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资源开发整合路径研究

2020-11-10林,王

黄山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场馆俱乐部

王 林,王 兰

(1.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300018)

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开展大众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自社区体育俱乐部诞生起,就扮演了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排头兵角色,在满足社区居民运动健身需求以及推动社区体育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国际发展经验表明,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程度对一个地区体育社会化的发展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充分发挥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助推器功能,对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身休闲需求,健全和完善国家和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优化和创新体育管理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如何从顶层设计上更多、更好地满足人民异质性、多样化的运动休闲需求,以及如何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共享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成果和红利成为各级政府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安徽省同样责无旁贷。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草根性和基层性的特征,辐射的范围广、人群多,能够就近向所在社区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以社区体育俱乐部为载体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无疑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较好途径之一。诚然,社区体育俱乐部是促进社区体育发展较为理想的举措和抓手,由于我国社会体育起步较晚,社区体育俱乐部发育还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在实际运营和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自我造血能力较差、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体育活动开展的社会效益尚不明显、社区体育赛事和活动的服务质量较低等问题。因此,如何整合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资源,充分盘活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积极开发体育产权资源,对于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自我发展和“全民健身”都具有积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安徽省部分社区体育俱乐部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通过黄山学院图书馆借助CNKI 中国知网、读秀等中文检索工具以检索词“政府职能转变”、“非营利组织发展”、“社区建设”、“社区体育俱乐部”等查阅了相关的文献,涉及的领域主要有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等多门学科,为本文研究安徽省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资源奠定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为充分了解所调查社区体育俱乐部成立的背景、运营情况、发展桎梏、发展诉求等情况,课题组先后对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内部员工进行了深层次访谈;此外为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态度与意见,课题组专门组织研究团队深入社区基层,对社区周边居民进行开放式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以相关满意度理论为基础,对部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会员进行调查,设计了《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满意度调查》问卷。文件主要采用李克特式五级程度量表,并结合部分半结构式开放性问题。为了确保问卷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问卷内容效度方面选取了黄山学院体育学院以及黄山市体育局10位专家和教授,通过书面形式经过三轮德尔菲法,结合专家和学者的意见进行修改,最后问卷获得大部分专家的认可。在信度方面,采用信度重测法,每次重复测量的信度系数均在0.910 以上,且P<0.05,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7份,回收率为94.5%,其中有效问卷为529份,有效率为88.2%。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有回收的有效问卷收集的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数据分析包括问卷的信度检验、以及对问卷进行的描述性分析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现阶段国内有关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学术观点,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和学术背景提出了诸多概念界定。著名社区体育研究专家王凯珍教授基于对日本社区健身俱乐部的考察和调查,将社区体育俱乐部界定为社区居民为增进自我身心健康以及促进邻里相互和睦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开展的具有持续性特征的体育活动组织[2]。我国的政府文件《关于开展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03]139 号)从我国实际出发,将社区健身俱乐部定位为以辖区内特定的体育场地设施为依托,城市社区居民根据共同的目的和兴趣自主形成的健身组织,并且此类健身组织隶属于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居委会。这一概念很好地结合了中国的区域行政规划实际情况,将社区健身俱乐部的定义进行本土化操作定义,但是另一方面也造成这一概念有别于国际主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定义,并且这一概念界定与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国家体育治理现代化有一定的冲突。也有学者提出类似以上政府文件中的观点,认为社区健身俱乐部就是一群拥有共同运动兴趣的人群自发组织的团体,该类团体属于社团组织系统[3]。以上关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概念的定义,不论是政府文件还是学者研究观点,尽管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厘定和语义表达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关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概念界定的内核要素都趋于一致。

综上所述,社区体育俱乐部可以慨恬为社区居民以辖区内特定的体育场所或自然环境为依托,根据各自共同兴趣和爱好,以满足健身休闲需求和情感需要为目标,旨在增进俱乐部成员身心健康和增强社区凝聚力,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盈利性的公益社会体育组织。

2.2 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资源

结合社会资源的定义及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特殊性,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社会资源是指社区体育俱乐部所拥有的有形资源以及社区体育俱乐部在运营过程中累计的无形资源[4]。如表1,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有形资源主要包括4类,分别是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场地资源、人力资源。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无形资源主要包括3类,分别是形象资源、组织资源和制度资源。

