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11-10谢泽奇张会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27期
关键词:新工科民办高校人才培养

谢泽奇 张会敏

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核心问题。本文以郑州西亚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为例,研究探索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法。首先,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基础知识学习;其次,通过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最后,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习环节,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证明,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逐步形成学生“爱学习、能学会、会使用”的学习环境,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同类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工科;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7-0148-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科技的日新月异,国际间激烈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社会各行各业也在探索创新之路,创新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脱颖而出,必须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各高校的热门话题。当今社会,信息产业逐渐变为国家的支柱基础产业,它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作用。计算机技术为信息产业提供坚实基础或手段,培养创新型计算机类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民办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和水平,在专业设置、合作模式、办学层次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特色的运作机制,凭借其自身鲜明的办学特点和办学形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开拓了一片新天地,是中国教育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郑州西亚斯学院作为河南省民办高校的成功典范,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在计算机类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以郑州西亚斯学院为载体,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特点的分析,借助国内外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先进经验,探究适合我校特色、可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提出行之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和建议,对同类其他院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但要更新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也占据重要地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1 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性”为目标,更新传统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结合,打造金课,就必须要对传统教学满堂灌模式进行改革,加强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本文主要通过更新教学方法、改革作业形式与考核形式等,加强学习过程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监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1)更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授课内容的特点,总结适合此类知识或技能的授课方式,兼顾补充或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以便推广与普及。在教师教网络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项目为驱动的授课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授课内容化解成一个个小的研究项目的方式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项目的实现方法或技术进行讨论或辩论,改变授课方式,讨论式、启发式、研究性相结合,逐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比如,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计算机网络》在讲到第四章网络层路由算法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将分成静态路由(包括默认路由)和动态路由,给出一个校园网拓扑结构,给同学们分小组布置作业,每个小组在课下完成其中一种路由配置方法。在实践课堂上,每个小组组长三分钟讲解、展示自己的配置过程,分析该算法的优缺点;其他同学可对该小组的讲解进行提问、补充等。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掌控的作用,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提出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思路方法等。

2)改革作业形式与考核方式。由于大学专业课大多数存在知识多、课时少的难题,如何利用好课下时间时必要的。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前预习,如何提高预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老师来说,如何对课前预习进行考核是必然的。因此,在期末课程考核时,主要分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就是考勤和课程参与度。学生只有认真预习,才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因此,在布置平时作业时,加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度,了解理论知识产生的背景,掌握理論知识的基础原理,分析其技术优缺点.才能熟练地使用,这就要求在作业中,查找各种技术资料、实用技术文档等资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期末考核时,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必须有一定的考核,首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监督作用,而且加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兴趣,更能掌握好知识,最后考试成绩也比较理想。对于一些实践类、应用类课程,可采用上机测试、大作业、项目开发等形式代替纸质试卷,更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应用创新能力。如路由交换技术采用上机测试,考查学生对常见的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使用情况;对语言类课程如Py-thon,可采用项目开发等形式,考查学生编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对Web开发或课程设计等课程可采用大作业的形式,突出项目设计的整体结构以及采用的具体技术,考查学生综合项目运用能力和掌握技术文档的撰写规范。

2.2 研究开展丰富多样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或方式

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地开展学科竞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校积极选拔学生,通过培训指导学生,不断提高动手能力,选择优秀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学生后期的工作实习积攒一定的经验。我院通过多年的学科竞赛的经验积累,提出了健全、合理、科学的鼓励创新竞赛的机制,组建四级科技创新竞赛体系。我校按照学科竞赛的级别和影响力,同时提高学科竞赛的优秀成绩,采用“学院一学校一省级一国家级”递进式四级学科竞赛。

1)第一级是以各学院开展的科技小制作、网络技能、网站设计、学术论文竞赛等为代表的院级科技社团竞赛体系,主要目的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自主组建团队,结合社会热点,立足新兴技术,开发新型创新性项目。大多数学生通过先易后难的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指导老师选择优秀项目申报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校级资助,进一步完善研究项目,最后代表学院参加校级学科竞赛。

