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学分制的实施与师资队伍建设

2020-11-09周侠李良修

职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学分制技工院校

周侠 李良修

摘 要:近几年,很多技工院校开展了学分制试点工作。要顺利推行学分制,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本文着重探索技工院校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如何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分制 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改革

一、学分制的实施与师资队伍建设背景

近年来,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一直提倡,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健全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和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经济文化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培养适合国家需求的人才,是给技工院校教师带来的第一大挑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做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19年通过采取扩大招生规模、加强规范管理等方式,确保全国技工院校学制教育招生人数稳定在120万人以上。根据文件精神,全国技师学院扩招20万人,招生人数连年增加,职业技能培养层次提升。这反映出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缺口很大,同时对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给技工院校教师带来的第二大挑战。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很多中职学校也开展了学分制试点工作。不同于传统的学年制教学,实施学分制,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课,不以时间长短为学习限制,修满一定的学分即可毕业,而这给技工院校教师带来了第三大挑战。

因此,结合当下形势和相关文件精神,技工院校学分制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与自主学习模式的融合,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模式,有利于师生和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将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学分制的实施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学分制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其应用价值是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固定的教学资源与变动的学生群体进行有机整合,将固定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主观兴趣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软硬件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顺应社会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推动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制订学习计划,锻炼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也会积极自我提高,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因此,这必将是一种良性循环。

在我国推行学分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然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强化师资素质等问题却是迫在眉睫。实施学分制,技工院校需要怎样的师资队伍?如何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如何成为学分制开展的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这些都是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不断扩展和丰富课程资源,培养全能型教师,是技工院校推行学分制必须探索研究落实的问题。高校推行学分制已经非常成熟了,技工院校可以参考借鉴高校的经验,依据新课改要求,按照学分制特点,提升师资能力,打造精良的师资队伍,突出技工院校师资队伍能力建设的内涵,扩充师资队伍。技工院校实施学分制,成功改革转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三、技工院校实施学分制存在的师资问题

(一)师资数量不充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加,扶持政策越来越好,职业教育得到了重视,技工院校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教师数量增长缓慢,师资总体数量不足。目前整体师生比高达1∶25,部分院校甚至更高,个别院校个别专业师生比达1∶40。如果实行学分制,课程种类和内容会更丰富。技工院校原本就专业种类丰富、学生层次多样,三年制中专生、四年制高级技工、五年制预备技师等,专业涵盖电子、机械、艺术等方方面面。实施学分制,更加要求学校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编制相应的课程。

(二)师资能力结构不合理

技工院校教师队伍主要由院校毕业生和企业转行人员组成。部分教师从企业生产一线转到教学岗位,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却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論知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有时很难清楚、透彻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部分青年教师,学历高,接受能力强,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教师队伍中缺少高水平骨干教师和带头人,大部分教师难以紧跟科技和产业发展步伐,真正引领专业建设和发展。另外,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有些教师仅仅满足于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不能从学生的个体特点、接受知识的程度等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偏重理论化讲课,照本宣科,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不能因材施教,学生因此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师职业发展局限性大

由于学生多,很多技工院校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理论、实操连轴转,周课时在20节以上。教师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各种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各项培训和企业实践无法有效开展,影响了教学质量,甚至影响职称晋升。有的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只教一门课程,容易产生教学疲劳。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缓慢,未来职业前景渺茫,难以有较大突破,进而影响职业进取心,工作缺少激情和动力。这也是技工院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扶持资金、政策不足

考虑到收入情况、职业发展前景、教师编制地位等问题,很多年轻人和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加入技工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同时,技工院校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教师地位低,待遇一般,难以吸引人才扎根落脚。技工院校由于机制和资金的制约,很难从企业聘请到能够承担教学任务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做好师资结构规划

职业教育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要求技工院校必须对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以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及时输送所需人才。这就要求技工院校结合地方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学校自身定位,确定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及专业发展方向,对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结构提前做出科学的规划,确保师资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要从教师学历、年龄、职称、专业方向等方面入手,分析现有师资状况,提出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及时根据社会发展和师资建设的情况对师资队伍结构进行动态调整,以便保障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二)合理规划职业发展

