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的高度,决定一个人的精神高度

2020-11-09朱永新冯骥才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朱永新冯骥才书目

朱永新 冯骥才

朱永新:上一次,我们谈到了阅读书目的研制问题。为什么读什么很重要呢?因为阅读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高度。

现在不一定是开卷有益了,糟糕的书太多了,把有限的生命花在无聊的书上毫无意义。你只能选最好的书去读,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眼光选好书。

很多人批评我说:“朱老师,你管人家读什么书?读书是人家个人的事情。”我說读书绝对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只有那些真正的专家才知道自己需要读什么书,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

大部分的父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书吗?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大量的体验,根本就不知道。

前些年,有人推出一个中国儿童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的书里面连续有一两年时间,都有几本内容很糟糕。我为此专门找到新闻出版部门,说这个排行榜不对,完全让市场去排名、去导向,这会形成恶性循环。你这么去导向,大家就会去买这种所谓的畅销书。

冯骥才:现在阅读有很多误区。过去常说开卷有益,读书就好,实际读书有不同的目的,每个人读书目的不一样。有人读书可能是找工具,比如我养鸡,就得找养鸡的书看。也有人是为了消遣、娱乐。《俗世奇人》的伦敦出版商找我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说书准备12月出版。我问为什么,他说当地人有一个习惯,在夏天旅行时,一般要带一本长篇小说,在火车上、飞机上、旅店里或者沙滩上去阅读,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到了12月份的时候,人们会在圣诞树上挂上大袜子,在大袜子里装上一本诗集或者精短的小说集。他们一般有一种阅读规律。

有的人阅读是没有规律的。没有规律也好,各有各的选择。实际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有一本书不见得给你非常深刻的思想,可能就是某些篇章让你品出一些味道,让你受益。

其实我认为,阅读必须得是经典。现在书太多了,每年有几十万种书出版,包装越来越精致、越来越漂亮。有几十种课外阅读书目里有我的书,因为我有18篇文章被收在课本里,学生都知道我。我认为一些出版社选的文章不好,有些文章不应该给孩子看,但是他们认为吸引孩子。比如我写的《神偷》是挺好的一个小说,但它不适合给孩子看。但是,有些出版社就要把它搁进书里,他们认为这吸引孩子。所以,选文章是要由有眼光的人去选。选好了以后,怎么能够做出一个让大家认可的阅读书目?怎么样引导阅读?你做的这件事特别重要。怎么样做一个阅读书目在大学推广?现在我的书《冯骥才散文集》被选到了一个推荐给小学生的阅读书目里。那个书目我看比较好,起码选的是一些精品,文字也比较讲究,对孩子有好处。

关于传统文化教育,我曾经想写一个节日文化读本。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节日,节日是生活的高潮。中国有七个重要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对这些节日,我原本想从文化保护的角度入手,写市长读本、县长读本、村长读本、校长读本,原来我有过好多想法。但我觉得这些读本写出来以后他们也不会认真看,那怎么样能使这个读本跟教育结合起来,推荐给他们阅读,作为范本?另外你做的这个阅读书目体系,我认为要找一批高端的专家集体讨论,讨论完以后,确定下来。过两三年再修订一次,不断修订。修订以后成为一个经典,在全国推广。

朱永新:你说的那套推荐书目,最大的缺点是中外比例不合理,规定了70%是中国的、30%是国外的。

冯骥才:这不合理。30%是中国的、70%是世界的比较合理。

朱永新:我还不敢这么说。我觉得应该五五开,最少也应该四六开。那套书目展示的是整个世界的文明,设定了中国的书占30%的比例,大量世界性的好书根本进不来,中国的一些相对水准不完全够的书就进来了。我们做的阅读书目相对来说比较合理,没有任何限制,也不考虑任何出版社的利益,就是完全独立来评价书的价值。我们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读书故事。中国1600万教师,每年从中评选推动中国阅读的十大人物,从2004年开始到2019年,每年都有几个是我们新教育的教师,这个比例是很惊人的。

冯骥才:选教师比选学生还重要。

朱永新:教师带着孩子读书嘛!还有湖北随县的农村学校,跟着我们做阅读,这些农村孩子的读书量是随州市城市孩子的5倍。结果全市所有的学科统考,语文、数学、英语、化学、历史,考试成绩前10名,2016年随县是7个,2017年是8个,2018年是7个。这说明读书的孩子不管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其实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

