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探索

2020-11-09张砚

文存阅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

张砚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高校对思政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实现有效的教学育人效果,教师应当重视其核心要义,积极进行教学优化实践路径的探索。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高校思政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高校课程的核心要义,最后为高校思政课程的内容优化提出了几项实践路径,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核心要义

引言:高校学生处于青春时期,需在思想方面正确的引导,才能保证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出妥善的决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但目前的高校思政课程中,仍存在部分教學问题。教师应对当前思政教学内容及形式进行审视,分析其核心要义及问题所在,进而进行相关教学优改计划的详细制定。因此,本文对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政课程的当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现代化问题。如今,各项信息技术早已深度渗透到各项教学活动的应用当中,由此可见,思政教学的现代化是势在必行的。但部分高校因为资金短缺等原因,未能对相关教学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亦未能对新式技术进行及时的应用,这种情况将导致教学系统的不完善,学生受教体验较差,进而引发学生对此类教育的逐步忽视。

其次,高校思政课程教育针对性问题。高校学子构成均为成年人,在思政教育针对性上,应与其他教育阶段有所区别。通过对此阶段学生的特性进行了解,不难看出与之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应当针对学生的求职和发展方向探寻方面。但在当前的高校思政课程当中,教师传达的往往都是相对固化的教育知识,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整体需求进行适当的改变。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思政教育内容产生差异,进而导致学生丧失相关学习兴趣,学习效率降低。

最后,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文化传承问题。在当前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对于当代教学案例的应用数不胜数,但教师往往忽略我国传统文化中同样存在着与思政教育相符的内容。上到诸子百家,下到近代文豪,其作品中均有较高的志趣和形式多样的思想。为抚平当前学生因新时代潮流文化激荡而起的浮躁心性,教师应当加强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其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的融合需教师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相关的工作往往均止步于设想当中[1]。

二、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

第一,是课程思政自身课程的要义。思政的主要内容是教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事规范和思维方式。在育人角度,其已经符合了课程的要求。从这点出发,学校及教师应当加强此类课程的体系构建,不但要依存于课程本身对学生的传授与感染,也要在其他课程中进行一定的教学渗透,进而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使学生领会到思政既是一项课程,亦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准则。

第二,是课程思政的各专业面向的要义。前文提及的思政课程针对性与此项要义相吻合。因高校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发展前景,教师应在思政教育中适当加入职业规划相关的指导内容,避免教学内容固化。学生亦可在期间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加强思政教育的最终传授效果。

三、高校思政课程的优化实践路径

(一)实现高校思政课程授课现代化

为迎合社会发展要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实现高校思政课程授课现代化,加强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直播平台与思政教育专家及高校职业指导专家进行连线,使其参与到当前思政课程的教学当中。学生可通过弹幕向专家进行提问,教师亦可代表学生与专家进行教材内容的探讨和深度剖析。通过此番形式可有效开拓学生视野,并在未来的思政学习过程中,自主地进行此类拓展方式的信息搜寻。

(二)调整高校思政课程的排课格局

尽管高校思政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在课程排课过程中,也要注意此类辅助学科与专业学科的错落关系。其错误排课存在两种情况,一种为专业课程较多,思政课程较少且连贯;一种为思政课程较多且碎片,反致专业课程缺乏连贯性。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两种课程的有效展开。其中,最优的排课方式是“头尾法”,一周伊始可安排一节思政教育课,期间向学生灌输相关思想教育,通过一周专业课程的积累,周末再在思政课堂上给予教师一定的反馈,促进相关思想存疑的有效疏导[2]。

(三)具有专业针对性地制定思政教案

高校思政课程具有思维疏导功能,但其应与受教学生专业学习思路进行有效融合。学生在专业选择的同时,已经展现了一部分自身思维特性。从这个角度出发,思政教师能更快抓住学生思想优化的捷径,进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目前高校的专业分为理科、文科和工科三大类,思政教师应当邀请部分学生对其进行思政学习的问卷调查,进行对其思维方式和思想现状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可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合理的总结和推算,并进行相关专业思政教案的编写。其中,文科学生需要提升感性和情操;理科学生需要提升行事的严谨和责任感;工科学生应需提升职业道德求实精神。通过此类调整,可实现学生思想水平的高效提升。

结论:总的来说,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核心要义,在学生的层面,即为培养学生对思政知识主动探求的学习意识;在教师层面,即为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进行思政教育教学形式及内容的合理调整;在实践探索方面,教师应当着重实现高校思政课程授课现代化,调整高校思政课程的排课格局,并具有专业针对性地制定思政教案,进而保证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逐步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江先锋.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路径创新——基于上海高校的实践与探索[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

[2]贺娟. “课程思政”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实践路径探索[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9(11).

猜你喜欢

高校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初中地理教材渗透思政教育的探索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从通识教育理论演进看其指导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绩效评价的探讨
高职课程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研究
高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