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研究
2020-11-09晴薇邵静雯张聪王唯金薛宇敬阳
晴薇 邵静雯 张聪 王唯金 薛宇敬阳
[摘 要]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在常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行了研究。从生活安全、宿舍安全、网络安全和交通安全四个维度,编制了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问卷表,共计12项题目。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好于男生;大学生安全意识呈从高年级下降趋势;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性格差异显著,开朗好于内向;大学生存在盲目自信与侥幸心理。鉴于此,高校应考虑性别和性格差异的个性化安全教育内容设计,均衡各年级学生安全教育活动,采取强制性措施改变大学生盲目自信和侥幸心理,帮助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习得。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意识;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4[收稿日期] 2020-04-24
一、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教育大学生的重要基地。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是高校的一项基本工作,帮助引导学生健康成长[1]。安全培训是预防大学生安全事故,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预防手段。
随着科技进步和校园的进一步开放,大学生的生活内容和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彩。在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校园安全问题。近年来,关于大学生人身安全、宿舍安全、交通安全、金融安全等事故时有发生[2-5]。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如何不断更新完善大学生安全培训的内容,丰富其形式,从而提高安全培训的效果,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是当前高校工作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开展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的调查,找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薄弱部分是对现阶段高校安全培训内容缺欠的重要补充。因此,为了获取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以江苏省常州市内两所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调查分析结果旨在为高校抓住现阶段大学生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补充完善大学生安全培训内容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江苏省常州市内两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江苏理工学院和常州大学。研究团队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被调查的大学生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法填写问卷。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研究方法
1.问卷编制。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学校、性别、年级、性格、政治面貌、所学专业、是否经历过突发事件、是否在学校接受过与安全有关的培训、家庭居住区域、家庭情况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将大学生安全意识划分为生活安全、宿舍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四个维度,每一维度设置3个题目。每一题的选项采用李克特问卷[6]设计,选项被赋予1到4的分值,分别代表:总是(100%)、经常(99%—50%)、偶尔(49%—1%)、从不(0%)。
2.分析方法。采用社會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PSS)进行数据分析。通过SPSS对问卷进行信度,效度分析,以筛选出所需的题项。基于此,采用相关性分析得到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
(1)信度分析,目的是测量编制问卷结果的一致性,验证各题项的可靠性[7]。采用信度系数Cronbachs α 系数评估题项之间的一致性[8,9]。当α系数≥0.60表示问卷信度可接受。
(2)效度分析,目的是确保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10]。通过Kaiser-Meyer- Olkin(KMO)值判断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值越接近1,表示题项间的相关性越强,越适合做因子分析。一般将KMO>0.5作为评判标准[11]。
(3)相关性分析,用来验证两变量间的线性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来测量[12],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中,当显著性水平P<0.05或P<0.01时,两变量呈显著正或负相关。对应的Pearson相关系数即为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7]。
三、问卷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运用SPSS22.0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以筛选达到显著性水平的题项。
(一)预试问卷分析
问卷编制完成后,研究小组在江苏理工学院随机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93.8%,符合样本需求[10]。
1.信度分析。运用SPSS软件计算各项调查内容的信度和问卷总体信度。分析结果中,量表各项调查内容的α系数值和总量表的α系数值均大于0.6,表明问卷内部一致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信度。
2.效度分析。运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量表各项调查内容的KMO值均大于0.5,表明编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综上所述,编制的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效度,该问卷可直接用于正式问卷的调查
(二)正式问卷分析
正式问卷发放阶段,共发放问卷668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回收率89.8%,符合样本需求[11]。
