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伦理及新闻职业道德研究

2020-11-10刘珺

传媒论坛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新闻伦理重建职业道德

刘珺

摘 要:新媒体推动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全面变革,缔造了全新的新闻传播形式,同时也给新闻道德、新闻伦理带来巨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要着力于针对新闻道德失范的深层次挖掘,并结合新媒体技术特点,推进全新的新闻道德建设,为新闻业长远发展奠定思想基础。本文基于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伦理和新闻职业道德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探究推进新闻业伦理道德重建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伦理;职业道德;重建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2-00-02

新闻伦理和新闻职业道德源远流长,并伴随着新闻业的发展而逐步推进,展现了新闻业的人文关怀、道德追求和价值信念,可以说健康良性发展的新闻业必然伴随着健康科学公正的新闻伦理道德追求。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在传播媒介、内容和速率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传统新闻业形成的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也在遭受巨大冲击,因此探索新媒体时代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重塑路径,能进一步推动新闻业和时代融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新媒体对传统新闻业造成的颠覆性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电子技术为载体,对传统新闻媒体行业造成巨大冲击,也在悄无声息的引导和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曾经以电视、报纸和广播为主要渠道的新闻传播形态转向以手机、平板、互联网等为主,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阅读信息的渠道,让人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不断增强参与感甚至获得主导权[1]。因此新媒体时代人们对新闻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一是更加注重新闻的新鲜感,新闻首要的特点是新,新媒体拓展了新闻的传播渠道,让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新闻,因此新媒体时代人们更加看重新闻的新鲜感和第一手资料。

其二是更加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新媒体背景下互联网媒体催生了海量信息,造成网络新闻鱼龙混杂,多元文化思潮冲擊碰撞。人们在拥有主动权的情况下,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真实性更高的新闻内容,不再单方面相信传统媒体的一家之言,而是基于客观事实形成多种视角和看法,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传统媒体公信力的流失。

其三是对新闻知情权有了更高要求。新媒体推动了信息的全球化共享,人们获取新闻的欲望增强,也就渴望获取更多新闻,以增强自己的选择主动性,因此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更加渴望获取事件背后的信息,即对事件进行深度理性分析,让他们的知情权得到更深层次的满足。

二、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伦理和新闻职业道德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新闻炒作,新闻职业道德崩塌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发表言论,传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遭到挑战,新闻表达相对自由,也为新闻炒作提供了发展空间。在利益的驱使下或者为单纯的博人眼球,人们通过互联网、自媒体炒作网络事件,并迎合大众阅读心理制造低俗媚俗信息,也由此产生了一批网络炒手。新媒体为网络炒手提供了发展平台,他们通过多种手段炒作,渲染舆论,塑造意见领袖形象,不断践踏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网络炒手的存在彻底打破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底线,抛弃了新闻业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导致新闻环境越来越差,进一步削减了传统新闻业的权威、公正形象。

(二)新闻伦理失守,出现虚假、欺诈等现象

以客观真实为底线,体察民生百态,反应社会文化发展进步,追求公共利益,应当是新闻行业恪守的伦理底线和职业操守,但是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媒体阵地不断失守,网络媒体、自媒体以多种形式抢占市场份额,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部分媒体打破本该遵守的新闻职业操守和准则,丧失新闻人的本心,以低俗化内容、哗众取宠的噱头满足公众猎奇心理,以此吸引目标受众群,扩大经济效益[2]。将传统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感,为公众利益发声的职业定位抛之脑后,可以说缺乏足够的价值判断成为当下新闻行业伦理失范的最主要表现。

(三)过于追逐个人隐私,缺乏对事件的深度分析

传统新闻强调对事件的真实客观反映,注重新闻还原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并强调通过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和思想潮流,推动社会文化发展进步。新媒体背景下多元社会思潮碰撞交流,网络媒体不断挑战新闻伦理底线,甚至为了博取关注打破道德和法律界限,过度追逐个人隐私,影响个人合法权益,采用偷拍、盗拍和误导性采访等方式曝光个人隐私,披露个人信息,并为迎合大众低级趣味,进行各种具有误导性报道,不仅给当事人造成巨大心灵伤害,也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众形象。同时过于注重所谓热点,也让网络媒体不愿投入大量精力对社会事件进行客观深入分析,而是挖掘事件中的低级要素,新闻分析浅薄庸俗,拉低新闻报道质量。

