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江汉平原产业兴旺的调查与思考
2020-11-09别晓霜
摘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兴旺的重要任务。江汉平原是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湖北省荆州市和荆门市6个村的调查,本研究对乡村的主导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江汉平原;产业兴旺;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中图分类号:F323; 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 16-0206-05
D0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6.047
乡村兴则国家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十九大报告作出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1]。各省市自治区对乡村振兴高度重视,并分别出台了相應的乡村振兴规划,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根据湖北省的农村发展实际,提出重点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都市城郊乡村振兴先行区和扶贫片区乡村振兴3类区域,明确提出将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作为全省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区域,突出振兴发展,做好“农业+”文章[2]。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产业兴旺就无法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目标。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提出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3]。
荆州市和荆门市是湖北省江汉平原的代表区域,本研究分别选取了荆州市荆州区和荆门市漳河新区的6个村(荆州市荆州区杨井村、紫荆村、双垱村和荆门市漳河新区谭店村、双井村、京河村),通过深入村组现场、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农业基地与农户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以期为湖北省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产业兴旺提供建议和参考。
1 江汉平原6个村的主导产业现状分析
1.1以蔬菜产业为主导,助推杨井村村民致富
杨井村位于荆州市荆州区李埠镇,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698户2960人,耕地总面积约434 hm2;其中蔬菜种植面积约387 hm2(大棚蔬菜133 hm2)、水稻种植面积20 hm2、甲鱼养殖面积27 hm2,登记注册甲鱼养殖合作社1家、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1家,人均年收入2.5万元。蔬菜产业是杨井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占全村经济发展总值的90%,蔬菜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9%,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0%。种植的蔬菜种类主要有莴笋、黄瓜、苦瓜、丝瓜、萝卜和豇豆等,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通过引进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杨井村蔬菜产业朝着绿色和提质增效发展,蔬菜销售到湖南省和广东省等地,露地蔬菜公顷产值在15.0万元以上,大棚蔬菜公顷产值在37.5万元以上,实现产销两旺。甲鱼养殖是杨井村的第2个农业特色产业,采取生态养殖法,年产甲鱼幼苗900万只、生产甲鱼100t。
1.2以西瓜产业为主导,“一村一品”打造双井村
双井村位于荆门市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465户1 656人,耕地面积约670hm2。双井村之前以水稻种植为主,农民增收乏力,2008年成立了荆门双井刘伟西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统一购买农资,统一嫁接育苗,统一规划种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销售,带动农户种植西瓜,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双井村西瓜种植面积达到约467 hm2,是远近闻名的西瓜专业村。2011-2019年,合作社连续成功举办9届荆双井西瓜节和荆双井品鉴会,并注册了“荆双井”商标,“双井西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此外,双井村还注重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应用,设施栽培技术、嫁接育苗技术和水旱轮作技术等在该村被广泛应用。由于有主导产业支撑,当地农户人均西瓜栽培面积为0.533 6 hm2,西瓜每公顷产值为21.0万元,农民在家从事西瓜产业就能增收致富,因此该村外出打工的人员较少,是荆门市西瓜上市最早、种植效益最好的村。201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4万元,被评为“全国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1.3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实现多种经营,助力双垱村脱贫致富
双垱村位于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24户132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26人,耕地面积447 hm2。该村原来以水稻种植为主,是省级贫困村,自2014年以来,先后创建4个合作社,分别为绿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邦富农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福土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华龙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200余hm2,约占全村耕地面积的43%。同时积极引进荆州市3个龙头企业在村里发展,荆州市果之韵生态农业发展公司计划投资8 000万元建设“悦果子滨湖农场”,目前已经种植梨、葡萄、黄桃等多种水果;荆州市唯楚木艺有限公司计划投资近亿元建设“漆艺小镇”项目,现一期工程已启动;荆州市亿润绿色农业有限公司承租33 333 m2温室大棚种植火龙果。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实现规模化经营,改变了原有单一的水稻种植结构,发展绿色蔬果、优质水稻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已成功打造出一批消费者喜爱的特色农副产品,如双垱晚优米、绿田翠冠梨、福土再生稻、火龙果、黄桃、蜜柚、脐橙等。目前双垱村已经实现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5万元,相继获得“湖北省生态村”“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区级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1.4以龙头企业为纽带促进农业提档升级,助力谭店村发展
谭店村位于荆门市漳河新区双喜街道,耕地面积约391 hm2,林地面积40 hm2。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共485户2078人。谭店村以前的农业主导产业是水稻,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该村通过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当地农业转型,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家,其中龙头企业2家,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2家。主要依托的荆门市双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省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200 hm2,以有机稻种植、休闲垂钓和果蔬米摘为主。该村的农业特色产业是有机稻种植和水果观光采摘,通过种植和加工有机稻使水稻价格提高,通过发展精品梨、柑橘、甜瓜等特色水果种植,大力发展采摘观光旅游,实现农旅结合。该村的土地绝大多数被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所流转,已经实现了农业生产转型,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只有10%左右,农户在附近工厂上班的同时,还可通过兼业管理虾田获取收入。该村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1.5以苗木产业、工业和乡村旅游“三驾马车”为拉动,打造富裕美丽的紫荆村
