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红领巾在劳动教育中熠熠生辉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院

2020-11-10戴君李凌燕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少先队活动

戴君 李凌燕

【摘要】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少先队员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增加才干的有效载体。学校少先队应立足校内,依托校外,以地方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资源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少先队劳动教育,培养少先队员劳动能力,引导少先队员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价值观。

【关键词】劳动教育 少先队 活动

劳动教育是少先队员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而少先队的目标中也指出要培养少年儿童养成爱劳动的好品质,通过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在劳动实践中养成尊重劳动、勤劳节俭的好习惯;树立“劳动、奋斗、创造”的人生价值取向。

我区新劳动教育联盟学校将少先队劳动教育作为少先队教育的重要内容,挖掘资源,精心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少先队劳动教育,努力让少先队员通过劳动实践得到劳动技能的提升,劳动价值观的培养,获得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找准一个“点”,构建劳动教育的“境”

无论是劳动习惯、劳动态度,还是劳动经验与素养,都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培养。少先队劳动教育应为队员参与劳动实践创设真实情境。唯有在真实的情境中,劳动实践才有发生的空间。

(一)搭建丰富的平台,营造劳动教育真环境

少先队阵地建设为少先队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活动载体。联盟学校利用本校场地资源,开辟劳动实践基地,搭建了丰富的平台,创建了“开心农场”“农耕乐园”“科技种植园”。这些少先队活动的阵地,使少先队的劳动教育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队员参与劳动实践的真实情境。

富春第七小学作为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单位,2009年就建立了“开心农场”,占地20亩,是学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活动天地而向社区租用的土地,用来开展蔬菜、花卉、树木种植,观察植物生长等活动。学校利用已有的资源,依据学生的愿望,将“开心农场”划分为农具陈列馆、蔬菜种植区、小小农科院、花卉园、果树园、家禽养殖区和开心画廊等区块。在这些区块中,我们布置了各类与农耕文化相联系的宣传画,摆放各类“开心农场”的学习所需的器具。为了方便学生在各个区块进行活动,学校根据各区块的学习要求,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实践基地的创建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避免了纸上谈兵的困厄,使劳动从书本走向生活。

(二)举行多样的活动,创设劳动教育真情境

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通过实践育人。少先队教育最重要的特点是在活动中育人,少先队劳动教育将以富有劳动内涵和目标的活动为载体进行实施。

二、遵循一条“线”,生成劳动教育的“力”

(一)从校内到校外,加强劳动实践

生活是劳动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面向儿童生活,突破传统劳动教育壁垒,是新时代劳动教育遵循的原则。少先队劳动教育可以在拓展时空、创新内容上进行改革,以生活为线索,丰盈少先队劳动教育的内涵。

为了给队员创设劳动实践的平台,让队员在真实情景中获得劳动体验,培养劳动素养,富春中学少先队组织队员参加秋收劳动。金秋十月,稻谷飘香,学生们来到稻田里,戴上手套、拿起工具,跟随农户一起下田收割,体验秋收的辛劳和愉悦。许多队员第一次看到“米饭最初的模样”,对劳动的意义又有了新的体会。有隊员在劳动日记中写道:“在割下每一株稻子时,我小心翼翼……”字里行间表达了队员对劳动果实的珍视。

(二)从课堂到生活,落实劳动实践

劳动教育的实施是将劳动回归人的日常生活和成长的必需,劳动教育回归生活是价值所向。从课堂走向生活,面向广阔的劳动大课堂,不仅使劳动教育得到实践的土壤,也为劳动教育回归生活提供了实施路径。

劳动教育联盟学校根据富阳区教育局向全区小学生发布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意见》,将“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农场劳动”“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与各校实际相结合,量身定制自己的“劳动清单”。例如,在“一至六年级家务劳动建议”中,每个年级都设置了15项明确规定,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方面:一年级学生在家能进行垃圾分类,学洗袜子、红领巾,会剥豆,学习用扫把扫地,会用畚箕,会洗水果,当客人来访时,会泡茶招待客人等;二年级学生在家能用拖把拖地,饭前帮家人盛饭、摆碗筷,饭后收拾、擦桌子并学习洗碗筷,会淘米并能用电饭煲煮出软硬适中的米饭……学校还发放劳动币,兑换特制的少先队勋章、学习用品等,以此激励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劳动教学回归到现实生活,有利于队员们在日常劳动中学习劳动技能,逐渐养成劳动习惯。

三、构筑一个“场”,充盈劳动教育的“神”

(一)自理竞赛,学习日常性劳动

自理竞赛是根据学生年段特点,设定不同项目,开展的日常性劳动竞赛。通过竞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起居劳动和个人收纳整理劳动的习惯,感知劳动的乐趣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为了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提高劳动本领,感受劳动乐趣,富春二小的自理劳动竞赛分别为一年级的“我为书包减减肥”,二年级的“我帮地面擦擦脸”,三年级的“我给书本换新装”,四年级的“我送鞋子蝴蝶花”,五年级的“我为校服整整形”,六年级的“我为纽扣安新家”。

针对低年级学生书包里比较杂乱,很多学生不会整理书包,自理能力较弱,缺少方法指导的情况,少先队举行“我为书包减减肥”——一年级整理书包竞赛活动。活动中队员们在两分钟内把书包中的物品有序归类、整齐摆放。队员们在练习中总结了整理的方法:“小小书包作用大,我来把它整理好;看课表,拿好书,根据大小层层放;文具盒,最上层,我们学习离不了;小小水壶和跳绳,两边侧袋来安家;最后放本课外书,高高兴兴把学上。爱劳动,会整理,我是学习的小主人!”小组互相帮助,也在日常进行练习。队员们的整理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也懂得了珍惜劳动的果实,不再乱扔乱放。

(二)农场劳作,体验生产性劳动

农事劳作是传统的劳动方式,是重要的劳动教育内容。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和时代发展,现在小学生参与农事活动机会很少。少先队组织队员参加农场劳作,通过农事劳动体验,了解农作物的特点,认识到农事规律和植物习性对科学栽培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少有机会接触农事的小学生,让他们在辛勤劳动中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产生“粒粒皆辛苦”的感悟,从而懂得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的道理。

场口镇小少先队组织队员们参加“亲近自然,感恩土地”劳动实践活动。队员们在农耕基地体验除草、开地、播种、洒水、收割等农事活动,在班级承包地学习农事耕种,体验传统农业生产劳动。品尝着亲手挖到的番薯,队员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劳动给他们带来了收获的喜悦,也让他们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三)志愿行动,参加公益服务型劳动

社会公益劳动包括了工农业生产劳动和各种服务性劳动,是学校劳动教育和队员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少先队组织队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参与、宣传社区垃圾分类,参与雷锋志愿者、敬老院慰问等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参与公益劳动的意识。

富春七小少先队开展“最美志愿者”行动,利用节假日,全校200多个假日小队,2300余名队员参与捡拾垃圾、护理公共自行车、清除“牛皮癣”、植绿护绿、保护母亲河等活动。公益劳动的参与,让队员亲身体会服务型劳动,感受“人人都要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使命所在。学校要借助少先队的特性和优势开展具有少先队特色的劳动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使少先队员在劳动教育中获得体验,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精神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红领巾在劳动教育中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少先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社区少先队的“一二三”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