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生成的三重逻辑
2020-11-09叶静
叶静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科学思想的生成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扎根发展为理论根基,彰显了深刻的理论逻辑;习近平在基层及地方从政历练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彰显了扎实的实践逻辑;为解决我国国家及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现实诉求,彰显了强大的现实逻辑。深入探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生成三重逻辑架构,是科学理解和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真谛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要求,对中国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际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下称“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内涵丰赡、系统严密的思想体系。根植于党中央发展经济的鲜活实践,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新时代发展态势紧密联系起来,为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飞跃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命题,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方面的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一、学术界关于习近平经济思想内涵的主要观点
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国情及发展实践明确提出了“一个新发展理念”和“七个坚持”[1],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刻回答。学术界针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理路、主要内容、历史生成、基本特征等研究关注点、研究视度的不同而表现得莫衷一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从逻辑理路上看,张占斌、钱路波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围绕以“新时代”为逻辑起点、以主要矛盾变化为逻辑内核、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逻辑指向、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逻辑枢纽、以“共同富裕”为逻辑主线和价值取向,形成了严密的逻辑关系网。[2]刘儒、王媛认为习近平的经济思想是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逻辑起点,以五大发展理念为逻辑主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践路径,以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协调互补为关键问题,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大举措,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宏观布局等。[3]
从主要内容上看,学术界一些学者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内容架构的认识,周跃辉提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一个“四元框架”,即以体制机制、政策体系、经济发展思路和经济工作方法论形成的有机整体。[4]孔祥利和赵娜认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为导向,对新时代发展进行了谋篇布局,主要概括为“一个主要内容”、“一条主线”、“三个一以贯之”和“三个转变”。[5]胡鞍钢等认为习近平经济思想包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与供给侧机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等。[6]
从历史生成上看,韩保江提出要研究习近平的经济思想必须“追溯到其上山下乡和从政实践的过程”。[7]郭冠清强调要“回到习近平知青经历和他的全部从政实践过程”。[8]魏建等认为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要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和风云变幻的世情中去把握。[9]
从基本特征上看,学术界主要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等方面特征展开多方面多层次的阐释。
正是得益于诸学者的多视度呈现,使学术界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认知也随之走向更加全面、立体。习近平关于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刻实践不仅促进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产生、成熟与发展,也证明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深刻分析中国的国情和世情所形成的科学理论成果。
二、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深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支”,二者如似“源”与“流”的关系。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流变,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审时度势,以深邃的政治远见和明睿的战略智慧,在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干流”精华的基础上,延伸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支流”,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一)习近平经济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府作用的关系理论。恩格斯就计划经济问题提出,“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于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10](P811),政府作用必须与经济发展同向而行,并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出动态发展过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遵循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形成市场与政府互相补充的经济体制机制,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同时还可以有效激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活力,促使市场调节在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下高效运转。
二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主要矛盾学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习近平在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问题中,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1]的创新举措,以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壮大实体经济实力等为重要举措,实际上就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基础上,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恩格斯把人类发展依次划分为三大层级: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随着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物质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转变,我们不愁“生存资料消费”,更加需要“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資料消费”,逐步走向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的更高层级。
三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入手构建研究可持续发展思想,并以此贯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始终。其主要内涵包括,人的生产要兼顾自身与其他自然存在物的可持续发展;要兼顾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要兼顾经济利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可持续发展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逐步构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使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更趋向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四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正共同体”理论。马克思关于“真正共同体”的思想强调的是个体与共同体之间利益的内在统一,共同体利益不能以牺牲个体的个性和利益为代价来实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洪流奔涌,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逐渐成为了一个共同体。由此我们可知,“共同体”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国的发展必须要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形成内在统一之势,任何一国的发展不能以别国的利益牺牲作为代价,否则将影响整个世界的共同利益。习近平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性问题不断凸显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的继承与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顺应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以及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布局、是我国外交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
(二)习近平经济思想传承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是传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走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重点。毛泽东根据革命胜利后经济政治条件,创造性地提出用和平赎买和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一化三改”,成功建立起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针对我国的经济方面矛盾写下了《论十大关系》有重大理论创新的光辉文献。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科学技术和技术革命的作用、统筹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关系、改革不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作用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充分吸收毛泽东关于经济建设的重要论述与实践经验,提出要重视发挥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重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等,是习近平对毛泽东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传承的重要体现。
