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综合类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0-11-09戈海玉赵宏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4期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课程建设

戈海玉 赵宏

[摘 要]地方应用型综合类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要准确,要建立适合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双能型”师资队伍,通过不断有效地课程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监督,不断及时调整相关课程,使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皖西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综合类本科高校的成功实践为各相关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课程建设;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 TU-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3[收稿日期] 2020-05-11

一、引言

土木工程是一门工程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土木工程专业是培养学生能在建筑、桥梁、道路、隧道、岩土工程、地下工程、铁路工程、矿山设施、港口工程等专业工作人才的统称。

皖西学院作为2000年新办的地方应用型综合类本科高校,1985年办土木工程专业专科,2003年土木工程本科招生,我们一直坚持认真落实国家土木工程专业规范和国家质量标准,皖西学院创造性实行“专业特区”政策,我们利用“专业特区”倾斜政策,紧紧抓住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主要矛盾不放松,学校对实验实践教学保障经费从办本科一开始就基本投入到位,实行严格的教风学风管理,通过规范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不断的改革,经过十几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检验是有效的、成功的[1-2]。

二、皖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03年初,皖西学院组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鉴于新建的地方应用综合性本科院校,要确定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专业是训练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均衡发展,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知识,接受过工程师的系统训练,能胜任桥梁和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的专业化高级应用人才。作为学校为土木工程学院选择的前四个“特殊区域”建筑之一,我们选择了两个方向(建筑,桥梁)来实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训[3]。

三、皖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成效

(一)改革人才培养并赢得赞誉

构建以土木工程专业应用能力为培养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3+1”培养模式。即三年理论教学和一年实践教学,强化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应用实践教学的三个结合,即校内与校外基地的结合、学期与假期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实行四年实践教学不断线。

(二)探索“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成效良好

“双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本专业的一大特色,督促专任教师取得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资格,教师陆续获得注册资格,多数教师获得企业工作和参与工程实践锻炼,聘请近校外行业企业资深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了本科生的部分教学工作,学校“双能型”的师资占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总数90%以上。

(三)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实行“专业特区”政策对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经费倾斜,对本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大投入,通过几年建设,本专业拥有设施完备、手段先进、条件良好、功能齐全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专业机房,专(兼)实验人员配备9名,专业实验仪器总值达到近3000万元,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性实验项目实验开出率达100%。学院已与近20家安徽省内外著名建筑企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搭建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平台,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奠定了厚实基础,满足教学需要。

(四)专业课程建设质量卓有成效

1.围绕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

2.教学团队的分块教学是改革教學手段有效办法。课程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的努力,针对地方高校特点,2015以来,我们组建了五个教学团队:工程制图、力学、建筑结构基本原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建筑材料。经过几年建设,2017年获批校级土木类力学课程教学团队,2018年获批省级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团队部分教师主编参编国家级和省部级教材14部。

3.课程建设质量逐年提高。实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后,我们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3门,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土木工程材料1门,省级智慧课堂试点项目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1门。建成校级教学改革示范课程钢结构基本原理、流体力学2门。实践教学建立与企业深度合作即皖西学院—广联达BIM工程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基地,注重工程概预算、工程应用性软件等技能性课程建设,以工程能力训练为手段,加强岗位技能BIM系列课程训练。

(五)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研究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办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形成闭环。

(六)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

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和就业保持了良好的势头,毕业生综合素质获得用人单位的赞誉,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持续多年获得校级“就业先进单位”称号。

近三年本专业学生主持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2项;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10项;获专利8项;学科技能竞赛获省级三等奖以上130余人,获奖面逐年提高。

毕业生继续深造比例位于学校其他专业前列,近三年统计,2017届本专业毕业生353人,考研达线47人,升学率13.4%;2018届315人,达线60人,升学率19.1%;2019届223人,达线49人,升学率21.97%。

四、皖西学院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中落实实践环节受到诸多因素限制

制定的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了实践教学,但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限制,一是学校与社会校外基地的实践,受学校经费限制,实习工地选择范围受限,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多工种锻炼的需求[4]。

猜你喜欢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课程建设
高校师生/党群共建路径设计及实践探索
中国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
浅议我国公路监理在质量监控方面的科学措施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