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2020-11-09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新长征 2020年9期
关键词:长春营商新区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详细了解新区创立5年来的发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新科技园区要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要重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更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深切关怀,殷殷嘱托。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坚定了长春新区的发展信心,使长春新区增添了在推动吉林振兴发展中勇担“当尖兵、做表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引擎。长春新区成立以来,深入实施项目立区、产业兴区、科技强区、改革活区、服务优区的发展策略,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前,经济总量保持8%以上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保持15%以上增速、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0%以上增速,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经济总量位列第12位,增速位列第8位。2020年,长春新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由负转正,GDP增速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引领和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成为区域高端化产业基地。长春新区紧紧围绕培育医药、IT、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全区“四上”企业发展到532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72户,集约集聚集群的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产业生态加快形成。重大产业项目加快集聚,每年新引进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开工项目300个以上,恒大、华为、博世、神州数码、广州富力等名企投资项目落位新区,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构建,全区各类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到25个,入驻企业851户,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3户、亿元以上企业94户,航天信息产业园、北湖光智园、汽车电子产业园、西安高科IT产业园、晰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加快发展,总体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等为主的产业协同、集群发展的强劲态势。重点骨干企业加快提能扩产,长光卫星、英利汽车、天合富奥、一东零部件、金赛药业等25个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推进,金赛药业生长素产量已占全国产能的80%,新建厂房投入使用后,产能和产值都将翻番,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壮大新投资、形成新增量。

内生增长动力显著增强,成为区域领跑型创新高地。长春新区把科技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每年列支科技专项资金超过1.5亿元,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5%以上。以新区为核心的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建设,是东北首家、全国第7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是19个国家级新区中获表扬的4个新区之一;中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东北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落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申报,在全省率先形成集创造、运营、保护、维权于一体的全链条生态系统。新区注重与知名科研院所及大企业协同创新,长光卫星公司发射的“吉林一号”卫星在轨卫星16颗,今年计划再发射13颗卫星,总数达29颗,以该企业为龙头的上下游企业达到300多家,一个创新型产业链条正在形成。长春新区全力支持吉大南校扩建,将依托吉大、华为研究院、高新股份等名校名企,构建“环吉大创新生态圈”,打造辐射全省的“创新谷”。联合越达产业园、北湖科技园,借鉴法国“F工作站”模式,正在积极打造北湖“智谷”品牌。全区孵化载体达到44个,孵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00余户,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8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39家,均占全市1/3左右,形成了吉湾一号芯片、重组人生长素等重大科技成果。全区直接投资或参与投资基金达到12只,总投资规模113.7亿元,先后投资项目80个。累计培育上市企业总数达到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8家,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吉林省基地落户新区,奥来德公司通过上交所审核,将成为全省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年内英利汽车、吉大正元和百克生物还将在主板、科创板上市,日益成为全省上市企业密集区。

开放平台载体加快构建,成为区域全方位开放高地。长春新区加快推进国际陆港和国际空港建设,国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通过海关验收,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今年疫情期间,中欧班列进出口货运量不降反增,上半年共发运货物18列、1599标箱,同比增长94.3%,为我省推进国际贸易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长春龙嘉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启用,海关监管快件中心、保税物流园区B型等功能设施稳步推进,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民航总局正式批复,正在高水平制定完善发展规划。中俄科技园先后建立8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成为省内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引智示范基地”;中日智能制造产业园与近20家日企达成合作意向。吉浙新经济园区完成规划设计,津长产业园正式挂牌,均储备了一批优质项目,新区对外交流合作越来越广泛。

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提升,成为区域绿色宜居新城区。长春新区统筹推进区域开发建设,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总投资98亿元、全长38.8公里的“三路七桥”基本实现贯通,轨道交通8号线正式运营,有效缩短了与主城区的交通距离;伊通河北北段综合治理工程防洪提升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功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实现大幅提升。深入推进城市乱象集中整治,在全市城市管理考评中多次排名第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5个村12个社的整治任务,西营城街道石人沟村被评为全市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之一;慧谷、英才、十一高北湖学校、长春奥体公园、中日联谊医院北湖医院等公共设施投入运营,欧亚商业汇集、新城吾悦广场、龙翔商务中心A区等高端商业加快集聚,长春新区逐渐成为既适合生活居住,又适合创新创业的“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新城区。

营商环境不断提档升级,成为区域优质审批服务高地。长春新区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按照“管委会+公司+园区”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进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增强了发展活力。瞄准“东北最优、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目标,在全省率先開展“证照分离”“标准地+承诺制”“政务服务驿站”“关联事项”、企业设立“零成本”等“放管服”改革,经验在省、市推广,部分改革事项被列为全省试点。持续强化政策扶持,制定促进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7个方面政策,2020年围绕助力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新出台“助企十五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50条”和“后疫情时期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九条”等政策,形成了“7+3”政策扶持体系。结合落实“万人助万企”行动,深入推进高管微信群、企业家座谈会+沙龙、工业投资项目“帮办团”等服务措施,从解决融资、人才等基本问题入手,逐步实现由“面对面”解决具体问题向“肩并肩”共谋发展的深层次蜕变,使“人人都是服务员、为企业服务我光荣”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形成新区特色营商文化。新区已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标兵称号,以实际行动打破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正在全力推进营商环境进入全国新区第一方阵。

责任编辑/雷   博

猜你喜欢

长春营商新区
富翁借伞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蛇年生人 初之气运气养生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