的问题是由单元问题、课时问题、不同教学环节问题等构成的问题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比较重视课时计划的制订,容易忽视单元设计。“然而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一单元设计一学习评价这一环环相扣的教师教育活动的基本链环中,单元设计处于关键的地位。”单元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连课程标准,下接课时计划。离开了单元设计,课程计划就难以有效实施,因为课程是由单元逻辑地构建的;离开了单元设计,课时计划将迷失方向,仅仅局限于碎片化的知识教学设计而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可能通过一节课或者某一个教学环节就能实现,往往需要跨课时、跨单元、跨学期乃至跨学年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钟情于知识点情结,疏于对课程标准的研究,轻视单元设计,极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2.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单元设计问题化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杜威认为必须经历如下五个阶段:一是从生活经验的情境中形成问题:二是共同观察、调查,认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三是搜集解决问题所需的材料;四是综合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提出假设;五是实际应用并验证假设。杜威的这种基于情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后经布鲁纳与施瓦布等学者的努力,将其发展为培养学生“发现学习”与“探究学习”之能力的教学。经过“发现学习”与“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把现成的固定知识以静态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学习,而是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是经历了逻辑思考与探究的学习。在“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中,知识的传输与再现被视为教学设计的中心。在当今这个注重创新的时代,教学的价值不再体现为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培育学生的感悟,陶冶学生面向未来人生的生存人格,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通盘考虑课程标准、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使单元设计与课时设计达到高度的统一,共同指向学生之核心素养的培养。

基于问题解决单元设计的决定性环节是教学战略的选择。战略不明确,教学将会脱离目标而走向盲目,日本学者古滕泰弘将“内容之知”“方法之知”与“体验之知”的有效整合确立为教学战略的依据。“内容之知”的教学战略就是在教学中不仅应重视概念、法则的理解以及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科学探究精神。“方法之知”的教学战略就是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策略应以“反省性思维”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组织活动(经验)解决活生生的实践问题。“体验之知”的教学战略就是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超越学科框架的限制,设定主体性课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在进行单元设计时,既要注重文本知识型问题的建构,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生成性问题的创设,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始终作为教学最根本的价值选择。

三、文本问题: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向度

以学科框架为基础,重视文本知识习得的教材单元设计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文本是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但教材只是文本知识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全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窄化了文本知识,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加工,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照本宣科”的教学弊端。基于文本知识问题的单元设计,教师应拓展文本,深入研究文本,并进行精细加工,将文本知识目标化,将教学目标问题化。

1.文本知识目标化

文本知识只有经过目标化才能进入课堂教学领域。教学中的文本知识是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钟启泉将其概括为“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或咨询报告、课程标准、教学指导书、科学领域或文化领域的教学内容、教材(教科书)、教案、提问或问题设定之类的教师语言行为、作业或考察报告之类的学生语言行为、教师语言操作、学生语言操作、教学结束后产生的教学记录”12种文本。在这12种文本中,教材(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文本,中小学教材蕴含了对人的一生最具基础性的“核心知识”,这些“核心知识”是生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科教材专家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阶段性,力图将不同的学科教材建构成由一个个相互联系的单元组成的有机整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度把握教材文本的单元结构,将文本知识转化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为教学指明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各种文本资料,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与要求设计单元目标。

2.教学目標问题化

学科知识的教学不仅应重视学科内容的习得,更应重视“素质”与“能力”的生成。教学设计不仅应重视学习“结果”,更应该强调对“教学过程”与“学习价值”的把握。教学过程应为学生建构知识发挥支架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始终树立问题意识,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的逻辑结构,设计好教学目标等,而且应研究学生,真正地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维过程。要实现上述目标,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单元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单元设计,应力求在教学内容研究与学生研究的基础上,将文本知识目标化,并将教学目标问题化,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探究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只有经过问题化才能进入教学主体的意识域。单元目标问题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性问题,这一领域的问题是依赖教学材料事实、定理或定义的回忆即能解决的问题;二是理解目标领域的问题,这一领域的问题是按照一定的操作模式或某些固定的法则,通过一步步的推理与演绎才能够解决的问题;三是应用目标领域的问题,这一领域问题的解决,需要将现实问题转化或还原成一定的理论模型,根据该理论模型的操作程式或相应的法则寻求答案:四是评价性问题,这一领域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法则可遵循,是条件和求解方法混沌不清需要仔细考察和准确评判的问题。这一领域问题的解决需要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演绎,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四、生成性问题:核心素养培育的跨学科向度

主体生成性问题表现为学生渴望完成学习目标的内驱力,包括学生主体自主生成的期望性问题以及探究文本知识性问题解决路径过程中派生而出的问题。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期望性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内推力,对于教学具有明显的定向作用;而探究文本知识性问题解决路径过程中派生而出的问题,则具有拓展功能,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加深教学内容的深度,拓宽教学的广度。这两种问题都是学生主体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自主生成的问题.具有体验性与过程性的特点。学生主体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调用技能与方法,而且需要全身心投入情感,主体生成问题属于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中“动作技能”与“情感”目标的范畴。主体生成性问题是学生主体对于目标达成的心理表征形式,是促进主体间互动,形成反思意识的轴心。这种主体意识领域中的问题无需设计,只需创设。基于主体生成性问题的单元设计,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对话平台和引导反思探究。

猜你喜欢

单元设计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设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应对上海化学等级考试的思路转换和教学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基于对学科教学特质的把握
基于FPGA与ARM的智能合并单元设计
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