紫荆村位于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1072户3767人。现有耕地面积约687hm2,林地面積约462 hm2,精养鱼池面积214 hm2,全村绿色覆盖率达41.69%。该村农业特色产业是苗木产业,以樟树苗木种植为主。该村建有精品工业园区,园区现有科技企业28家,2018年实现年产值12.9亿元。依托本地优势旅游资源,紫荆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全域旅游发展,2018年全村旅游产业实现收入800万元,全村一、二、三产业年总产值超过17.0亿元,村民年均收入达3.2万元。该村的发展特色是工业强村,3年来全村新引进过亿元投资项目2个,过千万元投资项目3个。目前,投资4.6亿元的荆州理昂生物质发电公司已并网发电;投资2.0亿元流转土地67 hm2的荆州市荣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经完成土地整理和基础配套建设;投资6 000万元的荆州恒诺采摘园项目完成了约40余hm2各种乡土树种和35种新品种水果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并开园营业;投资1.2亿元的正信农光互补项目建设已完成,光伏发电并网的同时,在大棚下配套种植白芨和黄精等名贵中药材。值得一提的是,荆州理昂生物质发电公司主要利用当地的农业废弃物进行生物质发电,将当地和周边地区苗木生产所形成的枯枝烂叶等秸秆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农业废弃物污染的问题,而且在当地村民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村相继获得“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省生态村”“湖北省绿色幸福村”荣誉称号。
1.6以水果采摘观光为重点,通过农旅结合促进京河村发展
京河村位于荆门市漳河新区漳河镇,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37户797人,基本农田面积约95hm2,林地面积533 hm2,水面积53 hm2。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口少是限制该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该村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的特点,村里提出通过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和农旅结合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经过几年的探索,京河村水果种植面积已达167 hm2,其中葡萄的种植面积较大,为53.3 hm2、柑橘23.3 hm2、樱桃17.3 hm2、冬枣13.3 hm2、猕猴桃13.3 hm2,此外还种植了桃、梨、蓝莓、树莓、桑葚、木瓜、海棠和软子石榴等特色水果。为了促进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村里先后成立了 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企业1家,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1家。村里还打造了“京河鲜水果”“京河葡萄”等知名品牌,举办了 2届京河葡萄节,在荆门市具有较高知名度。京河村还注册了本村的旅游公司,共有6台旅游观光车,通过特色水果产业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据统计,仅仅在櫻桃成熟采摘季节,就吸引了约5 000人来村旅游,带动了该村民宿的发展。该村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正在申报国家级生态村。
2江汉平原产业兴旺的成功经验剖析
从调研的江汉平原6个乡村来看,都已呈现出产业兴旺的特征,而且每个村发展的农业主导产业和发展模式还存在差异,呈现出产业特色化和多样化的发展特征,反映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江汉平原农村产业发展的新面貌,将发展的经验归结为以下几点。
2.1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找准适合当地的乡村产业
江汉平原是湖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传统的农业种植多以水稻、油菜等作物为主,经济价值较低,农民靠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和营销方式很难实现致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是产业兴旺的关键。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杨井村以蔬菜产业为主,双井村以西瓜产业为主,这2个村的农业产业已经呈现出典型的“一村一品”特征,通过种植价值较高的蔬菜和西瓜,采用设施栽培技术提早或延迟上市来满足市场供应,种植效益很好;而双垱村和谭店村主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通过种植优质水稻和水果提高种植效益,如谭店村依靠双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有机米实现了稻米增值;而在紫荆村和京河村则已经体现出很好的三产融合特征,紫荆村根据本村特点在农业上重点发展苗木和果树种植,京河村重点发展多种水果的种植,并以此为基础带动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农旅结合发展势头很好,因此这6个村都因地制宜找到了适合本村发展的特色产业。
2.2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用好村党组织书记
在调研中深刻感受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对于乡村产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由于湖北省已经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制度,农村基层村党组织书记不仅负责该村的党建工作,还负责全村的经济发展工作,因此挑选和用好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非常重要[4,5]。如双垱村原为省级贫困村,村民收入低下、矛盾突出,自2014年更换村党组织书记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找到了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径,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京河村现任村党组织书记通过积极引进葡萄、梨、冬枣、樱桃等水果的种植,农旅结合极大促进了村经济的发展,所调研的其他村的产业发展都与村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分不开。
2.3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调研中发现,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乡村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提质增效上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所调研的每个村都有5~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国人均土地少,靠传统的小农户生产很难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转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带来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经营理念、新的营销模式等,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特别是一批服务型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如杨井村的荆州市民利蔬菜加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蔬菜的贮运保鲜,解决了杨井村和周边村组蔬菜采后保鲜的难题,双垱村的福土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土地耕整等农机服务,解决了每家都需要购买小农机的难题。
2.4以品牌塑造为核心,实现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除了要选准产业和实现规模化生产外,品牌销售是关键,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品牌塑造为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发挥了突出作用。每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都有自己的商标和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的已经成为知名品牌,如双井村的“双井西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称号,谭店村的双福生态园注册了“荆良丰”商标,生产的大米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双福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值得一提的是,荆门市非常重视农业品牌的打造,除了村组或经营主体自己打造的农业品牌外,荆门市还着力打造了“荆品名门”区域公共品牌。
