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组景景观的类型及分类研究
2020-11-10柴晋鹏赵晓蓉
柴晋鹏 赵晓蓉
[摘要]通过对山东省的组景景观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参照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对山东省组景景观进行分类统计,总结山东省组景的景观特点,得出:(1)在自然景观中,对地文景观和建筑设施景观描写最多,对时间景观和生物景观描述的相对较少;(2)在人文景观中,建筑设施景观所占比重极大;(3)在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景观中,地形地貌、建筑设施多作为组景景观主体,利用其他景观元素来衬托。
[关键词]山东省;组景;景观类型;分类研究;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Q14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旅游业逐渐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组景景观是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历史久远,自宋代以来,对组景的研究内容大都侧重于各地“八景”的研究,研究方向大都侧重于文学、美学方向,应运而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这些文献主要论述了“八景”的起源、“八景”的文化起源与发展、“八景”的演进特点、“八景”的分布特色及成因等方面,而对于旅游地理学视角下的组景却鲜有涉及。(1)贾文毓得出景观名称的构词规律与艺术特点,并得出对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启示。但其侧重与整体研究,缺乏对具体组景景观的分析研究。(2)孙改芳论述了八景诗对旅游地理的文化视野的开拓,将其特色旅游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旅游开发提供借鉴。但其局限于“八景”对旅游开发的影响,注重强调对“八景诗”的保护,缺乏对组景的研究。
本文将在资料统计的基础上,基于旅游地理学视角,对山东省组景景观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组景景观的一般成景规律。这将对山东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资料来源和统计结果
1.1资料来源及说明
本文通过查阅山东省各地区《地方志》,网上查阅资料等途径,整理共得组景景观78组,793条。其中,八景55组,占总数量的71%;十景12组,占总数量的15%;其余十二景、十六景、十八景、二十四景各2组,九景、十三景、二十八景各1组,共占总数量的14%。
1.2统计结果
本文将山东省组景景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自然景观分为地文、水文、天文、时间与生物等五类元素。人文景观分为建筑设施与人类活动两类元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类是以自然景观类的元素占主体,人文景观类的元素为衬托。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类是以人文景观类元素占主体,自然景观类元素为衬托。由于组景景观不止是一个元素组成,如“红楼暮霞”,既涉及到建筑设施“楼”,又涉及到时间元素“暮”,还涉及到天文元素“霞”,因此在分类时,一些景观会重复出现,各类景观元素的和会大于总数量。但这种重复出现对于分析结果影响不大。将山东省组景景观按照上述方法分类,各个元素的数量、分布和占总数量的比重如表1所示。
2山东省组景景观的类型
2.1自然景观类型
2.1.1地文元素类景观。把地文元素类景观分为两类:综合类旅游景观和地质地貌类旅游景观。综合类旅游景观是以山、岭、峰等各整体为描述对象,用山名与形容词结合来描述景观,可以从组景名称直观地了解景观内容。如“凤仙叠翠”,“凤仙”是指凤仙山,“翠”是对山颜色的描述,表现其景色之美。地质地貌类旅游景观,分布较为广泛的是洞穴和石岩,是由特殊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独特景观。如“明霞散崎”,具体是指明霞洞。根据山东省组景景观的特点,将地质地貌类景观分为六类,一是石、岩,二是洞、穴,三是岛、屿、堤,四是崖、峡、湾,五是沟、谷,六是台、岗。此外,还有一些出现频率较低的地质地貌类景观,如“湿地溢彩”的湿地、“秀掩重关”的关口等。
山东省361条自然组景景观中,地文元素类景观182条,在自然景观中数量最多,所占比重最大。其中综合类旅游景观127条,占地文元素类景观的69.78%,占自然组景景观的35.18%;地质地貌类旅游景观55条,占地文元素类景观的30.22%,占自然组景景观的15.24%。各类具体元素出现次数及所占比重如表2所示。
通过统计可以得出,以山、岭、峰为主的综合类旅游景观在自然景观中占主体,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地貌类旅游景观中,以石、岩和洞、穴居多,其次是岛、屿、堤,地形多样,种类繁多。
2.1.2水文元素類景观。水文元素类景观共计144组,占山东省组景景观总数的18.16%,占山东省自然组景景观的39.89%,在山东省自然组景景观总数中居于第二位。水文,不仅是生命的摇篮,而且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资源,还具有别样的景色,供人们消遣娱乐。山东省地域内包括河、泉、湖、池、瀑布等类别多样的水域风光。具体分布如表3所示。
通过统计可以得出,山东省的水文元素类组景中,对河流、泉水的描述最多,其次是对湖泊、池水的描写;而提到较少的是溪、漉其特有的是对滨波潮的描写。因其地处黄河的人海口,少高山、高原,降水较为丰富而形成。
2.1.3天文元素类景观。将天文元素类景观分为两类,一是天文类景观,二是气象类景观。天文类景观是指日月星辰等天体的运行轨迹和分布状况与当地景观相结合而形成的。气象类景观是指各种气象现象与当地景观相结合而形成的。在天文元素类景观中,天文现象与气象现象不是单独存在的,必须与一定的景观载体相结合。
涉及到天文元素类景观的有71条,占组景景观总数的8.95%,占自然组景景观的19.61%,具体如表4所示。
通过统计可以得出,天文类景观中,月出现的频率最大;日仅仅出现一次,“晚霞夕照”;而星、辰却鲜有出现。气象类景观中,云、雪、烟、雨出现次数较多,频率较高。烟雨往往总是相伴而生。
2.1.4时间元素类景观。根据时间元素类景观的特点,将时间类元素景观分为:一是日,二是年。在361组自然组景景观中,时间类元素景观共计42条,占自然组景景观的11.63%;其中描写一“日”的组景景观36条,占时间类元素景观的85.71%,在时间元素类景观中占主要地位;描写一“年”的组景景观6条,占时间类元素景观14.39%,数量较少。
在一“日”内,对其再次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三个时间段:清晨、傍晚、夜晚。在36条描述“日”的组景景观中,对三个时间段描述的分别有16、9、11条,描述清晨的组景景观数量最多,占时间类元素景观的44.44%,描述清晨、黄昏的景观数量占时间类元素景观的69.44%。