二是传承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和实践上高瞻远瞩,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创造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论断。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1](P13)的重要概念,突破了长期的思想禁锢,回答了长期困扰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邓小平还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要尊重并发挥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等重要观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2](P116),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髓的深化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为新形势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遵循。
三是传承了江泽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江泽民同志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以经济建設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精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重要观点,并对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等重要论述。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更加适应、更加稳固、更加定型。
四是传承了胡锦涛“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把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认为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习近平面对我国经济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14],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内外联动、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的提出秉持了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是对“科学发展观”在新时代的深化发展。
(三)习近平经济思想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经济思想主张和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
一是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经济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宝藏”,习近平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15](P1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传统经济思想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历史根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认为,所谓“经济学”就是能真正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学问。“以经济世”、“经世济民”的重要思想,实际上是造福黎民百姓、天下苍生,包含了使整个社会和谐、富足、安定的理念。春秋末期曾子在《大学》中明确总结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习近平吸收中国传统经济主张,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战国时期,孟子将人民置于国家最重要的位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秩序,《尚书》记载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可以看出,中国发展经济的取向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反映了“以民为本”、“立君为民”的价值观,这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源流。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经济学特点是具有“德行相应性”,“看不见的手”不是市场经济,而是自然道德伦理,或者叫因果定律。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了“善因论”是对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认为采取经济放任政策比干预更有利于社会经济活动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早期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宝贵文献。习近平提出在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中,二者既不能互相否定,也不可互相取代。
二是科学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建设发展的理论指导。但是,也应客观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也总结和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和有科学成分的经济理论。习近平强调:“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不排斥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18]习近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价值遵循的同时,也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观点。例如,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机制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问题,在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过程中,我们也在借鉴西方经济学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以此来调节与配置资源。再如,强调平等自由的市场竞争,鼓励在投资准入和市场竞争上放开限制,等等。因此,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原理,可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三、实践逻辑:习近平经济思想“生”于基层历练和地方从政经验、“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和理论凝练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来源,深刻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其理论体系,也要从时域逻辑上理清习近平经济思想生成的时代脉络;既要从习近平同志40多年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来着力把握,也要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方面的重要思想论述来把握。
(一)“生”于40多年基层历练和地方从政经验
知青岁月时的习近平就特别注重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晚上挑灯夜读《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奠定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地方从政生涯中,习近平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实践运用。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期,为摘掉“高产穷县”的帽子,习近平率先进行“大包干”、“招贤纳士”、“兴县富民”等政策。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时间,是习近平经济建设观点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奠定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在厦门工作期间,编制厦门经济特区第一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在宁德工作时期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探索摆脱贫困的道路,提出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在福州工作时期,习近平对福州经济发展作出顶层设计,提出“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海上福州”发展战略,主持编制“3820”工程,推动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时任福建省省长时期,习近平深入阐述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并提出提升福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浙江工作时期,习近平勾勒了“八八战略”的路线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海洋经济”等科学论断,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天地。在上海工作时期,习近平把上海的发展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明确提出“要深刻认识开发开放浦东这项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提出“推动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等重要举措。这些基层的工作实践,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由此可见,习近平的经济思想正是在基层锻炼和地方从政的实践中酝酿和逐渐生成的。
(二)“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和理论凝练
习近平提出:“要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16]这一重要讲话恰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导言”。[1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新论断、新术语逐步形成系统和体系,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其大体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階段是理论要素积累阶段。2013年秋,习近平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新的发展视角看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作出“认识和把握‘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一重要论断,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以明确新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统筹起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全局整体上破解发展难题。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大政策支柱”及“三去一降一补”使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G20杭州峰会等多个场合提出了重要论述,包括“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强调“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还包括处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将发展新动力与维护公平正义有机结合”等。这些重要论述为习近平经济思想奠定了科学的理论要素基础。
