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
2020-11-10张晓东
张晓东
摘要: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新时代下我国以培养学生的主要素质和综合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从而诞生了核心素养的概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简言之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和个人终身发展适应的必要品质与学习能力。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是学生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文章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阐述了教师如何正确的将核心素养融入到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为培养数字化时代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措施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即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包括想象力、创新力、探究力、合作力等,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一名教师,需要掌握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了解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形成高尚的人格时也提升了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提供心智、道德、能力这些必要的基础条件。
一、核心素养培养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教学的模式逐渐构建,人们对计算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教育的课程,希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当前社会可以说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信息技术成为不能分割的整体了。因此高中作为学生人生当中重要转折点的学习阶段,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能不能掌握主动权,主要取决于能否掌握信息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可以建立一个健全完整的体系,包括信息、算法、程序这几个模块的核心基础知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基础,并且拥有在现代数字化社会生存的能力,从而积极主动的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趋势。
(二)完善课程的教学过程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体现在学生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一味接受知识的被动学习者、要培养学生主动的行为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操作技能、在挑战中实现自我创造而不是不断重复,最后就是教学评价不能只看重学习结果,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二、如何正确的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信息教学中
(一)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育发展要求,因此,教师要积极做出改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其中的理论知识,教师不应该过多灌输,选用一些实践操作方法让理论知识更加的具体、形象,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如今教学素材越来越多元化,充分使用这些素材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让学生改变对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概念的看法。通过这种新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感和人生观。
(二)引导学生围绕任务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在新时代,教育要求学生要有创新能力,并将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教学目标和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能发挥的优势,从而积极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多发言,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对于不理解的知识要及时提问,要敢于质疑。同时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式活动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编排,设计成一个个项目的任务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丰富,学生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自己比较擅长的活动类型,通过这种项目式活动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遇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达到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进而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核心素养也会逐步提升。
(三)明确目标,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素质教育背景下,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面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观念和思想,教学必须要依据学生的不同学情、性格等特点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学习目标,从而使老师的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采用任务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能促进合作交流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实现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的应用。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实践操作性比较强,与其它的基础课程有一些差异,学生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强化操作技能的练习,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并培养社会责任感
要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就必须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由于在网络世界消息的传播速度极快,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广,有一些不良的社会舆论和谣言经过网络传播,会对社会造成大面积的负面影响,老师要列举一些这方面的事例,向学生强调学会对网络信息的甄别,不能轻信,也不传播谣言,从而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长期如此,也会改善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对学生接触到的网络信息进行监督,规范他们在网络上的道德行为习惯,加强自律自制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珍惜网络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的优良品质,同时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案例实践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明白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怎样的做法对学生更有利,与学生的特点相符,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要把学习的主要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进行交流与探讨。比如在讲解网络和搜索引擎时,通过互联网手段让学生自己搜索风景区,并浏览著名风景区的网站,学生在欣赏了祖国的名胜古迹之后,会深刻体会到祖国大好山河的魅力所在,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明白学习不只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也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了这种感情的熏陶,学生会树立自己的责任感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結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和普及,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把核心素养培养在教学当中实践,必须把握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深刻了解它的内涵,并探究出合理的教学方式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 邓彩红.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2)
[2] 张宁.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9
[3] 杨婷.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