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STEM教育的融合
2020-11-09谷红利
谷红利
摘 要 科技的发展带来产业的变革,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教育是培养未来劳动人才的基石,不只是让学生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提高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同时,STEM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从劳动教育与STEM教育融合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农场的研学课程为例,旨在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方法。
关键词 劳动教育 STEM教育 研学旅行
1 劳动教育与STEM教育融合的分析
1.1 劳动教育
202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必修课程。要求“遵循教育规律,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体现时代特征,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意见》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的关注与决心。
劳动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特性与社会属性。隨着人类劳动形态的逐渐演进,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加,因此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不能狭隘地限定在“参与简单的体力劳动训练”,而应当与时俱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服务形态的劳动、创造性劳动等”。另外,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点是现代科学,不能用体力劳动来取代脑力劳动,不能只讲劳动技术而不讲相关原理。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出力流汗,而是要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劳动人才。
1.2 STEM教育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形成巨大的产业能力和市场,社会变革加速发展,新的劳动形态不断产生,旧的劳动形态不断消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注重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素质与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强调:“科学素质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各国的实践表明,STEM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信息技术能力等未来社会必备的技能,同时STEM人才的竞争也被视为国家竞争的关键。
STEM教育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组成,借助项目式学习,提倡跨学科教育,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思维。在实施STEM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趣味性、多维性、协作性和项目性四大理念。劳动教育依托于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需要学生综合应用学科交叉去解决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且在实施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同伴之间的相互协作。这些特点与STEM教育基本重合,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而STEM教育又恰好可弥补劳动教育中容易出现的碎片化、低水平、重复性等弊端。同时STEM教育发展至今,还可扩展包含艺术与人文等方面,这有助于劳动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开展。因此,探索劳动教育与STEM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2 生态农场的研学课程
2.1 农场概况
课程所涉农场地处大别山地区,海拔高度约为200 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农场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同时种植各类有机蔬菜,建有养猪场、养鸡场、养蜂场、鱼塘、孵化场、温室大棚、农副产品处理中心以及堆肥中心等。如图1所示,各类农作物及山间植物为人、家畜、家禽等提供食物,而人、家畜、家禽等的粪便以及食物残余则被处理为有机肥供应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其具备一套比较完善的农业生态系统,且在运作过程中注重引用新兴科技发展生产,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与条件。
农场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仍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学生可在指导下与农民一同劳动,进入真实的生产劳作场景。由于作物生长具有一定的时节性,除可用于劳动教育的自然资源外,还设有专门的学习室,配置必要的教学用具(如加工前的稻穗、已被现代机械取代但仍有教育意义的原始农具等),以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整性。
2.2 课程介绍
在生态农场研学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引入STEM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依托现有资源和环境设置教学情景,将学生定位为工程师,以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尤其是与农业生产关联较大的科学知识(如生物、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如表1所示,根据农场特色,从生产者、消耗者、分解者三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粒米的前世今生”“农场动物茶话会”“进击的分解君”三大主题课程,以小组的形式进入问题情景之中。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制定应当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根据不同年级进行区分,注意与校内学科教育相结合,将劳动实践作为学科理论教学的检验与补充。
其中,在小学阶段,主要通过让学生体验基本的探究过程,如筛选合格的稻种、孵养一只小鸡等,认识自然现象,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重点发展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在初中阶段,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相对简单的探究活动,如寻找养猪场没有臭味的秘密、制作一条在水中游动的鱼等,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并尝试解决问题,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发现学科学习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联,并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在高中阶段,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相对复杂的探究活动,如设计一款可在山地使用的播种机、制作农家肥等,引导学生熟悉最新科技进展,反思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之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2)课程内容与实施。
因学生多以研学旅行的形式来农场参与劳动课程,其活动时长有一定的限制,故应尽量避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完成的项目,而是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如表2所示,以“一粒米的前世今生”为例,具体谈谈主题课程的设计开发。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进度存在差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要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现实远比书本复杂,学生难免会遇到陌生的事物而一筹莫展,这时便需要导师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定期组织讨论会,把控进展情况,以保障课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3)课程评价。
就评价指标而言,宜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的现象。不能以学生是否成功解决问题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应当同时关注学生是否与同伴相互协作、是否从失败中吸取经验等。
就评价过程而言,宜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且不同评价主体之间有不同的侧重点。自评从自我反思的角度觉察个人在活動中的成长,互评从小组成员的角度反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团队协作的情况,他评则从课程导师的角度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结语
劳动教育与STEM教育相融合,不是将劳动教育转化为“劳动技术教育”或“通用技术教育”,其重点不在于教会学生某项特定的技能,而是将STEM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习惯,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此外,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深化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在应用中直观地看到知识的“有用”,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激发创造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可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了解,促进学生主动思索个人规划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理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秦瑾若,傅钢善.STEM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跨学科式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4):67-74.
[2]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1):21-26.
[3]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4]钱多,吕炯璋,崔宝发,等.项目教学在农业实践课程中的应用——以农作物栽培与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6):134-136.
[5]赵广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8):6-7.
[6]曹彬.高中数学课堂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教学与管理,2020(1):49-50.
[7]曹子瑜.融于STEM项目的劳动教育——以“我们的公益绿色蔬菜”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8):17-21.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bout changes in the industry and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laborers. Labor-Educ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cultivating future labor talents. It should not only allow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imple productive labor but should also focus on training students' labor literacy and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to work creatively. A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ity, STEM education is widely recognized by n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education and STEM educ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ecological farm field trip course as an example and aims to explore a new way of labor-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labor-education, STEM education, field t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