第二阶段是形成和发展新阶段。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新形势、新挑战,习近平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新篇章。2017年召开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阶段的判断,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赢三大攻坚战”的战略目标。同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时代命题,标志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具体阐释时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在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及市场经济体制等七个方面协调发展推进”[19];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度提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促进供给侧改革发力。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扭住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两大宏观政策、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双轮驱动提高经济竞争力。随着经济实践的推移和时代化发展,习近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智慧和方案,习近平经济思想应运而生。
四、现实逻辑: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回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诉求
经济理论创新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生成的现实基础。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征的经济思想的理论指导。
第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随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道路探索及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能力在诸多方面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依然显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4]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突出體现了从过去“物质文化需要”到如今“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不仅体现对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还体现为对民主、平等、自由、法治等方面的需求。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产生,对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带来的发展课题,回应“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实现发展”的诉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愿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向世人展现出“中国速度”的显著特点。同期,我国经济发展动能不足,经济结构亟待优化升级,各要素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更加注重均衡,经济发展动力显现出更加依靠创新驱动的特征。在新经济发展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优化企业内部的生产结构、调整宏观政策等成为了新时代经济领域的重要课题。为有效回应原有的经济理论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诉求,习近平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通过需求侧与供给侧关系的调整,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等方面的变革,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第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面临着传统发展动力衰退、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品价格下降、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中等收入陷阱”等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开来,直接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中国进出口市场疲软。世界经济格局动荡演变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力挺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与孤立主义的美国以凭借技术优势构建技术壁垒、以环境保护为名筑起贸易壁垒、对贸易施行行政干预与反倾销,以“退群”“砌墙”“贸易战”等方式,试图力挽美国霸权之颓势。美国采取单边主义做法,发起针对中国等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破坏了国际贸易关系和经济秩序,为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增加了更为复杂的、不稳定的因素。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呼唤经济发展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由此提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习近平经济思想旨在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提出“一带一路”、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积极维护和构建合理有序的世界经济发展规则和秩序。
第四,我国进入国际发展与国际治理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取得骄人的发展成绩,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各重要领域的引领者、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更是助推全球治理体系完善的重要力量。中国对外开放迈入更高层次,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中国进口博览会、亚投行的建立等一系列开放举措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中国在世界发展和治理中的话语权不断强化,关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国际贸易规则重构、全球经济治理主张等方面的贡献日益增大。习近平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各国交流合作,倡导“正确利益观”、坚决摒弃“零和博弈”的陈旧观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国际治理观念影响力深入人心。习近平经济思想正是在中国进入国际发展与国际治理新阶段,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生成与完善。
五、结语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重大理论创新总是伴随破解重大时代课题中应运而生。面对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特征,始终围绕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运动,考察社会经济理论的生成与发展。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有关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济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是促进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根本遵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引领中国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之魂和力量之源。
参考文献: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7-12-21(01).
[2]张占斌,钱路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学理逻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6).
[3]刘儒,王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新阶段[J].贵州社会科学,2019(1):121-122.
[4]周跃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特征与逻辑框架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3).
[5]孔祥利,赵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基础与理论框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4).
[6]胡鞍钢,周绍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背景、理论体系与重点领域[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7-15.
[7]韩保江.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J].管理世界,2018(1).
[8]郭冠清.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J].上海经济研究,2018(10).
[9]魏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发展[J].改革,2018(11).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3]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2019-11-05.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15]慎海雄.习近平改革开放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7]张占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J].人民论坛,2019(29):17.
[18]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导言”[J].经济学家,2019(3):5.
[19]习近平.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推动我國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8-2-1.
[20]方玉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理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社会主义研究,2018(6):1-7.
[21]权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品质及其原创性贡献分析[J].社会科学,2018(7).
[22]王义天,朱鹏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方位[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1):1-7.
[23]王朝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逻辑结构[J].教学与研究,2019(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