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探讨

2020-11-09张海彬

文存阅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职业素养和劳动教育的相关概念,其次从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和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化两方面分析职业素养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现状,最后从加强高职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必要性的认识、课程设置注重实践、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课程机制三方面探究职业素养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课程。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且社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劳动素质具有更高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让学生既掌握劳动技能又拥有劳动素养。但是,劳动素质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关键内容,其现状还亟待改进。

1概念

1.1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指的是职场对应聘者的要求,社會发展对所有人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必须要遵守社会规则。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职场上所具备的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要有团队合作与敬业精神;二是在生活中所能体现出的部分行为素质。

1.2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当前高校中设置的一项教育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比如: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选择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工厂进行实践;也可以勤工俭学,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这都是劳动教育的一种表现方式[1]。在实践的过程当中,高职学生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职业技能,也对社会有了初步了解。

当前,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学生和社会接轨的必要性,为改变当前的现状,高职院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引入新课程,增设实践活动,让学生加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2在职业素养基础上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现状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设相关课程,并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过因为这方面课程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效果。

2.1学生缺乏责任意识

因为家庭、学校、社会都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劳动教育的意义,导致当前阶段学生的劳动能力有所下降,缺乏责任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时就暴露出缺乏责任意识、岗位的适应能力比较弱等问题。目前许多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父母溺爱,缺少日常生活的锻炼,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除此之外,高职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环境比较舒适,后勤服务比较社会化,为高职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其养成了懒惰思想。比如:在食堂就餐实行餐厅化管理,学生在吃完东西后只需要将餐盘放在餐盘回收处就可以离开。

2.2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化

高职教育中所包括的劳动教育指的是实践课程。但是实际教学违背了预定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实践课程过于注重理论化,没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符合当前的教学规律,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且部分教师因懒惰懈怠,浪费了实践课程资源。除此之外,过于理论化的课程只会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而非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术能力,长期的理论化课程还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失去兴趣,忽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在职业素养基础上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探究

3.1加强高职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必要性的认识

目前高职学校在培养劳动素质方面还比较匮乏,并且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任务中尚未占有一席之地,不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高职院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应该将学生的劳动素质培养加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并将其当作一门必修课于期末进行考核。明确规定学生每年一定要修够相应学时的学分,要把劳动课程当作和其他课程一样的必修课。

可以先从教师做起,要求教师拟订劳动课程的教学计划,用具体的教学目标开展量化式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教务处要制定奖励制度,奖励教学任务完成比较好的教师,激励其继续保持争取下次更好。

3.2课程设置注重实践

劳动教育课程中实践学习必然是最主要的,比如:市场营销专业、汽修专业、计算机专业等,这几个专业有实践才会有发言权。只注重理论的学生,在社会工作中一定会延长和社会工作的磨合时间。其实学校中的劳动教育课程就能够解决。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必须要先市场调研,掌握这些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重难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确保实践课程具有可操作性,能与社会紧密衔接[2]。学校可以利用几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去合作的工厂亲身体验,给工厂的老师傅打下手,提前体验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与工作特点。

3.3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课程机制

在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课程机制方面,要从两个角度考虑,也就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管理体系与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可以安排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的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等,通过公共劳动教育,加强学生的劳动能力与劳动意识。建立严格、规范的劳动教育实行标准,包括具体的方针政策与明确的教育方法、目标。

结论: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行业意义与理论意义,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要在当前的基础上争取将劳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法进行再创新,让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切实做到“有劳有师、有劳有教、有劳有考、有劳有范”,让劳动教育课程在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贯穿高职教育始终。

参考文献:

[1]刘效壮,朱岱霖.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J].职教通讯,2020(05):20-24.

[2]韦瑶,杨树枫.“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基于交通职业教育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9(30):4-5.

作者简介:

张海彬(1983- ),男,汉族,本科,讲师,吉林吉林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数学。

课题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一般规划课题,课题题目“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GH19460)。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