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高中生物教材插图的有效运用策略
2020-11-10蒋斐雯
蒋斐雯
摘 要: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丰富插图既有利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又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让教材中的插图发挥其实效,文章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提出了高中生物教材插图的有效运用策略,以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材插圖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5-0095-02
一、引言
插图也称作图像系统,是指教材中融直观性与形象性为一体的各种实物图、结构图、表格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它们不仅出现在日常教学中,甚至还出现在高考试题中。教师对插图的有效使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在读图过程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看法。
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插图的分类
生物教材中插图的安排并不是随意的,它们都是编者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教学需要精心挑选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对教材里的插图有整体的把握,包括插图的位置、分类、具体功能、利用方式等。可以说,只有教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笔者通过观察与梳理发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3教材中的插图不断增加,可见插图的利用越来越受重视。面对课本中的众多插图,笔者简单归类如下:结构生理概念类(包括生理结构图、生物形态图、生理过程示意图、概念图、遗传图)、图表数据曲线类(图形数据图、表格数据图、坐标曲线图)、生物技术发展类(生物学史图、生物学家肖像图、研究过程图)、实验探索类(实验仪器图、操作示意图、探究过程图)、生产生活实践类(生活场景、生态环境景观图、生物相关职业照片)等。这些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生命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处理图表数据的能力,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情趣、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示范实验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
三、教材插图的有效利用策略
(一)加强过程指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材中安排插图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帮助师生更好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学生能够正确地观察生物教材中的插图,教师的引导不容忽视,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1.明确观察目的,提出观察要求
高中生思维水平虽然已经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知识储备、观察角度、思维方式等限制,他们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容易过分注意表象而忽略其中包含的本质,而且在观察过程中因缺乏耐心,总是认为已经观察得非常仔细,最终只能收获“浮光掠影”式的表层认识。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提出观察教材插图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能集中注意力,对插图里的所有信息仔细观察,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取有效信息。
例如,在观察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学生往往会被图片中的小鼠吸引,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件出示如下问题,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①一、二两组说明了什么问题?②第四组小鼠为什么会死亡?可以推出什么结论?③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吗?再如,在观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时,图表中有实验仪器、放大的图解和文字,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时教师可以提问:离心前搅拌有什么作用?第一组沉淀物中为什么有少量的放射性?能否用2H作为放射性标记物?如果可以,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插图中。同时,在学生观察之前,教师也应该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中的数据、文字以及隐含的信息,以此增强观察的有效性。
2.说明观察方法,注意观察顺序
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并不是只让学生掌握死知识,而应该是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到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读图也是如此,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理解教材里的生物学知识,但是要想将图与文联系起来并悟得其中的内涵,就要求教师把相关的观察方法讲解清楚,然后指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
例如,在介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时,课本使用图2-12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盲婚配的遗传图,后代产生正常男性和女性携带者,图2-13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遗传图,产生色盲男性。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两幅插图时,提出将图2-12和图2-13结合为一个家族的系谱图,那么其中的女性携带者其父亲和儿子均为色盲,因而色盲基因则是有男性→女性→男性,即交叉遗传,同时得出“母患病儿子必患,女儿患病父亲必患”的规律。又如,在指导学生观察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图时,教师先应该讲清楚DNA的基本单位和DNA的双螺旋结构,然后告诉学生观察的顺序:由点(四种脱氧核苷酸)到线(两条多核苷酸长链),再由线到面(碱基互补配对A-T、G-C对),最后到立体(双螺旋结构)。只有按照这样的顺序,学生才可能加深对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解。
(二)依据插图分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教材中插图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需要分析和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插图在分类基础上进行分析,最终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科素养。
1.生物结构图:联系其生理功能
大多数生物结构图都不容易绘制,学生难以观察清楚,而且不容易记忆。但是,如果联系图中生物的生理功能,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时,要求他们学会同中求异,并且联系动植物细胞的特殊功能,找出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特征。再如,观察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区别比较、求同求异,根据两者在增大膜面积方式上的不同,联系二者的功能进行记忆理解,通过区别比较加深印象。
2.生理功能示意图:联系相应的结构
生理功能示意图主要展示的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具体过程,而其中的相关结构又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在指导学生观察此类插图时,应该联系与图相关的结构。例如,在讲解兴奋的传递和传导插图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必须联系反射弧的结构,通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之间的联系,建立动态的传递网络。
3.图表数据曲线图:举一反三
图表数据曲线图中最重要的是曲线图,在观察这些插图时,应该注重要求学生把握此类插图的读图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求学生读懂其中横、纵坐标的生物学含义,理解图中反映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看懂曲线的变化规律和特殊“点”的生物学含义;再次,要注意观察对图形具有提示作用的注释。在教学“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观察中明白:F1双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双显性黄色圆粒、单显性绿色圆粒、黄色皱粒及双隐形绿色皱粒,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观察图片可知前三种表现型中,对任意一种进行连线都可得到三角形,且项角为纯合子。这样后代中不同于亲本的占3/8,纯合子占1/4。理解棋盘中的基因组合后,对两对相对性状中出现9∶6∶1;9∶7;12∶4;15∶1等性状分离比也可以进行解释。如若问到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多少?即要求纯合子就可以了。
(三)引导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观察图像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准确描述与解读是最难做到的。因此,在运用插图时,教师要善于训练学生通过绘图、改图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画图
画图作为生物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大多数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被教师忽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出教材中的重要插图,并与课本插图作比较、改正,或把文中有关内容用简图形式表示出来,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提高图文转换能力,达到复习教材内容的目的。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插图为例,教师先强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变化,然后指导学生自己画出来,并将自己所绘制的图与教材进行比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染色体和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关系、染色单体的形成和消失的时期,为接下来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图的绘制做铺垫。而必修二遗传图的应用,不仅要求学生能识图,而且要求其能正确绘制符合题意的遗传图解,包含格式、遗传学符号、基因型、表现型甚至是性状分离比。当然,刚开始学生画图可能不够美观,但画图也不可能立竿见影,教师要坚信,只要学生按生物画图规则多加练习,肯定可以画出精美且准确的生物插图,并提高思维能力。
2.改图
对高中生物教材里部分看似复杂的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变式进行图形转换,可以将立体图转为平面图,也可以将图像转为坐标图等,加深他們对图形的理解。以“脱氧核苷酸长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进行加工,将其变为DNA平面结构图或者mRNA结构图。学生在改图之后,对两种核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取得更好的认知。另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材插图也可转换为流程图、柱状图、表格等不同形式。
四、结语
高中生物教材插图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让教师“教”得更直观、更形象,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最终提高生物核心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教材里的插图时,要高度重视其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明确课程标准与教材对插图在此方面的定位,挖掘其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要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材插图的编排目的,无论是备课还是课堂教学都需仔细观察,弄清插图的画面内容、真实含义,找准插图有效运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张杏娟,张海银.插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建议[J]. 生物学教学,2017,42(8):12-13.
[2]陈磊.例谈高中生物学教材插图的运用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4,39(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