学校每年要结合教师专业特长和综合能力,帮助教师确定总体发展方向,尤其是针对新进教师要加强培训,增强教师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老师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专业技术和动手能力较强的老师可创办大师工作室。教师要开阔视野,制定与学校发展方向一致的职业目标。教师将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双方共同促进教师的成长。这样方可平稳地实施学分制。

(三)促进师资资源共享

学校可从企业邀请具有丰富的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从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中选聘人才,来校给师生作教学指导和培训。专业人才的引进有利于师资队伍结构调整,促进专业和学科建设与发展,使学分制下的课程更丰富。同样,学校要落实技工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相关要求,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使教师及时了解技术革新和行业动态发展信息,提高实践能力,更好地指导理论教学。切实做好企业和学校间人才资源的融合互通、交流互鉴,保证培养出更多的“双师型”教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储备充足的人才。

(四)增强师资业务能力

技工院校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教学科研、学术交流水平较低,专业能力提升缓慢,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技工院校教师业务能力迫在眉睫。在提高技工院校教师业务能力的过程中,也可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工作学习互不耽误、相互促进。学校要组织教师轮番参加培训、学术交流、出国学习等活动,多给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以便使他们接触更多最前沿的學科信息,及时进行知识体系更新,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新知识、新模式融入教学中。教师通过能力提升,扩展知识面,把个人情感意愿、新鲜信息融入常规教学中,不仅可为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新鲜血液,也可使原有课程常讲常新,给学生和教师带来新鲜感。

(五)提高教师道德水平

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技工院校教师流动性较大。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因其自身能力突出,很容易找到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因此,切实提高教师道德水平和职业忠诚度至关重要。教师要守初心,懂坚守,深耕育人事业,厚植爱校情怀。要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培植工匠文化。教师首先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用自己的情怀和素养去影响、感染学生。这样才能培育出更多能工巧匠。实行学分制后,由于学生选课的差异性和偏好性,势必会出现有的课程学生多、有的课程学生少的情况。教师成为被选择者,还会面临竞争压力、收入变化带来的心理波动。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积极认真地上好每堂课,是对教师的考验。教师的整体道德水平也是技工院校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

五、探索反思

(一)要有改革模式的大视野

教师数量和质量是技工院校学分制能够顺利有效推行的重要保障。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老师,但教师数量不足,已经成为技工院校进行教育改革和实行学分制的瓶颈。实行学分制,要进行师资队伍的整合,必须要有改革的大视野,突破传统模式,以实现模式改革为目标。从宏观上讲,学分制的实施必然会带动技工院校的教育目标、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学分制的实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融合可为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

(二)要有转变思维的新思路

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教师也要打破传统观念,转变教学思维,换一种方式引导学生,换一种机制评价学生。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导师的角色,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成为平等互助的共同体。

(三)要有坚守初心的高素质

技工院校推行学分制,既是社会发展大环境的需要,也是技工院校进行内部改革的必然途径。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关系到整个技工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面对工作量的增加、工作方式的转变、竞争压力的加大,教师要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牢记为学生服务的使命,兢兢业业,求真务实,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四)要有坚持到底的信心

所有的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面对风险和挑战,要有海阔凭鱼跃的自信。只要学分制改革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技工院校就要勇敢去探索践行。技工院校要坚定信心,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学分制。

六、小结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做了重要指示,要求职业教育着眼民族未来,把握时代脉搏。师资队伍是学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实施学分制是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因此,数量充足、结构分布合理、素质全面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技工院校顺利推行学分制的关键和有力保障。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推出,职业教育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技工院校也会成功转型升级,成为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学分制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也会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 姜宝华,徐兴林,潘萧羽.基于完全学分制的师资队伍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6(18).

[2]陈洁.加强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0(6).

[3]丁卫彤.浅谈技工院校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2(23).

[4]杨燕珠.技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学分制技工院校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