(四)商业利益对新闻报道起到决定性作用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对新闻伦理的挑战从某个层面上源自过度的利益欲望,传统新闻行业强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融合,十分注重新闻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新闻从业者也从内心坚守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新媒体降低了新闻行业的门槛,形成人人可以发声的现状,这就导致部分人为追逐利益进入新闻媒体行业,将新闻为公众利益发声转变为钱发声,为钱噤声。新闻报道的标准被不断打破,为追逐利益网络媒体可以制造各种花边新闻,博人眼球,同样为创造利益,网络媒体可以噤声不语,引导大众在某些公共事件上的沉默,更有甚者为追逐利益写软文、发广告,种种现象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新闻业伦理道德的丧失[3]。

三、新媒体背景下推进新闻业伦理道德重建的主要路径

(一)重建职业宗旨,确定职业信念

长期以来,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新闻行业伦理道德的底线。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新确定职业信念和行业理念,做好自我定位,明确为公众利益发声,才能真正做到坚守底线,端正职业道德,切实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民愿,坚持走群众路线,不贪图短期经济效益,不搞噱头,不博人眼球,而是立足长远,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进一步提高新闻采集、写作、报道的效率和速度,提升新闻挖掘深度,做好舆论引导和价值观宣传作用。

(二)提升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

新媒体背景下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也从侧面反映了部分新闻工作者视野狭窄,过于追求蝇头小利,缺乏对新闻职业的价值观认同,也忽略了媒体传播对社会舆论、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新闻行业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提高新闻行业入门门槛,建立完善的新闻人职业评价标准,形成行业過滤机制,维护良好的新闻行业环境。

另一方面,新闻从业者也要主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以及职业水平,拓展职业视野,坚定职业信念,从内心深处认可新闻行业的道德操守和伦理操守,完善自我价值取向,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新闻品味,增强深入挖掘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对新闻单位和新闻人的道德引导和职业监督

新媒体时代新闻业要形成统一而规范的行业职业道德,明确新闻伦理,确定全体新闻人认可的职业道德追求和理想信念追求,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行业道德监督机制,维护新闻业公信力。

新闻单位自身要做好内部监督,创建自我监督机制,明确新闻单位内部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并建立相对应的赏罚机制,做好典型治理,通过专门的监督和审查机制,加强对新闻报道、新闻材料的审查,维护新闻单位的社会形象[4]。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深入群众活动,引导新闻从业者走基层路线,增强从业者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最后,加强公众的外部监督,新媒体背景下,公众的发声权利不断扩大,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媒体上发声,这种情况虽然对传统的新闻业态造成巨大冲击,但也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新闻业的参与度,因此构建外部监督机制可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进去,加强外部监督和防范力度,将分散的公众理念捏合为一个整体,对新闻行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影响力,由此增强新闻单位和从业者的荣辱感和信念感,推动新闻行业的整体进步。

总之,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新闻业态发生巨大变化,信息传播主体、渠道和辐射范围进一步拓展,由此也对新闻伦理和新闻业职业道德产生巨大冲击,虚假新闻、炒作新闻、低俗新闻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新闻单位和新闻从业者应当立足自身,坚定职业操守,提高职业道德,做好行业规范建设,构筑内外结合的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新闻业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天天.论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伦理及新闻职业道德[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1):78-79.

[2]李屹,阮孟玥.浅析新媒体技术赋权下的媒介伦理和新闻专业主义[J].科技传播,2019,11(10):88-90.

[3]余子奕.关于建构实操性强、开放的新闻伦理道德标准的思考[J].视听,2018,(9):156-157.

[4]何世锋.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伦理失范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3(6):30,32.

猜你喜欢

新闻伦理重建职业道德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媒介伦理失范探析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的新问题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