1.信度分析。运用SPSS软件计算各项调查内容的信度和问卷总体信度。分析结果中,量表各项调查内容的α系数值和总量表的α系数值均大于0.6,表明问卷内部一致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信度。
2.效度分析。运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量表各项调查内容的KMO值,均大于0.5,表明正式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综上所述,正式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效度。该问卷数据可用于相关性分析分析,进一步揭示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
四、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
(一)调查对象描述性统计结果
根据正式问卷回收的数据,对问卷中第一部分个人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得到被调查大学生的基本信息资料。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以女生居多(63.5%),以大学二年级学生为主(46.17%)。胆汁质性格和粘液质性格学生人数共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近64%,且两种性格比例相近。仅有32%的人数经历过应急事件,且大多数(89.93%)学生表示在学校接受过安全教育。
根据问卷中各题选项被赋予的分值情况,统计得到600份问卷综合得分最高为48分,最低分为12分,确定43分及以上区间得分为安全意识较高水平,29分到43分区间为安全意识一般水平,29分以下为安全意识较低水平。结果表明,安全意识水平较高的有391人,一般水平190人,较低水平19人。安全意识较高水平人数占总人数的65%,表明当前被调查的两所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意识水平普遍较高,两所高校日常的安全教育工作效果较好。但一般及较低水平占比35%,表明高校在安全教育工作中仍有提升空间。
(二)相关性分析结果及其分析
1.大学生总体安全意识现状。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相关性分析[12],得到了问卷各题项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进一步对结果梳理、分析,得到以下6种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
(1)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好于男生。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性别”与“是否遇到过突发性事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是否在学校接受过与安全有关的教育培训,如消防演练,急救演练”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这表明女生遇到的突发应急事件数少于男生,同时接受过的安全培训次数多于男生。此外,问卷的12道题项中,有9道题呈现与“性别”选项具有相关性。基于选项的设计,进一步得到,女生在回答这9道题时,呈现的安全意识均大于男生。因此,分析结果表明,在校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高于男生。
(2)大学生安全意识呈高年级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年级”与“是否在学校接受过安全培训”呈显著正相关,与“您骑电动车时有超载过吗”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认为在校所接受过的安全培训次数少,甚至于没有接受过培训,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忽视安全的行为,主要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增高,骑电动车时选择超载行驶的情况越突出。
(3)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性格差异显著,开朗好于内向。本研究设计的问卷中,性格选项设计为4种气质类型[13],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类型从第1种到第4种,呈现开朗程度递减,内向程度增加的趋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性格越趋向于粘液质或抑郁质,安全意识越薄弱,主要表现为在浏览网页时选择打开高风险网页的概率较高。
(4)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专业差异显著,文科专业好于理工科专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理工科专业学生,文科专业学生在回答“是否去不正规网吧”和“是否会浏览高风险网站时”这两道题项时,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意识。这可能是由于,文科专业中女生所占比例较大所导致。这一分析结果,与女生的安全意识高于男生相一致。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由于性别差异导致的安全意识差异。
(5)大学生存在盲目自信与侥幸心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突发事件经历对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有反向作用。12道题项中,有6道题呈现与“是否经历过突发应急事件”正相关。分析结果说明,学生在经历过突发应急事件后,对安全仍不重视。主要表现在,经历过突发事件的学生,选择去不正规的網吧上网;对传教人士,文化入侵防御能力较低;在网络上向陌生人或网站提供自己的真实信息;在非法或信誉度低的平台进行网购;在并不能和汽车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选择急穿过马路;骑电动车时常会超载带人。这可能是由于,学生曾经遭遇突发事件的经历反而让他们觉得,原来遭遇过的突发事件并不可怕,甚至认为自己有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导致其认为如果再次遭遇不安全的事件时,只要自己凭借“经验”稍加注意,肯定会避免灾难发生的侥幸心理,殊不知这是一种有知无畏的表现。
(6)安全培训对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有一定作用。分析结果发现,“是否在学校接受过与安全有关的教育培训,如消防演练,急救演练”与“在宿舍接待过不熟悉的人吗”呈正相关,这一结果说明,大学生在没有接受过安全培训的情况下,也很注意对陌生人的防范。表明大学生对陌生人安全防范的知晓度高。然而“是否在学校接受过与安全有关的教育培训,如消防演练,急救演练”与“您有在并不能和汽车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急穿过马路的经历吗”呈负相关。这一分析结果表明,没有接受过安全培训的学生,呈现出对安全“无知无畏”的态度,这一结果从反面强调了安全培训的重要性。与对陌生人安全防范的知晓度高相比,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安全行为的践行度较低。
五、对策建议
