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策略的思考

2020-11-10郑敦年冉超平

教师·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预防策略高中学生心理健康

郑敦年 冉超平

摘 要:由于升学、就业压力增大,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键在预防。文章针对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各种“心育”活动以及对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分析评价,探索出高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5-0108-01

一、目前高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

(一)强迫症状

学生性格表现为多主观臆断、率性而为、处事急躁、争强好胜、自制能力差等。案例一:小楠(化名),女,17岁, 石门县第一中学高三663班学生。小楠初中时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成绩优异。进入高中后,满怀激情,给自己定下考名牌大学的目标。但高二开始时学习成绩持续下滑,十分焦虑,并且看书时脑内会出现杂念,如“这部分内容是不是高考的重点”,易产生紧张感。进入高三后,症状加剧,只要是学习就出现杂念,已无法听课与看书作业。

(二)人际关系敏感

案例二:小乔(化名),男,16岁,湘北职业中专学校高二年级学生,来自农村,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父亲性格顽固,不苟言笑,从小对他要求较高,小乔在家中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和做错事。2020年复学不久的一天,住上铺的同学叫他帮他打水,因自己有事没有去,从此以后就感觉跟同学疏远了。接下来的一周里,小乔心情很低落,一见他就觉得不自在,不敢看他的眼睛,也不敢跟他说话,就怕说错话做错事。

(三)睡眠质量问题

①生理因素变化、学习生活环境改变;②心理、精神因素。例如,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以及学习的压力、未遂的意愿等因素容易使人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容易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失眠。这种现象在高一年级比较普遍。

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高中生自身成长的原因。案例一小楠产生强迫症的原因并不是她目标定得不好,而是计划有问题,导致效果不佳而产生焦虑;然后是她自己较为刻板,对自己要求过严,从而自己不能原谅自己与接受自己,出现强迫观念。②来自家庭的原因。一些家长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然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以极不认真的态度草率处理婚姻、伦理、工作、人际关系等,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案例二小乔的心理问题就是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家庭教育缺失及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③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心理问题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甚至把心理问题德育化。

二、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预防策略

(一)对症下药,及时疏导,将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案例一小楠,教师主要采取了认知领悟疗法、疏导心理疗法、森田疗法、思维阻断法、示范仿效法和反应防治法等。鼓励她努力克服自己的人格弱点,并指导她根据自己的条件制订学习计划,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切实可行地一步步前进。同时,采用催眠疗法对她进行系统脱敏,进行自我放松。经过一段时间,小楠的强迫观念逐渐消失。

对案例二,根据小乔的症状表现,教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并辅之模仿法。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找出小乔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不合理观念,使其认识到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运用模仿法,特别是角色扮演可以让小乔建立健康的交往模式。通过心理咨询和诊断,小乔发现了以前人際交往中的许多不合理的想法,现在这些想法已经不再困扰他了。

(二)家校共育,形成合力

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多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并和家长交流教育心得,告诉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要操之过急,并应时常为自己的子女做出表率。鼓励子女只要在学习上努力,尽力而为没有遗憾就足够了,不宜给子女过重的心理负担,不宜过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师要广泛猎取各科知识,更关注中等生

虽然教师“闻道在先”,但学生并不一定不如师,甚至有的学生可能在某些领域比教师所涉猎的知识更为广泛。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同时教师要改变“关注两头而带中间”的做法,中等生往往是教师忽视的群体,要实现教育均等就必须从关注中等生开始。

参考文献:

[1]张婧乔.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的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8,5(44):378-379.

[2]马美铭.关于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科研通讯,1997(1):20-22.

猜你喜欢

预防策略高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