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元策略??有效地促进学生识字写字
2020-11-10黄芳
黄芳
摘 要:识字、写字是低年段语文学习的重点。如何将识字、写字教学落于实处?文章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编排意图,根据汉字的特点及规律,采用多元识字、写字策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关键词:识字;写字;多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3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5-0047-02
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是什么呢?那就是识字、写字,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开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就成为小学低年段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统编教材在編排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建构了一个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优质的研究平台,但是仍有教师喜欢采用机械化的教学方式,走流程、走套路。2019年4月,《浙江教育报》刊登了一篇名师张祖庆的文章《千万别让套路毁掉语文》,张祖庆指出“当下语文教育的‘套路化有愈演愈烈之势。公开课的套路越来越深,几乎随手就可以举出一堆”。
很多教师在识字环节常这样操作:先在文中圈出生字,带拼音读生字;然后去掉拼音读,并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让学生说说如何去记字。学生说完之后就算完成识字了。下课前简单写几个字,一节课就结束了。看似热闹的课堂却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深入钻研教材、准确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更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如何减少套路,采用多元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识字写字呢?笔者以二年级下册识字4《中国美食》一课为例,谈谈认识和做法:
一、根据生字的特点,课内采用多种识字策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识字4《中国美食》是一篇图文课文,主要通过7种菜肴和4种主食,让学生认识中国的美食,并通过认识美食来认识生字。本课要引导学生掌握的生字有20多个,如果只是采取单一的机械操练方式,只会让课堂变得耗时又无趣。教师应根据生字的特点,采用多种识字策略,才能增加识字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集中识字
根据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编者指出“起步阶段的语文教育,应尊重儿童,准确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识字活动。《中国美食》一课要掌握的生字都是生活中的常见字,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组织了“生活小超市”识字活动,课件先出现精美的图片和对应的美食名,让学生整体认读;然后告诉学生“要做出课文中的美食,我们需要准备一些食材,让我们一起去超市选食材吧!”然后摆出图片和相应的字卡,让学生挑选,相机认识“菠菜、茄子、蘑菇、豆腐、鸡、鸭、鱼、肉”及拓展相关词语。将生活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里识字,学生乐于参与,接受度大大提高。
(二)化繁为简,多媒体归类识字
“煎、煮、爆、炖、蒸、炸……”它们是多种烹饪方法,如“煎”和“炸”在新华字典里的意思很接近。如果都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一个个跟学生讲解,低年段的学生不容易理解,甚至觉得枯燥无味。六七岁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多媒体演示以上的烹饪方法,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产生联想。比如,播放用“煎”“炸”“爆”三种形式做菜的视频,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煎”和“炸”都要放油,区别是油的多少,“爆”除了放油外,火还要大。播放“煮”“蒸”“炖”的视频,学生会说都跟水有关,“煮”和“炖”是要把食材放在水里,“蒸”是隔着水来蒸。“煮”的时间短,“炖”的时间长。
多媒体的利用使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重难点,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能迅速找出不同烹饪方法的特点,并理解、牢记对应的汉字。
(三)发现规律,字理识字
第三单元是识字单元,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围绕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教材设计了多维度的训练,如《中国美食》的课后练习题:“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的字,再说说你的发现。灶 焰 烫 煲 焦 烹 。”查字典是为了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识字,简单了解偏旁、字音、字义等,但是如何发现规律呢?笔者向学生讲述了“火”的演变故事,对比古今字形,如(焦)、(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原来在下面的“火”变成了“ 灬”,“ 灬”只是“火”的变形,在意义上仍然跟火有关。接着,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字偏旁“形”不一样,但是“义”一样。学生想到“想、念、思”和“怕、惊、慌”,不一样的偏旁都与心理活动有关。
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对形声字的基本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环节的教学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同义不同形”偏旁之间的联系,同时发展学生新的认知能力。
二、利用课外资源、实践活动帮助识字
识字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课外的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利用广阔的社会资源,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家乡美食介绍会——“舌尖上的二年7班”
根据教材右下角“泡泡语”的提示“我还能说更多的家乡美食”,笔者设计了语文实践活动——“舌尖上的二年级7班”。分小组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制作家乡美食海报,海报上有美食的图片、制作方法及美食的名称。并举办家乡美食会,邀请学校的教师来品尝亲子制作的美食。学生可以拿着海报向教师介绍自己的美食,让教师投票,最后评出“星级美食”。
(二)城市美食地图——“坐着地铁寻找美食”
我们居住的广州就是著名的美食之都,有独特的广式饮食文化。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美食文化,我们设计了“坐着地铁寻找美食”的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在家长的陪同下坐着地铁去品尝美食,绘制“地铁美食地图”,并在学校“优校云”App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活动照片,向全校的师生推荐地铁线路和对应站点的广式美食。
以上实践活动兼顾了教材所提倡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要求,通过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学生激发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同时拓展了认知,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口语的表达能力,在豐富的内容中品尝到了识字的乐趣。
三、根据学情,采取扎实的写字策略
教材在写字训练要素的编排上应注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将训练要点平均分布到每个单元。低年段教师在教学中要认清学生每一时段应掌握的写字技能,有梯度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五要素”观察法,下笔有章法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教材要求会写的字,大多是字形简单的独体字和部分常用的合体字,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应重点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到了二年级,教材不再呈现新笔画,也不再做笔顺跟随处理,要求学生会写的字笔画数增多,多数为合体字,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笔画和笔顺后,教师就不再需要一笔一画地讲解,应该重点关注学生书写的汉字的间架结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迁移,注意书写美观。在每课时的安排上最好能根据字的间架结构特点成组出现、集中写字、重点讲解。比如,在《中国美食》一课中,笔者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训练左右结构的字,以“烧、烤、炒”这三个字为例,提出了“五要素”观察法,即“看结构、看位置、变笔画、要穿插、要舒展”:首先让学生判断字的结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左窄右宽”;然后找出重要笔画在田字格里的落笔位置,引导学生发现“火”字做偏旁的时候“捺”要变成“点”。为了将左右结构的字写得紧凑,经常会穿插笔画,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需要穿插的笔画,另外,为了书写美观还应该注意笔画的舒展。
学生利用“五要素”先观察再动笔,可以发现相同结构字组之间的共同规律,在书写时也更为专注,落笔有章法,让字体更美观。
(二)同伴互助,书写有进步
一节课的写字时间为十分钟左右,因为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一一指导书写,经常是学生写完后选取几份评价一下,再给一两分钟的时间修改。这对悟性高的学生有效,但是对悟性不高的学生作用不大。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字写得越来越好,有的学生进步却不大。如何帮助书写差的学生呢?笔者采用小组同伴互助的形式,在写字环节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按“五要素”先观察讨论,动笔时只要求写一个,教师在小组中先选出“小老师”,让“小老师”评价组员写得如何,指导组员写好第一个,过关后为了巩固再写两个。有的“小老师”是有课外练字基础的,被选为“小老师”后,这些学生向组员传授学习到的技巧和心得,使组员进步很快。这种互帮互助的活动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在短时间内全面落实每个学生的写字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识字、写字教学更扎实有效,应该避免枯燥无味的机械操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祖庆.千万别让套路毁掉语文[N].浙江教育报,2019-4-12.
[2]王敬敏.完善小学写字教学的途径与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7):9-11.
[3]孙晓军.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2):60-62.
[4]李晓琳,唐名刚.写字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14(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