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视域下,探寻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
2020-11-10吴文正
吴文正
[摘要]十九大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各项发展工作,并取得较大的成就。但一些农村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仍旧凸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以及如何实现农村发展中质的提升需要进一步落实。在此背景下,农村新基建理念逐渐进入大众视角,其所折射出一种新型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正在稳步推进。对此,本文通过政策解读、实地调研以及借助“腾讯为村”大数据平台数据加以分析,研究发现:(1)资金问题,尤其是融资渠道的单一以及资金链条的不完整性;(2)人才短缺问题依旧是乡村发展的困境,尤其是新技术人才的不足,以至无法实现新技术、新产业、新基建的良好运用;(3)农村民众主人翁意识缺失,不能发挥在数字农村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未来应从融资途径多元化、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和促进村民主体参与等层面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基建;新路径;农村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
农村是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管理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快速推进,农村由于劳动力等可流动资源或要素向城市单方向流动而导致其自身弱化了可持续发展所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聚集力,逐渐丧失活力、走向衰落。城乡结构的二元分化、工农产品“剪刀差”导致城乡发展面临不充分、不平衡的挑战;农村自身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人才外流、资金短缺、治理低效、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文化底蕴逐渐缺失等等,对此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亟需更新重构。面对我国当前乡村发展问题,在国家层面上,十九大指出2017-2020年是全面小康社会决胜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在乡村振兴战略理念的引领下,全国各地农村焕然一新,一些农村发展问题得以解决,并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开展,农村发展如何实现质的提升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20-2025)》。这一政策出台,显示出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以及“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促进高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引领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它所预示着一种新型农业业态的到来,以“信息+知识+智能装备”为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取代以“土地+机械”为核心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除此之外,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也逐步将数字信息融入进去,包括农村治理的智能化、信息化;农村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最终實现一种“数字化”的新型农村发展形态,达到农村发展质的提升。
1 文献综述与政策解读
1.1 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我国学者对关于乡村建设的研究越来越多、相关理论越来越丰富。我国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和意义、内涵界定、现实困境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在实施背景和意义方面,蒋和平从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短板、新问题逐渐凸显等方面论述了实施背景,从激发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有利于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在内涵界定方面,廖彩荣学者从乡村振兴战略的领衔主体、指导思想、新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四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涵义;杨仪青学者从城乡融合的视角出发,认为乡村振兴应追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全面协同发展,区域间要相互融合发展,形成农村地区与大、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在现实困境方面,朱启臻指出城乡人才流动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乡村金融制度、耕地及宅基地制度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乡村的振兴,形成了阻碍乡村振兴的障碍性因素。在实现路径方面,王俊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强乡村建设政策保障、培养支撑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等方面对新时代下乡村振兴实现路径做了研究论述;叶敬忠从农村、农民、农地和人员培养四个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布局;王思斌提出要进行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强调了农民做为乡村振兴的主体的重要地位;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还有的学者从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旅游、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经营制度等视角出发,探索研究乡村振兴实现的机制和路径。
总的来看,我国学者对乡村振兴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通过运用数据分析角度比较缺乏,然而对于农村新基建问题的探索,大多集中于一些专家学者的探究和国家层面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性文件,下面对新基建概况做政策性解读。
1.2 政策解读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和中央网信办联合公布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规划文件提出,到2025年,农业农村数据采集体系建设健全,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完善、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农业农村云平台建设基本完成;数字化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进一步融合,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农村管理服务数字化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数字经济比重大幅提升,乡村数字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最终,推进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农村服务智能化、农村治理数字化。这一规划的提出,与预示着农村新基建的发展提上日程。
