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高质量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问题探析
2020-11-09龚晨
摘要:贺州市在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过程中,还存在着对接意识有待深化、基础有待夯实、本领有待增强、机制有待创新等诸多现实困境。为此,要强化思想解放,增强坚定推进建设示范区的认知力;强化规划引领,增强科学推进建设示范区的执行力;强化建设责任,增强精准推进建设示范区的领导力;强化重点突破,增强高效推进建设示范区的持续力;强化创新驱动,增强有序推进建设示范区的支撑力。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0)05-0102-05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有力支持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给广西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政策红利、市场红利和产业红利。基于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需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提出了构建包含“东融”在内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对贺州提出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的工作新要求,指出贺州要打造广西东融发展的示范和样板,走在广西全力东融前列,对接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2019年5月,《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规划》系统地对贺州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以及交通、产业等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部署,为贺州高质量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行动指南、科学指引和重要遵循。
一、贺州市高质量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价值意义
(一)主动服务中央和广西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具体行动
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推进全面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和必由之路,是促进世界繁荣,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公布,开启了“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1]。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强调,广西要“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2]。广西提出构建包含“东融”在内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就是对党中央关于全方位开放发展顶层设计的积极回应和务实行动。贺州市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以“东融”推进全方位开放发展、主动服务中央和广西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具体行动,为贺州市加快开放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从讲政治和服务大局维度看,贺州市以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为抓手,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央和广西开放发展大局,是对标对表党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政策,推动区域改革开放行稳致远的具体实践,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的忠实体现。
(二)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与广西区内先进地市和周边城市相比,贺州市属于欠发达地区。但贺州具有自身的优势,拥有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风俗相承等有利条件。贺州市如何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赶超跨越、全方位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践证明,对接先进生产力,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验,主动融入发达经济体,在开放合作中促改革,在区域协调中促发展,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可行路径,是将其自身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内在需要和有效途径。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不仅可为贺州“融入大湾区发展、接受大湾区辐射、承接大湾区产业、对接大湾区市场”提供便利条件、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而且可倒逼贺州对标粤港澳大湾区,找差距,补短板,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拓展开放发展新路径,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促使贺州市在与粤港澳大湾区无缝对接中,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摈弃地方保护主义,促进贺州有效地将自身所具备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而推动贺州市发展“换道超车”后发崛起。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维度看,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是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要抓手。
二、高质量对接粤港澳大灣区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贺州市以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为重要抓手,坚持创新驱动,围绕建设充分体现交通基础设施、产业体系、体制机制、市场服务体系相融合的示范区,积极开展率先凸显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创优体现国际化、市场化、便利化、法制化“四化”要求的亲清营商环境,打造高端的生态康养和养生的典范城市,建成协同创新高地等实践,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较好地提高了贺州市全方位扩大开放水平,推动了贺州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统计显示,2019年贺州“全年GDP增长11.8%,增速比全区高5.8个百分点,排全区第一,总量突破700亿元大关,成功升级晋位”[3]。这项工作受到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点赞,指出“工作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变化很大、成效显著,势头很好、潜力很大!”[3]。但目前贺州市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存在着诸多现实困境,主要有:
(一)高质量对接的意识有待深化提高
思想解放不够到位,各种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需要冲破,以时代眼光、前瞻性的思路推进建设的能力需要加强,敢为人先的闯劲,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的精神需要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相比、与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目标任务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认为东融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思想。有的人认为“东融是党委、政府的事,与个人无关”“东融是经济部门的事,与本单位无关”“东融是上级部门的事,与基层无关”,有的则以扶贫都忙不过来为由,忽视东融,没有真正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导致一些工作推进缓慢甚至“空转”。有的则目标不高,满足于上几个项目就沾沾自喜,标杆意识、示范表率意识、赶超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二是不分轻重和主次。有的职能部门工作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孰轻孰重,分不清“全力东融”这项工作重点与日常业务工作之间的轻重关系,出现一头松一头紧的症状。有的部门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在“全力东融”工作压力之下,分身乏术无从下手。三是拈轻怕重,消极畏难。对外开放意识不够强,市场化运作理念缺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力度不大,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主动性不够。有的认为,“全力东融”是一项新任务、新工作,“法无授权不可为”,没有成例不敢为;有的拈轻怕重,怕触雷踩线,缩手缩脚,封闭狭隘,因循守旧,工作创新氛围不浓、思路不活、办法不多。