表1 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资源分类

2.3 安徽省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资源开发整合的现状和困境

2.3.1 社区场馆资源

在社区场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社区体育俱乐部盘活了辖区现有体育场地,充分利用以前闲置和利用率不高的场地,特别是通过购买辖区学校体育场馆、体育场地使用服务的方式向社会公共开放。在调查中,85%以上的受访者均认为俱乐部通过整合场地资源,给当地社区居民健身休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对俱乐部使用体育场地的调查中发现,80%的俱乐部能够充分利用辖区内学校场地资源,68%的俱乐部通过购买服务政府部门的公共场地资源,13.4%的俱乐部对辖区内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场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利用。

安徽省社区体育俱乐部场馆资源开发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俱乐部开发整合的体育场地基本上是政府机关和学校的场馆,俱乐部对政府和学校的公共场馆资源开发整合的数量较多,但是在质的方面有待提高,有受访者就抱怨到,场馆开放的时间不合理以及开放的时间较短等问题。另一方面,俱乐部对辖区其他公共场地的整合利用率较低,这其中也与有些社区没有体育场地的情况有关。

2.3.2 社区人力资源

调查显示,有一定数量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俱乐部有31 家,有37 家社区体育俱乐部拥有一定数量的兼职社区体育指导员。大多数社区体育俱乐部都有自己的志愿者队伍,并且在整个体育指导员队伍当中,志愿者占绝大部分。78%的俱乐部有自己固定的志愿者团队,59%的俱乐部在重大活动期间能够招募到志愿者,37%的俱乐部没有固定的志愿者。

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人才缺乏仍然是当前俱乐部面临的难题之一,俱乐部缺乏招募志愿者的长效机制。尽管通过招募志愿者来弥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数量,但是招募的志愿者队伍整体业务素质较低,且招募的志愿者稳定性偏低,流动性大,一部分志愿者不愿意坚守基层工作。

2.3.3 社区组织资源

当前社区体育俱乐部与社区内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和交流,如俱乐部基本上把社区内的体育活动点的成员吸纳为会员,另外俱乐部对社区内体育指导站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管理和资助。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大部分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与社区其他体育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部分俱乐部与社区其他体育组织建立了从属关系。总体来讲,俱乐部同社区其他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建立起了良性的合作关系,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尽管俱乐部与社区内其他非营利性的体育组织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只是停留在事务性层面的协作,要想充分发挥社区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在促进社区体育开展方面的作用,当前的这种合作显然有待深入,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必须拓宽渠道,与其他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形成更为密切的关系,建立联动机制,为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作出更大的努力。

3 安徽省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资源整合的路径

3.1 社区场地资源层面的整合机制

体育场地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如何更好、更广地开展社区体育活动首先应该解决就是场地的问题。因此社区体育俱乐部应该充分利用辖区内的政府场馆资源、学校场馆资源等企事业单位场馆资源以及社区内公共体育场地资源。俱乐部可以通过代理管理或承包经营等多样形式与场馆产权所有者建立起长效的场馆使用机制。

3.2 社区志愿者层面的招募机制

招募志愿者是解决社区体育俱乐部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俱乐部低成本运营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俱乐部应该建立长效的志愿者招募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作用。首先,俱乐部应该对现有的志愿者进行梳理,建立志愿者档案。其次,对现有的志愿者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志愿者的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再次,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挖掘辖区体育专业人士,如体育教师和健身房教练等。最后,通过宣传发动辖区内具有管理知识结构和背景的人才参与到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事务当中。

3.3 社区组织层面的聚合机制

社区体育俱乐部还应充分发动辖区的组织资源,动员社区内的这些组织不仅可以给俱乐部在开展活动事务上带来便利,同时也能号召这些组织为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增添合力。首先俱乐部应加强同社区内学校的联系,建立体育场地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合作。其次俱乐部应强化同社区内企业的合作,俱乐部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与企业间建立资源互换,开创合作共赢的局面。最后俱乐部应加强同非营利性组织方面的合作,为共同发展社区体育活动注入新鲜血液。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场馆俱乐部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我国体育场地规模现状下运营服务的升级路径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
场馆风采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