山东省发文指出,新基建投资,应该符合十九大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新基建的投资,应该投到乡村、乡镇的基础建设多一些。目的实现乡村乡镇基础设施现代化,更好促进产业承接与落地,这也符合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杨虎涛教授指出,新基建对促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他认为新基建面临着投资与消费两大方面的需求驱使,它的建设必将成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引擎之一,最终使得普通民众获得普遍化的新红利。
2 数据来源
从农村民众角度出发,了解普通民众对数字网络的感知情况,进而从中分析出新基建在农村发展的问题所在。为此,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9年11月“腾讯为村”平台发布调查问卷。数据包括24省3540个村庄20532份问卷,调查对象是腾讯为村平台农民使用者,具体情况见表1,调查目的是探寻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对乡村治理等问题的调查。本次数据样本数量大,且涵盖了24个省份,因此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真实性。
3 数据分析
3.1 问卷样本情况分析
3.2 数据分析
对调查数据分析解读,一方面发现乡村目前存在的表象性问题;另一方面,从农村新基建的视角出发,剖析出根源性问题所在。
分析图1得,在调查的村民中,超过半数以上受访村民都对政策福利信息和村庄公共设施建设较为关注,因此,农村新基建建设基于政策的引导,同时也具备良好的社会群众响应基础,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农村新基建的进程。
如图2所示,广大农村群众了解村内事务的方式中,除一些传统的张贴布告通外,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公示的方式占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目前大多数农村的一些管理事项已经逐步接触互联网平台,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出农村新基建的建设中,村民能够有较大的认可度。
图3所呈现,以“腾讯为村”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可以提升村民对政策信息的获取度,增加信息透明度,提升基层管理效率,改善农村社会关系。这也反映出农村新基建潜在的巨大作用。
图4和图5反映了借助互联网建设智慧乡村的难点与问题,可以看出,比较集中在使用者的素质方面,即是否能够很好运用互联网技术,缺乏掌握高新技术方面的人才,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度问题。从村民自身角度出发,存在着村民的文化程度较低,且智能设备尚未广泛应用。由此看出,农村新基建的发展面临着人才的短缺问题,还有农村新基建所涉及的配套智能设备的普及度问题。
4 乡村发展在新基建视角下存在的问题
4.1 建设资金保障不足
农村新基建的建设,离不开较大的资金支撑。然而,这种具有一定程度沉没资本、收益期较长且不明显的项目,也就导致多方主体参与新农村建设意愿低,社会资金引入难,仅仅单靠政府资金、村民自筹村集体仍无法负担。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促进多方主体参与资金筹措,保障农村新基础设施建设长效发展。
4.2 数字化信息化人才短缺
人才问题可以从两方面人手分析,一方面,人才留不住,城乡之间长远以来存在的差异性所导致的人才向城镇的单向流动,农村人才愈发短缺。另一方面,人才引不進,农村自身存在的政策福利待遇偏低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简陋等问题,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到来。然而,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农村新基建的发展中,更需要大量数字化信息化人才的参与。
4.3 农村新基建建设中村民参与度较低
村民作为智慧农村振兴的主体,广泛的民众参与能够在制度、组织、文化、法律建设等方面对乡村振兴提供可靠的社会资源。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村民主体地位依旧弱化。互联网及智能化设备的普及度较低问题同样导致村民在参与乡村治理中无法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村民沟通反馈链条以及落实农村新基建对于乡村振兴十分重要。
5 对策建议
5.1 多方主体参与农村新基建融资机制
以乡村振兴建设资金链供需平衡人手,完善融资供需反馈机制,及时有效反馈建设中资金供需情况。并逐步融入PPP模式,在农村新基建建设中引进市场机制,缓解财力不足的困境,一定程度上转变政府职能,由提供者转变为监督者。除此之外,要积极带动融资多方主体积极性,发挥社会、企业、普通民众各方主体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做好好乡村振兴的经济支撑。
5.2 完善人才引进的长效机制
人才的大力支撑关系到智慧农村建设是否能够更有效的助力乡村振兴。基层政府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通过优势因素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建立自身优势上的长效引进人才机制。此外,应当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宣传普及,让民众掌握较为基础的互联网使用技能,从双向缓解乡村建设的人才短缺问题。
5.3 提高村民主人翁意识,提升主体参与度
以“官”带“民”村干部带头示范,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参与度。发挥好民众的主人翁作用,以参与带动农村发展,以互动促进乡村建设。让民众意识到智慧农村的潜在效益,包括对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治理以及农村信息获取等层面。进一步落实农村新基建,让民众在新基建建设中受益,在受益中积极参与。
6 结果与讨论
通过分析“腾讯为村”调查数据发现,在智慧农村推动乡村振兴中,存在资金、人才以及村民参与度问题,对此,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从资金融合机制、人才引进长效机制以及主体参与度提升层面化解。本研究基于数字农村政策解读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比较创新性地从新基建视角出发,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然而,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农村新基建的问题分析有待完善,且仅停留表层,未能从深层挖掘问题根源。在对策提出角度,提出了一些方向性对策,更具体化的对策研究仍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蒋和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可借鉴发展模式[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06).
[2]朱启臻.当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02).
[3]叶敬忠.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沿循、总体布局与路径省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
[4]吴思斌.乡村振兴需多元力量共同参与[J].人民论坛,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