(二)高质量对接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交通道路设施水平不高。虽然坚持了交通先行,但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与“全力东融”要求、先行示范作用还不相匹配,还存在制约东融的许多交通堵点,交通基础设施支撑相对薄弱,交通运输结构亟需优化,交通运输管理水平还有不少提升空间。二是服务保障不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低,融合发展的互联互通体系、融合联动的产业体系、融合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构建不足,产业扶持政策与“全力东融”相适应的政策配套需求、与粤港澳大湾区现有政策仍存在不少差距,重点产业的综合配套能力较弱,相对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链条有待补全,重大产业支撑带动严重不足,政策优势短板明显,产业集群效应不突出。例如,有的园区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没有及时跟上,一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受到影响。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全程电子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行缓慢,信息技术运用不足,技术支撑力不强。三是法治保障滞后。直面“东融”战略实施的立法力度不够大,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协作发展的立法范围不够全面,与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相关地方性法规还不够协调、衔接不畅。
(三)高质量对接的本领有待增强
一是高质量对接的导向不够鲜明。先行先试导向不明朗,建设示范区的发展方向没有指明;有的党员干部没有很好地把握“全力东融”的精神实质,吃透领悟“全力东融”的本质要求,以致不能以更为开放的心态和思路来推进示范区建设。二是高质量对接的引领能力不强。有的党员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不强,水平不高,特别是推进“五个东融”重点工作的力度不大,抓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办法不够创新、灵活,推动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深入,没能很好地将更多的力量和智力聚集到“全力东融”上来。以培训推动干部更好实现担当作为的效果不理想,提高干部能力素质还有短板。三是高质量对接的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外向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储备和投入保障不足。如招商引资专业队伍参差不齐,有些单位相关专业人员调动过于频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延续性和有效衔接受到影响。虽然在粤港澳大湾区里建立起了一些推进“全力东融”的工作机构,但还不够健全,经贸、文化、园区、环保、宣传等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快进驻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工作对接及服务机构,以便更好地跟踪做好“全力东融”相关工作的对接与拓展。
(四)高质量对接的机制有待创新完善
一是对接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先行先试,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构建的紧迫感及大局意识不够强,积极主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已有的政策衔接的力度有待加强,一系列促进贺州与粤港澳大湾区两地交流合作的办法和政策措施需要加快制定、实施,制约“全力东融”的土地供应、投融资、人才等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完善,如大健康产业顶层政策设计不够到位,社会资本兴办医养结合机构的政策优惠和扶持不多。二是区域协调机制亟待完善。受体制机制、行政区划、地方利益、规划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间的产业互补性、关联性程度有待提高。与周边城市的规划衔接、政策协调、产业对接、项目配套合作少,存在产业分工不合理、产业同构现象,以致在资源要素整合、产业发展和利益协调上瓶颈突出,难以支撑与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要素流通、设施联通、创新融通和人才互通。三是凝心聚力集中力量“全力东融”机制有待完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建设示范区机制不健全,难以整合社会各界资源,积聚起助力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力量,建设合力尚未形成。如民营企业全力东融还存在着体制机制“水土不服”、有序引导政策供给不足、产业转移对接平台竞争力不强、与粤港澳营商环境差距大等突出问题[4]。
三、贺州市高质量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对策建议
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赋予了贺州市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解决原始创新能力、人才吸引不足等发展中瓶颈问题,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便捷流动;如何控制并降低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体制差异而造成的溢出成本,实现产业链条优化、合作路径拓展,区域协同发展运行机制更为科学顺畅;如何率先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担纲创新驱动增长的表率,在“全力东融”、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维度上树立起标杆,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等等,是贺州市以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为抓手,高质量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需要破解的重大问题。提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水平,应着力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思想解放,增强坚定推进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共识
试点先行、服务全局,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不仅契合了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发展的新要求,也顺应了新时代贺州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是推进贺州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不仅需要高度的思想统一,更需要坚强的力量保障。贺州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进一步团结起来,把社会各界力量、资源有效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抱团建设优势,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此,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更新观念,着力冲破思想“藩篱”、利益“囚笼”,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二要强化思想引领。以思想的破冰指导行动的突围,广泛开展《纲要》《规划》,以及新时代党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合作、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内容的专题教育培训,强化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思想共识,充分利用各种新闻传播媒体平台,加强与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的普及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界,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上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科学认知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目的和行动要求,进而不断增强狠抓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措施落實的思想自觉。
