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应用风险评估模式的效果评价

2020-11-09汪小英姚宁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隔离预防控制

汪小英 姚宁

【摘 要】目的:評价风险评估模式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风险评估模式应用前(2018年)后(2019年)医院感染预防管理结局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多重耐药菌知识知晓度、隔离措施落实优良率等汇总可行风险管理对策。结果:风险评估实施后,职工多重耐药菌知识知晓度增至92.31%,隔离措施落实优良率均有所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降至2.39%,职业暴露发生率降至1.04%,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险评估管理模式有利于发现院感工作的薄弱点并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院感和职业暴露发生风险,建议普及。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风险评估;隔离;多重耐药菌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识别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91-01

院感防控因直接关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医院的长续经营发展,历来被视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因医院感染而引发的医患纠纷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国家相关卫生部门亦明令要求各级医疗单位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为相应政策号召,我院于2019年改进管理模式,引用风险评估管理模式,成效显著。现结合相关研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2018年延用常规管理模式,2019年实施风险评估管理模式,分别于两个年度随机抽选职工(实习生、护工、清洁工)78例、医护人员240例、住院患者460例以及在职职工1347例进行研究。

1.2方法

1.2.1识别风险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汇总既往医院感染监测资料,集合工作人员以头脑风暴法对当下医院安然预防控制流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精准识别。经过系统识别,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血源性病原体暴露、锐器伤、隔离措施缺乏、手卫生缺乏、环境清洁消毒不当、员工培训缺乏、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缺乏、法律法规执行困难等风险因素。

1.2.2分析风险

围绕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系数风险和评估,将相关事件划分等级,设置低、中、高风险级别,对高风险事件进行优先处理。风险分析的工具为FMEA,经分析高风险事件涉及实习生、护工、清洁工隔离意识薄弱,工作人员接触血液、体液时未佩戴手套,手卫生依从性差,患者使用器械消毒不到位等。

1.2.3管理风险

结合风险评估和分析结果对排名靠前的风险事件进行优先管理,整体遵守轻重缓急原则,风险系数高则优先处理。相关措施如下:首先,强化对职工尤其是实习生、清洁工、护工的岗前培训工作,重点讲解多重耐药菌知识点,通过书面考核、随机抽查的形式强化培训效果。其次,下发手卫生管理、隔离消毒任务至各个科室,将七步洗手法、无菌操作流程等制成标识进行张贴,要求全员掌握,每月组织手卫生和隔离考评,评选先进,强化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机和防范意识、医源性感染防控能力。再次,设立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岗位,赋予其职能,由各科监控护士进行交叉查房,对多重耐药菌防控、职业暴露防范等作为重点,进行质控管理,不定期督查,并将考核与年终绩效挂钩,督促全员进步。最后,落实相应隔离消毒措施,包括隔离标识悬挂、床边备快速手消毒剂、诊疗器械专用、清洁消毒工作和使用防护用品等,对相应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

抽查。

1.3观察指标

统计职工多重耐药菌知识知晓度、隔离措施落实优良率、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统计使用SPSS18.0这一软件进行分析,对计量、计数指标分别以(-x±s)、[n,(%)]表示,依次以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职工多重耐药菌知识知晓度统计

实施前,78例职工多重耐药菌知识知晓度为62.82%(49/78),实施后知晓度增至92.31%(72/78),前后数据比较,P<0.05。

2.2隔离措施落实优良率统计,见表1。

3 讨论

风险评估并不是医院感染管理的新理念,但对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开展针对性改进管理却是需具备时效性[1]。在我院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中,我们采用FMEA法评估制定了符合本院实际的风险评估管理模式,有效避免了院感防控工作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尴尬局面,针对性地对高危事件进行优先处理,可高效控制局面。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职工多重耐药菌知识知晓度不高,对多重耐药菌多发科室进行重点管理,强化职工理论培训;护理人员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一方面威胁患者的人身安全,一方面将自身陷入职业暴露的高危境地,针对于此我们通过培训、措施落实督查等工作强化管理,有效降低了风险。

在护理实践中,诸多学者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并印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和优越性[2-3]。屈新凤便表示[4],“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风险管理可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升消毒灭菌治疗,患者满意度更高”。本研究数据亦表明,风险评估管理模式有利于发现院感工作的薄弱点并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院感和职业暴露发生风险,建议普及。

参考文献

[1]彭银俠.对国内的医院感染现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0):255-257.

[2]李小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优化管理效果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30(11):819-821.

[3]吴小玉.护理风险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率的效果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8):368-369.

[4]屈新凤.风险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381+385.

猜你喜欢

多重耐药菌隔离预防控制
悬臂斗轮堆取料机的常见故障以及预防控制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与对策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肺炎危险因素的多中心调查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幼儿隔离中的安全问题
基于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多重耐药菌监测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