2)第二级是以学校科技竞赛、计算机技能竞赛等为代表的校级竞赛体系。我校每年举办科技文化节,作为校级学科竞赛,不断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拓展领域,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项目,凸现群众性,强调参与性,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营造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激励学生的创新激情,锻炼学生独立创新能力。同时,要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的科技活动,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其实效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不具备科技开发能力,可以针对所学专业和兴趣成立兴趣小组,参加计算机类学生社团,开展一些论坛和讲座类的课外学术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将他们组织成科技项目小组或科研团队,集中开展科技开发活动,在科研中锻炼创新思维能力;而对于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学生,则可以为他们配备科技创新导师,鼓励他们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提高其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每年大约200余项科技作品参加竞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可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学科竞赛。

3)第三级是以河南省机器人、ACM程序设计大赛、网络安全攻防赛、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等为代表的省级竞赛体系。通过校级科技竞赛的选拔,优秀作品需进一步的完善,可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学科竞赛。在参赛过程中,加强兄弟院校的交流,参观各种新技术、新作品,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为后面的科技制作提供参考性;另外,参赛过程中,可以得到评委和老师们的指导与建议,有利于作品的进一步完善,为参加全国竞赛做好准备。

4)第四级是以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大赛、全国物联网竞赛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科技竞赛体系。以全国“物联网竞赛”和“ACM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为龙头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可以重点培养和挖掘一批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并以点带面,榜样示范,推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得以全面而深入地开展。

2.3 研究适合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探索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按照分阶段、模块化、综合式、开放型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递进研究式、不断线”的大学生创新教学实践方案。同时,利用社会实践,立足学校科研优势,探索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和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新机制,不断增强社会实践的科技含量,鼓励学生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活动,努力引导他们将课堂、实验室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在教师的带领下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发新课题、新项目,有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科研能力,用知识为中原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教学改革中,主要在大一大二阶段打基础、大三阶段重应用、大四阶段求创新的分阶段教学,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利于学生实时学习、反复融会贯通专业技能,最终将各模块的内容融合,开发综合应用型实践项目,把所学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解决现实需求。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更有利于开展“产、学、研”一体化,促进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提前了解企业工作模式,明确企业具体工作内容,与企业技术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可更好地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教师也能更好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掌握市场人才发展方向,可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可有效地解决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2)探索创新型实验室的建设方法。改变一贯的以采购为主的实验室建设模式,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与改进,研究如何将学生的毕设成品、团队研究成果改造成实验设备或展示作品的方式方法。将学生自身的“成就感”转化为进一步创新的动力。我院现有创新工作室达20余个,设计计算机、物联网、网络安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等多个工科专业。在工作室里面,学生起到主导作用,教师具有管理辅导职责。创新工作室主要是用来学习新技术、开发新项目的场所,主要选题可以是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指定项目等,自主研发具有应用前景的新系统。目前,我校学生开发了上百件新作品、新系统,这些作品都是学生从零基础、零操作的基础上,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一点一滴学习成长起来,掌握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另外,工作室每周开展技术研讨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新作品进行分享,实现技术共享,实现快速进步;也可以将系统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让其他同学帮忙出主意、想方法,达到快速进步的目的,从工作室中选出的作品参加学科竞赛,获得较高的成绩。

3 结束语

本文以郑州西亚斯学院为载体,以计算机系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特点的分析,借助国内外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先进经验,研究适合我校特色、可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对上述研究内容逐条细化,分内容、分层次地制定研究或改革方案,实施步骤,研讨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逐步在部分学生中试点实施或普及,提出行之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和建议,对同类其他院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会敏,谢泽奇,赵全利.“二循环、三课堂”的新型实践育人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5(14):23-26.

[2]王淑坤,王金龙,李学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大学教育,2019(10):20-22.

[3]毛晨蕾,胡剑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民办高校中的实践与创新研究[J]_教育评论,2018(2):32-35.

[4]谢泽奇,张会敏,沈阳.新型物联网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5):31-34,46.

[5]徐权,储开斌,李海燕,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9(9):68-69.

[6]孟祥斌,张倩,田卫华,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工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 (1):116-119,130.

[7]张会敏,谢泽奇.基于微视频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f自然科学版),2018,27(2):66-69.

[8]刘黎明,高玉梅,迟锋,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242-244.

[9]张友琴,王萍,朱昌平,朱晖.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 167-170,212.

[10]凌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9(5):84-87.

【通联编辑:王力】

作者简介:谢泽奇(1981-),男,河南镇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张会敏(1981-),女,河南漯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新工科民办高校人才培养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