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下创新的种子

2020-11-09张素琴

科学导报 2020年68期
关键词:万众科学家种子

张素琴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可以说,好奇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新精神,对未知世界探索的一种原动力。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无疑为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展示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10月15日,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山西分会场与全国同步启动,云上展馆“1331”工程版块展示了我省各大高校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立德树人固本强基之成效;第四届“我是创客小达人”青少年创新大赛活动中的无人机“勇往直前”常规赛、机器人编程任务赛和“防疫”主题创意动画编程赛涌现出的创新项目亦是惊艳。据长期研究发现,一个人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形成于童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正是科技人才成长的关键期。全面提高科学教育质量,注重儿童早期能力识别和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科教融合发展体系,应成为当前教育更加重要的方向。

少年強则科技强,科技强则国家强。如今,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对于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性作用日益凸显,世界各国都空前重视人才培养。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让追寻未知的创新精神在青少年的心里生根发芽,发掘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增加他们与科技团队的合作机会,就会为杰出人才的自我实现和才能发展尽可能创造条件,照亮他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前行之路。

创新成果离不开精神支撑。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大军,需要对青少年加强价值引领,传承科学家精神。播创新种子,担复兴大任,需要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发扬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创业创新是国家赢得未来的基础和关键。双创由“众”而积厚成势,因“创”而破茧成蝶。培养科技后备人才,是不断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基础。播下创新的种子,悉心呵护孩子们的每一个创新,激励他们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让科学家精神成为涵养孩子正确人生观、科学观的力量源泉,让他们从小立志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科学的星辰大海中,逐梦前行。

猜你喜欢

万众科学家种子
万众期待
假如我是科学家
桃种子
清明有感
牡丹颂
可怜的种子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
暑期实践哆唻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