在一“年”内,对其再次进行分类,分为春、夏、秋、冬四类。山东省自然组景景观中,描述一“年”内景色的,共有6条,春、夏、秋各2条,所占比重较为均匀,无冬的描述。2.1.5生物元素类景观。山东省自然组景景观中,有59条生物类元素景观,占自然组景景观总数的16.34%;其中,植物景观占83.05%,动物景观占16.95%。植物景观主要涉及到柏、松、槐、荷等物种,主要表现在“翠”上,多为古树名木。动物涉及到猴、雁、鹤等物种,通过其习性、叫声、姿态等造景。
2.2人文景观类型
根据山东省组景景观的特点,将人文景观分为建筑设施类景观和人类活动类景观两个亚类。
2.2.1建筑设施类景观。山东又称“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山东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建筑设施类景观。山东省人文景观类型中涉及到建设设施的景观共计181处,占人文景观类型的68.82%,其主要类型具体分类如表5所示。
(1)宗教景观。寺、庙、祠等宗教类建筑最多,组景景观对其描写共计34处,占建筑设施类景观元素的18.78%,在建筑设施类景观所占比重最大。
(2)古遗址景观。在建筑设施类景观中,对古遗址景观的描述有24处,占建筑设施类景观的13.26%,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而且对科学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3)其他类景观。除上述几种元素外,山东省组景景观中,还对书院、塔、楼、阁、亭、桥等建筑设施做了描述。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故其有较多的书院,书院多用其他自然景观来衬托。组景景观中的建筑设施类景观都有其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些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2.2.2人文活动类景观。在山东省组景中,人类活动景观记录最多的是神话传说,占人类活动景观的33.54%;其次是有关人类出海“帆”的描述,占人类活动景观的21.43%;第三是有关祈愿求雨、祭祀的活动,占人文类景观的17.42%。
2.3自然与人文结合类景观
在山东省793组组景景观中,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共233组,占总组景数量的29.38%。根据人文与自然结合类景观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将其分为两类,一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人文景观为依托,二是以人文景观为主体,自然景观为依托。
2.3.1自然景观为主体,人文景观为依托。此类组景共计79组,在山东省组景景观中占9.96%,在自然与人文结合类景观中占33.91%。以地形地貌为主体的组景景观共计38组,占自然景观元素为主体的组景48.10%,其中,做为依托的建筑设施类景观11组、人类活动25组。以水文景观为主体的组景景观共计23组,占自然景观元素为主体的组景的35.44%,其中,做为依托的建筑设施2组,人类活动16组。由此可得,地形地貌和水文景观多为组景景观的主体,人类活动多为组景景观的衬托。
2.3.2人文景观为主体,自然景观为依托。此类组景共计154组,在山东省组景景观中占19.42%,在自然与人文结合类景观中占66.09%。以建筑设施类景观为主体的组景景观130组,占人文景观元素为主体的组景的84.42%,其中,做为依托的天文元素35组,时间元素33组,水文元素15组,生物元素25组。由此可得,建筑设施类多为组景景观的主体,天文、时间、生物等元素多为组景景观的衬托。
3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
(1)山东省组景景观中,地文景观和建筑设施景观描写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2.95%和22.82%;对时间景观和生物景观描述的相对较少;
(2)在自然景观中,描述最多的是地文景观,其在地球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在黄河人海口和濒临海洋的地形下,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地文旅游景观;
(3)在人文景观中,建筑设施景观所占比重极大,为68.82%,这是由齐鲁大地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所决定的,体现了其特有的文化气息;
(4)在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景观中,地形地貌、建筑设施多作为组景景观主体,利用其他景观元素来衬托。
根据组景景观的构景规律,借助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为解决现今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资源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为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
[參考文献]
[1]李鸿斌.燕山八景起始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01):97-100.
[2]付小红,明清时期江西家族“小八景”的初步研究[J].南方文物,2005(02):43-47.
[3]刘国强.湖南旧八景文化遗产刍议[J].中国地方志,2003(04):71-74.
[4]赵夏.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J].规划师,2006(12):89-91.
[5]周琼.“八景”文化的起源及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以云南“八景”文化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01):106-115+160.
[6]李玉明.谈谈《山西古代州县八景》[J].沧桑,2008(01):254.
[7]戴秋思,李碧香.地域文化景观视野下的八景演进特点研究——以重庆八景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04):44-48.
[8]李子华,鄱阳东湖十景的形成及其特色[J].南方文物,2004(02):87-89.
[9]贾文毓.旅游地理学视域中的中国名胜组景分析[J].地理学报,2009, 64(06):745-752.
[10]孙改芳.八景诗对旅游文化创意的启示——以山西太原古代州县八景诗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03):88-91.
[11]智伟静.浙江省“八景”文化景观探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20-06-03
[作者简介]柴晋鹏(1995-),男,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规划。
[通讯作者]赵晓蓉(1997-),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