2.5积极探索农地“三权分置”,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2018年修正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正式予以法制化确立,这是继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农地的“三权分置”,其目的是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和稳定农户家庭承包权的基础上,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从而解决农地细碎化的问题,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6,7]。从调研的实践来看,部分乡村已经在积极稳健推进这一政策,如荆州市紫荆村自2017年7月被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以来,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将全村1.338亿元资产资源按照27 302股派发到经济组织成员手中,村民真正变成了股东,成为村里的当家人;京河村富辉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社员土地入股的方式,土地股份占总收益的25%,合作社通过连片种植方式发展特色水果产业,激发了农户参与合作社生产的活力;双井村通过回收闲置土地,盘活土地资源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
3江汉平原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3.1乡村规划滞后,阻碍了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规划应先行[8],各地都在推行“多规合一”,即将原村庄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产业规划等乡村规划进行整合。但实际调研中发现,目前许多村庄都存在规划不同程度滞后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产业振兴,部分村庄在产业发展时比较盲目[9],存在“跟风”现象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有的村庄没有清晰的主导产业,有的村庄脱离实际不根据本村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进行规划,盲目推进三产融合。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快乡村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后要对规划进行科学论证,规划中应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乡村的特色产业和发展路径,避免规划的盲目性。
3.2财政投入不足,村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产业发展
尽管近年来政府对乡村的财政投入在持续增加,但总体来看,农村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与农村产业紧密发展的基础设施如沟、路、渠、灌溉设施等投入不足,而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制约了乡村产业发展,如有村民反映2019年夏季干旱,村里没有经费抽水抗旱。此外,乡村的农业废弃物处理、面源污染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都需要资金投入,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资金扶持力度,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的项目,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3.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多而不强问题普遍存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在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每个乡村都有一定数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多而不强的问题,仅有部分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非常具有活力,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在条件成熟的村庄可考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此外,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应鼓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10]。据2019年12月召开的第二届湖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上透露,目前湖北省有3.8万家家庭农场,10万家农民合作社。2020年湖北省将实施“双百行动”,重点培育100家家庭农场和100家农民合作社。
3.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但融合程度尚不够
从所调研的6个村来看,荆门市的谭店村、京河村和荆州市的紫荆村已经体现出良好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特征,荆州市的双垱村和荆门市的双井村也正在积极探索朝这个方向发展,而荆州市的杨井村则还完全停留在農业一产发展阶段,反映出目前江汉平原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但融合程度尚不够的问题。调研中发现,多数乡村对农旅结合感兴趣,但是在探索农旅结合的路径中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值得深思,由于每个村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具有差异,因此不可能每个村都通过发展果园和花园来吸引游客赏花摘果。对于之前主导农业产业不明确的乡村,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路径应该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对于已经具有规模化农业产业的乡村,则应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应考虑如何延伸拓展产业链,而这个只能依靠积极引进相关龙头企业或发展合作社来实现,积极拓展农产品加工,实现农产品增值。
3.5 “三乡”工程对于吸引能人回乡创业有积极作用,需要加大支持力度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力争3年内推动100万市民下乡,吸引10万能人返乡,引进1万个企业兴乡,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2]。市民下乡创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经商办企业用电、用水、税费减免、融资贷款的优惠政策;在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带领农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的,享受乡村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调研中发现,“三乡”工程具有较大吸引力,部分能人回乡后兴办企业或合作社,已经在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三乡”工程配套政策需要细化和尽快实施,特别是需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1).
[2]湖北省人民政府网.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EB/OL].http:// www. hubei. gov. cn/zwgk/hbyw/hhywqb/201905/t20190517_ 1394193.shtml, 2019-05-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EB/0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28/content_5404170.htm, 2019-06-28.
[4]苏弘毅,杜奋根.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几点思考[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1):68-73.
[5]王聪.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8,18(3) :61-64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L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9-1l/26/content_5455882.htm, 2019-11-26.
[7]徐桂娟.创新实践农地“三权分置”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J].上海农村经济,2019(6): 18-20.
[8]王立平.重庆市巫山县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J].重庆行政,2019,20(3):24-26.
[9]胡学红.以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J].学习月刊,2019(2):30-32.
[10] 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J].党建研究,2019(5) :28-30.收稿日期:2020-01-14作者简介:别晓霜(1996-),女,湖北松滋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电话)18971525124(电子信箱)6569739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