阅读是推进教育公平最好、最有效的手段。在乡村优秀教师还比较少的情况下,让乡村孩子有好书读,真正能够读到好书,这是提升乡村教育品质最好、最方便的一条路。

我给相关领导写过信,呼吁像抓农村学校营养午餐一样抓农村学生阅读,要抓农村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帮助孩子有好书读。那套推荐书目做出来,也是因我提出来的一个建议,我说中小学生读书没有一个基本的指引,应该有一个引领性的东西出来。有些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自己都不读书,怎么指导孩子读书?

冯骥才:经过交谈,你的教育思想中那些精髓的东西,我都能体会到了。你有宏大的理想,你现在需要做的,我认为有两点:一个是跟现在的教育体制找到结合点。只有找到结合点,你才能实现教育理想。另一个是抓手。你得有抓手,其实你的抓手就在阅读上,这使你的新教育能够跟现实紧密结合。

朱永新:我们的确是在这么做。全国有5200多所学校跟着我做,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没有一个达到这样的规模,有将近600万的教师和学生,有160个教育局在跟我们合作。

冯骥才:160个教育局是怎么发展的?

朱永新:他们来找我的。很多教育局局长看到做新教育和不做新教育就是不一样,凡是参加新教育实验的,对区域的教育质量提升效果非常显著,有好多学校从中等的变成最好的。看学校的故事,看教师的故事,我觉得我花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是值得的。

关于阅读,我会用几年的时间把这三个书目做起来。另外,我在学校要推进亲子共读,家庭里面父母亲怎么跟孩子一起读书,用什么阅读方法,怎么有效率地阅读,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到。我还主编了一套很有意思的书叫《新教育晨诵》,新教育学校每天早上是从读诗开始的,用一首诗开始新的一天,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这是我们新教育实验用了16年时间做的一个项目。

冯骥才:现在一些小孩很喜欢写诗,写得很有意思。我收到过小孩寄来的诗,想象力很丰富。

朱永新: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也是天生的画家。当然画家中有一些像你这样受过比较严格规范训练的……

冯骥才:无论受过多严格的教育,真正的诗和画都出自最纯洁的心,最纯洁的净土里面才能产生诗画。

朱永新:接着前面的说。我重点还是做教师成长。有一位美国的学者,是我当时的大学同学,他在一所大学做教育学院的院长,我每年都会邀请他到中国看我们的学校,他看了之后说“你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教师”。他说美国教育研究成果很多,美国教育研究理论著作、学术水平都是比较高的,但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它们进不了中小学。研究成果非常多,但是思想上怎么去武装一线的中小学教师,美国人没有好办法。美国的教师离职率很高,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整体上来说跟新教育的教师还比不了。他问,新教育的教师为什么对理论那么感兴趣。我说这是新教育的一个优势,我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三专”理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我用这样一套体系,用办网络师范学院的方法,带着教师读书。

冯骥才:20年了,你始终带着那么一个队伍,这个队伍是分散的。在全国带那么大的队伍靠的是什么呢?其实靠的是思想。你的思想是突破时空的,有巨大的凝聚力。你的思想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创造性,另一个是接地气,跟最现实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说到人心里去了。思想是能带动人的,新教育之所以能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你的教育观很正。我认为教育观要继续完善,要很精粹、很简练,不断提炼出一些格言。另一方面就是你的教育观跟实际的东西找到了结合点,有抓手,有实际的教育效果。

朱永新:谢谢冯先生的鼓励!100多年前,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中曾经说过:新教育的道路并不是一条比老路更容易走的道路,相反,新教育的道路是一条更艰辛和更困难的道路。除非新教育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否则,新教育的处境将会依然如故,而要达到大多数人支持的地步,那就需要新教育的信奉者们在这方面进行许多年的严肃认真的同心协力的工作。我一直感觉,他的这段文字就是写给我们新教育同人的。虽然这条路崎岖难行,但是我相信,只要上路,就会迎来庆典。

(责 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朱永新冯骥才书目
总是写在第一段的外貌
“能见大义”的杨明义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朱永新:以阅读推广为己任
冯骥才:钓鱼悟出养生之道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从渴望改变的那一刻开始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