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逻辑思路
2020-11-10唐弘彦王伶俐
唐弘彦 王伶俐
摘要: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难度很大,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要打赢打好这场战役,就必须学好用好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逻辑思路。通过学深悟透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逻辑思路,思考扶什么、如何扶、扶有效等问题,真抓实干,精准施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担当历史使命,助力脱贫攻坚。
关键词:精准扶贫;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督战我国消除贫困的伟大斗争,对我国扶贫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示,不仅取得了中国扶贫史上最好的减贫成就,也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除贫困思想和中国特色扶贫理论。
为进一步感受体会党和国家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坚定信心,了解新时代乡村振兴强有力措施下取得的战略成果,以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农村各方面的影响。深入调研罗家沱苗寨、石磨盘、鞍子乡盘歌堂等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地方走访典型建卡贫困户。共走访7户典型贫困家庭,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问话、交流形式,了解当地村民的基本生活情况,虽然都是建卡贫困户,但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地方政府创新发展下,生活水平都较以前有所提高。从调研贫困户中了解到致贫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残疾,二是生病,三是求学。农村目前常住人口以老人和小孩为主,究其原因:当地没有工厂等产业链,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大,因此年轻人几乎都是外出务工和工作,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
从当地相部门得知,建卡贫困户所符合的条件:收入低于人均3500元/年,吃穿有问题、医疗、教育、住房条件跟不上的,都是纳入认定条件里面的。政府要对建卡户实行帮扶制,要让建卡户落实到具体人手里,要让建卡户得到一定的有效的帮扶,保证“两不愁,三保障”,即吃穿不愁,医疗、教育、住房有保证。这些一系列的惠农补贴政策为鞍子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力量,而且,鞍子的贫困户只占总人口的极少数,这些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新一轮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全县有115个贫困村、27640户99123名贫困人口,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全市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2015年实现60个贫困村,10051户40000名贫困人口脱贫。2016年实现40个贫困村、13026户46379名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经县上自查,实现3个贫困村、2150户8176名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全县有未脱贫贫困村12个、贫困户5245户18391人。农村贫困人口逐步缩减,精准扶贫一直在路上。切实了解到政府从就医、农房、教育等方面对贫困户的帮扶政策实实在在落地并起到了作用,真真正正为贫困家庭做了实事,他们的生活因此有了很大改善。
2019年4月,总书记亲赴重庆实地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反贫困作为巩固和发展社會主义制度的基础,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毛泽东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具体设想;邓小平丰富了共同富裕的思想,并首次提出了制度性贫困以及中国反贫困的总体战略;江泽民尤其重视开发式扶贫以及瞄准对象由贫困地区向贫困人口的转变;胡锦涛立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赋予了反贫困新内涵、新路径,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总书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自我革新的创造精神,针对当前我国贫困问题的新特征和反贫困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等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是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新拓展,是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的新贡献。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招,容不得丝毫马虎。长期以来,以生存为根本的扶贫制度在力图改变物质财富匮乏现状的同时,相对忽视或遗忘了贫困地区精神状态的实质性提高。思想贫困是比物质贫困更加难以根除的痼疾。贫困地区不能成功地造就一种脱贫致富的内在张力,从而严重地延缓了脱贫的步伐,影响了扶贫成效的巩固提高。面对贫困地区的这种状况,当务之急是造就一种对农户原有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力,通过对新生活新事物的接触,彻底打破与现代市场经济相抵触的经验式思维模式,扩展其精神空间,造就一种积极的、创新的群众意识。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有其特定的含义,即通过观念层面的开发使农民适应社会的转型,通过潜能的开发使农民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技能的开发使农民提高开拓生存空间的能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农民接受外来观念、信息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过程。培训和提高农民的生存技能,是帮助农民勇于离开土地,走进城市,开阔眼界和摆脱贫困最现实的途径。农村贫困人口逐步缩减,精准扶贫一直在路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抉择,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