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结合思政教育之教学策略分析
2020-11-09赵再岚
摘要:大学语文课堂的基础在于弘扬传统文化,将课堂内容与思政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思想素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道德修养的优秀成员。本文针对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政教育现况进行分析,提出具体教学提升措施,旨在为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语文;思政教育;教学策略
一、引言
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是以围绕人文教育开展的核心课程,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这一途径,发挥学科特长,将思政教育有效结合,推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以达到以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的状况
(一)大学语文课程得不到重视
大学语文课程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成长,灌输着重要的信息,比如宣扬正能量、弘扬爱国情怀等。然而很多学生和教师不够重视这门课程,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不挂科就可以;教师也只是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内容讲出来,不管学生有没有认真去听。很多高校也只重视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认为步入社会,大学语文没有很大的作用,还是练好一门技术更重要,因而导致很多高校不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课程被严重弱化。
(二)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
大学语文课程是每个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科目,对每个学生的人格塑造都有很大作用。大学语文课程中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学习以及提升。但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课和大学语文课差不多,虽然都是必修课,但是大家都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而进行的。很多学生认为大学语文中还可以学到很多的文化知识,但思想政治课程学到的内容就比较少,对思想政治没有加以重视,认为只要考试不挂科就行,反正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如此恶性循环,消极懈怠。
(三)大学语文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单调,形式单一
大学语文课包括了古今中外的名篇,每一篇文章所传递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感悟。大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讲的过程中并没有采用好的方法,没有去结合作者写文章当时的状况,写文章时的环境去讲解。只是简单地讲解其中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导致学生无法对文章产生一定的兴趣。
三、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
(一)学校应加强学生和教师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
很多高校不知道大学语文中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没有重视大学语文,不知道它的正确定位是什么,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思想政治知识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语文在当前国际上也是有一些地位的,但是大学生还是没能够重视语文,认为自己从小学就在学习语文,不用再重点关注,反而把英语看得比较重要。因此,学校应采取一些办法让学生知道大学语文所带来的影响,将大学语文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师生共同去探讨其中的思想,发现其中的内涵。此外,采用一些测试的方法,让学生、老师加以重视,经常开展一些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创新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
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要讲的内容以好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讲解时,让学生自己去实践,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感受文化知识,发现其中的奥秘。首先把大学语文的课程效果提高,让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贯穿其中,从多方面去了解不同学生对文章的看法,让学生去学会表达。其次,学生在学习上也不能盲目,确定一个自己的目标是很重要的。最后,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也很重要,大学语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很多,但是大学课时较少,所以选择内容时一定要慎重。教学内容要让学生产生兴趣,也同时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从而完成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提高教师团队思政水平
大学语文教师资质水平的提高包括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而新时代的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思政教育对于教师队伍的需求不止在于这二者,还要求教师具有强大的身心素质和充足的教学经历以及良好的思政教育能力和自身品质修养。教师的知识面往往代表了课堂的知识面,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扩大自身的眼界见解,才能使课堂的教学范围得到扩充,完善高校的教育体制。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能有一位耐心又细心且能在奋进新时代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素养的思想观念引导者是极其重要的。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不仅是教师作为一门职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更是教师作为学生未来负责的表现。
四、结束语
大学语文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古今中外,博大精深,它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也起到一些帮衬作用。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学生也必须加以重视,充分利用好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优势。找到正确的方法,明确它的定位后从中学习知识。作为教师更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众多的文章中选择更适合自己阅读的文章,将正确的思想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从文章中去涵养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良好品德。
参考文献:
[1]姜士伟.浅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U].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D):132.
[2]叶飞霞,夏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的四维视角——基于增强亲和力感染力的思考.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73-77.
[3]倪培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课题: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60-61.
[4]在大學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徐燕.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作者简介:
赵再岚(1969-7-21),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硕士,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