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遇见更好的孩子
2020-11-09王赳赳吴安
王赳赳 吴安
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大多为外来务工子女,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这所学校,来自不同地域、民族的孩子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学校坚持以“全纳教育”为理念引领,坚持“爱”与“感恩”的教育主线,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希望能为孩子们搭建一个“汇聚真情、传递爱心、共享梦想”的平台,构筑一个共融、共享、共建的大家庭。
顶层设计,完善家校共育体制
行政管理的需求、心理健康的需求、教育教学的需求,每一种教育需求都有着不同的立场、理念,由此整合家庭教育的协作团队变得相当重要。为了不让教育手段的加法变成教育效果的减法,学校加强家校沟通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学校以校级领导班子为领头羊,以德育处、心理辅导站站长、家庭教育指导站及班主任团队为中坚,将原来独立的家长学校融入家长团队,让家长学校成为引领家长队伍的核心,发挥家委会的力量推动家长学习,营造全员学习进步的良好氛围。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教育合力,学校强化制度建设、构建工作体系,对原有家委会章程进行了修改和优化,拟定《“心”级家长评定细则》,将家长志愿者和家长社团的授课家长都纳入“心”级考核,进一步激发家长参与学习、参与管理、参与服务的热情,与学校共同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
创新载体,落实家校共育效果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发现许多家长忙于生计,经常半夜回清早走,很少有机会和时间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学校决定以书信为载体,在对学生进行感恩、责任教育的同时,消解亲子矛盾,融洽亲子关系。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发起了写家书的倡议,后续收到了很多感人至深的家書,《杭州日报》《人民日报》转发了初三女生心悦写给弟弟的信《一声姐姐,便是一生》,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和积极反响。《都市快报》对书信活动进行了报道。学校设立了“来鸿去雁”书信博物馆,专门收藏这些宝贵的书信。通过书信,学生汲取到家长老师的爱、智慧与能量。
学校在家长课堂中引入论坛方式,帮助孩子、教师和家长在平等交流中看到不同的世界,看到自己的局限,看到更多的可能。学校设计了“重新遇见孩子”系列论坛,孩子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短剧将自己的心理需求及困惑呈现给家长,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立场与需求,并从家长的角度做出回应。在这样的互动沟通中,孩子看到了家长的关心与无奈,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压力与期待,双方互相看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同时也对对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家校紧密携手,用心审视孩子,才能重新遇见孩子,陪伴和支持孩子成长。
(作者单位: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姜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