根据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分析结果及存在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四点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建议措施:
(一)安全教育活动应考虑性别、性格差异
针对研究得到的女生安全意识高于男生的结果,高校应该针对男女性别的差异,创新安全教育方式。例如,举办安全意识小游戏开发比赛,以安全为主题的短视频制作大赛等,这些更能够吸引男生参与的安全意识培训教育方式。同时也可以举办安全意识绘画创意大赛,安全知识PK赛等互动性强,形式有趣的安全意识竞赛。
针对性格的差异,首先要依赖于学校,学院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心理协会,班级心理委员,问诊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健康状态。基于问诊的结果,将学生按照性格特点分类,开展基于不同性格的活动:针对喜动开朗的学生可采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展安全教育的方法,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编排有关防范网络诈骗的小品节目进行汇报演出等;针对喜静内敛的学生可以采用讲座,案例学习等多途径教育方法,如邀请安全培训专家开展针对如何识别并避免网络诈骗、遵守交通法规等主题的安全知识讲座,从而提高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均衡各年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活动
安全培训不应将培训重点放在新生身上,更应关注对高年级学生的教育活动,建立常态化、系统化学校安全行为教育机制。虽然抓住大一新生安全意识养成关键期很重要,但对于高年级学生安全意识的巩固同样不容忽视。高校要基于不同年级学生可能面临的不同风险,如大一新生主要面临的是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火灾逃生等风险,而大四学生或研究生则更多地面临,就业诈骗、招聘骗局等风险,开展具有年级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所面临风险的特点,高校今后在安全培训内容上,要以大学生从入校到步入社会可能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开展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知识教育。同时,应注重安全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例如,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购买VR设备,或自主开发VR场景,通过技术手段,给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危险环境,吸引学生兴趣,使其身临其境的感受安全的重要性。
(三)采取强制性措施提升安全意识
针对研究结果中发现的,大学生存在盲目自信与侥幸心理,以及忽视交通安全的问题,建议学校采取强制性措施,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以骑电动车超载带人为例,学校应该出台相关制度文件,组织学生对制度文件的学习。在文件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各部门应配合保卫处,对在校园内出现的电动车超载带人行为进行整治,针对不安全行为给予行为学生严厉警告或处罚,并将警告或处罚结果公示,告知学生如在规定期限内仍不改正,该记录将在学生个人档案内永远保存。通过强制性手段,纠正学生的盲目自信与侥幸心理,提升安全意识,最终形成大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和习惯。
(四)重视大学生正确应对校园传教的安全教育
校园传教会侵蚀大学生思想,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干扰校园正常教学与生活秩序。更有甚者还煽动学生与政府对抗。因此,校园传教活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时还对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产生不良的深远影响。学校应该特别地,开展以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向学生介绍校园传教的常见形式、宣传加入極端宗教组织和邪教组织的危害性。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应对校园传教,避免其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如利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利用校园内标语,手册宣传等传统方式。同时,学校应联合学生党团组织做好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如通过班级、社团活动宣传典型案例,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明确校园传教的危害。同时,要以学院为单位,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宗教信仰情况。此外,还要对学生集体活动内容严格把关,防止地下宗教组织假借校园活动等名义进行传教渗透。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Z].http://www.ycxy.com/cn/2012/133740.html.
[2]艾霞霞,陈春宏,徐百萍,等.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研究[J].安防技术,2018,6(4):84-91.
[3]徐新,郭文超,王方悦,等.在校大学生金融安全意识调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191-192.
[4]刘芳丽.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J].2010,27(3):65-67.
[5]河南中医药大学保卫处.2008年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火灾案例[EB/OL].2014.http://wzbw.hactcm.edu.cn/info/1062/1158.htm.
[6]薛宇敬阳.安全领导力与安全行为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
[7]邵楠楠,樊运晓,张旭凤,罗云.基于SEM的某供电局风险管理影响因素评估.安全与环境学报[J].2014,14(3):94.
[8]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9]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10]张旭凤.企业生产安全绩效指标体系及其在供电企业测量应用基础[D].中国地质大学,2011.
[11]刘浪,陈建宏,陈海涛,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绩效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4):38.
[12]武松,潘发明.SPSS统计分析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13]杨德广,周树清.关于大学生气质和性格类型分布的调查报告[J].教育研究,1992(4):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