(二)强化规划引领,增强科学推进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执行力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5]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在自治区层面编制了《规划》等规划方案,但在贺州市政策层面上,针对《规划》中的互联互通体系、产业体系、开放体系、服务体系和社会体系“五大体系”等方面规划设计的具体化、精准化和精细化程度很不够。对此,一要坚持规划引领。紧扣《规划》中指定的三大战略定位,即“广西向东开放合作的先行区”“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的新高地”“大湾区康养旅游的首选地”,对标对表《纲要》,细化交通、产业、人才、服务等重点方面东融的推进方案,谋划交通无缝对接、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人才东融的顶层规划,着力做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体系、产业体系、开放体系、服务体系和社会体系“五大体系”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有机对接、无缝对接。二要强化《规划》任务分解、认领。统筹谋划好各项规划、各项推进举措的良性互动和协同配合,增强彼此间的统筹性、耦合性和联动性,做好进度统筹、质量统筹、落地统筹和任务统筹,强化各项规划执行落实,增强执行东融各项决策部署的行动自觉,提高科学推进东融各项工作具体部署的执行力,确保协调推进、有序推进和稳步推进,形成各项规划执行的集成效应、综合效应和整体效能。
(三)强化建设责任,增强精准推进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领导力
着眼于增强精准推进建设示范区领导力,强化建设政治责任,以党员领导干部过硬的建设本领和能力,领跑东融。一要突出政治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建设与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考核;强化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宣传教育,推动党员干部树牢主动东融的思想理念,筑牢建设东融示范区担当作为的思想根基,树立起建设东融示范区敢作为、善作为、有作为的精神风貌。二要突出实践锻炼,加大选派党员领导干部、企业经营人才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产业园、企业挂职锻炼、交流合作的力度,提升建设东融示范区担当作为的能力素质、专业化水平;坚持靶向培训,充分利用好各级党校、干部培训机构等阵地,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办学,深入实施“融入大湾区建设,提升专业化能力”干部培训工程,进一步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服务东融。创新党建引领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法,加强东融前沿阵地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拓展在东融前沿阵地党组织覆盖面,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党建工作与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同频共振、融合发展。三要突出正反结合,围绕“全力东融”,完善建设东融示范区担当作为的激励体系,选树一批“全力东融”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营造争当“全力东融”担当型干部的浓厚氛围。完善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工作领导机制,抓好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全力东融”的责任落实,强化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目标任务、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推进落实的责任督促检查,考核督办,及实施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提高履责效能。
(四)强化重点突破,增强高效推进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全面把握交通、产业、人才、服务东融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创新方式方法,增强高效推进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持续力。一要强化大交通东融,加快完善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基础建设,加快健全市内各县域和乡镇、村级的通设施,进一步夯实交通基础设施,以交通的大提升承接大湾区产业的溢出,以构建区域特色大物流体系畅通更加便利的对接平台,不断缩短与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二要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升级和产业外溢发展的巨大内在需求为导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培植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国际国内品牌产业在贺州积聚,加强园区平台、融资平台、招商平台等建设,搭建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合作平台,不断提升产业集群效应。三要坚持筑巢引凤、孵化人才,加强引智引才平台建设,促进与国际国内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各个领域高端人才常态化的交流互动,优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充分激活人才要素资源,集聚高层次人才,积极承接大湾区人才,全力推进贺州“智慧东融”。四要勇于开展政府职能改革,持续推进招商引资政策的深入实施,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整治,创优营商环境。积极争取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区直相关部门在财政、技术、人才等更多方面的政策倾斜支持,进一步争取国家核增贺州承接产业转移所需要的土地、能耗等指标,增强开放合作的吸引力。
(五)强化创新驱动,增强有序推进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支撑力
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重点是开放合作,核心是构建起与粤港澳大湾区相衔接、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动力是创新。机制创新,有序推进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出路、动力所在。一要强化生产技术创新,在加强内生创新,特别是在大力推动本土产品研发、生产方法改造,促进自身优势产业“蛙跳式”发展的基础上,善于借鸡生蛋,强化外生创新,谋划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走廊,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推进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充分发挥创新在建设示范区的战略支撑作用。二要强化协同发展、区域合作机制创新,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战略统筹机制、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与政策评价机制、公平合理的区域间利益共享机制,增强建设示范区过程中匹配性、耦合性与系统性,强化各项决策的互动性、互补性,提高协同发展的叠加优势、规模优势与投入产出比;优化“双飞地”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将“双飞地”经济模式落到实处。三要加强市场创新和要素供应创新,进一步优化全面开放机制,创新土地利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和支撑作用。創新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凝心聚力机制,建立健全统一战线服务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优势与作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全力东融”,着力强化民营企业东融的顶层设计、保障支撑和能力提升,促进贺州民营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助力民营企业“全力东融”。
参考文献:
[1]着眼发展大局,共享时代荣光[N].人民日报,2019-02-22(1).
[2]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N].人民日报,2017-04-22(1).
[3]政府工作报告[N].贺州日报,2020-04-30(1).
[4]龚晨.把握好民营企业东融着力点[J].当代广西,2020(6):34.
[5]立足优势深化改革勇于开拓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成绩[N].光明日报,2014-02-27(1).
责任编辑陆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