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建模教学 提升数学思维
2020-11-09谢成田
谢成田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越来越明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推理能力,重视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渗透
柏拉图说过“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数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数学学科基础性地位日渐重要,为了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必须从小学阶段,重视数学学科教学,尤其在教学中要重视建模思想的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全面提升。
一、精心选取适合建模思想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围绕教材编排而成的,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知识面很广泛,有些内容适合渗透建模思想,有些内容则不适合,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精心研究教材,做好取舍,选取最适合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建模教学。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特征
小学数学由于其学科和学生认知方面的特点,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重视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因为这些内容,相对于学生而言是最基本的知识,是起着基础作用的知识和技能,它是数学教学内容的根本所在,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突显基础性知识。
比如现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中“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一节内容,对于建模思想的培养是最合适的内容,本部分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几何与图形方面的内容,在小学阶段这是学生遇到的模型中最主要的内容,在这节内容里面出现的数学模型有两个:一是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乘以四,一是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和乘以二。
2.重视教学内容的适应性特征
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适应性特征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教学的成功与否,所谓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就是指教学内容的目标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生的心理相适应,只有这样的教学内容才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他们抽象推理能力的发展,所以在选取建模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征。
二、重视建模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
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的直接体现,一般教学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导入环节、新授课环节、巩固环节、小结环节。这是常规的教学环节,但是在选取建模教学内容之后,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一定力求科学,根据建模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创新教学环节,可以增加情境创设环节、自主探究环节、模型建立环节、模型运用环节等。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一节内容时,通过创设的情境增加一些卡通元素,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较强,而且是第一次接触建模内容,通过这些卡通无线元素,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在学习正方形的周长时,可以在情境创设中增加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通过建模内容的学习,提高他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时,通过自主探究的环节,培养学生在建模内容学习中的合作探究能力,然后推而广之,将这一建模思想运用到其他几何图形周长的计算中,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三、常见建模教学内容的设计环节
具体来讲,建模教学内容设计的常见环节如下:
1.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已经具有的认知经验,设计由旧知到新知的引导过程,可以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本节建模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2.精心设计新知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把握所学的建模内容。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可创设蚂蚁行走路线的情境,以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为掌握数学建模打下基础。
(2)促进自主探究,尝试建立模型
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探究中,探究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总结出周长计算的公式,在探究中体验建模的内容。
(3)讲解模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内容安排在小学三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经验不足,相对建模内容理解较为抽象,所以老师要对建模做好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建模的方法,前面已经总结出了周长计算的公式是长加宽的和乘以二,老师可以具体的“手势图形”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数学建模这一环节,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建模的内涵。
(4)运用模型
数学模型建立之后,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花园、球场的周长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计算,学生自然掌握模型的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好課堂小结与评价
在完成一节课建模教学内容之后,学生对建模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知识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掌握,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的小结与评价,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能够对知识做好梳理与整合,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建构,加深对建模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建模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并运用好建模,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卫兵.磨·模·魔: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1):89-94.
[2]陈蕾.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三个关注点[J].上海教育科研,2013(8):92.
[3]袁红.尝试数学建模,发展学生应用能力从西方国家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一则案例谈起[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5):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