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客教育的信息技术拓展性课程建构
2020-11-09曹国鹏
曹国鹏
在信息技术互动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是兴趣。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拓展课程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任务要求,积极地进行信息技术设计、编程和制作活动,进而培养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探索多样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教学经验,以期能够有效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融合3D创新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各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展开综合性和深层次的学习,并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恰当地使用图片展示、微课自学、模型设计、3D打印等教学方式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造力。
例如,在讲授小学信息技术整合拓展课《四无粮仓》一课时,教师在设计和开展跨學科整合课程过程中,可将仓前的古建筑“四无粮仓”作为学习活动素材,分课时开展教学,如从粮仓的结构认知到粮仓中的数学问题,再到粮仓的绘画与设计……学生在经历调查、研究、表述、计算、构画、设计、创造等过程中,形成全面认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借助移动终端初步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史和粮仓的变化史,认识粮仓的整体作用、构造特点以及学习粮食入粮仓前的准备工作和日常检查技巧。接着在探究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3Done设计软件,选择“圆角”命令,完成圆锥仓顶的圆角设计,执行“偏移曲线”命令,完成对仓体的整体建构(如下图)。
展开线上教学
创客教育理念下开展线上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某一学习内容为主题,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采用合作交流和互动学习模式,让学生自主分析并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例如,为了让学生在特殊“战疫”时期,深刻理解家国情怀,体验传递的温暖,继续快乐成长,笔者所在学校以“全民‘战疫”为学习主题,开展信息技术线上教学,鼓励学生将想法变为现实,让宅家的生活充满意义,具体教学如下。
一是,电脑绘画,“绘”聚战疫能量。电脑绘画不仅结合了传统美术绘画的特点,而且融合了信息技术的便捷、形象等优势,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而,教师可以开展线上电脑绘画教学,鼓励学生使用绘画软件,“绘”聚“战疫”温暖,为一线“战疫”工作者加油助力。
二是,创意编程,仿真病毒传播场景。教师可以开展以图形画编程软件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题式实践课程,让学生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在操作、体验中不断领悟知识的内涵,体会学习与生活的相关性。例如,学生参与有关病毒传播模拟实验的课程教学,学习图形化编程软件中的基础模块,设计新冠病毒的模拟场景,编写相关程序,提升创意思维。
反思及后续研究方向
1.多学科融合,提升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效应
融合多学科的信息技术拓展课程教学,能够有效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同时借助趣味性3D设计、编程平台,让能够学生初步感知学科知识,并通过对学习素材的整合、优化,在具体的操作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进而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改善课程教学效果。
例如,在可视化的程序模块下,课堂教学中融合创意编程软件,引导学生创建自己喜欢的角色,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活动场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实践创造思维。
2.突出特点,加强对课程的创新设计与实践
小学信息技术拓展课程是基于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性质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的,它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程,对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有着独特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拓展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课程建设的创新与优化。
另外,信息技术拓展课程教学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细化每节课所设计的学习模块,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采用可操作性强的体验活动,利用演示、体验、交流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关的知识。
3.长远发展,注重操作实践与评价相结合
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强调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多学科融合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拓展课程的开展,应当具备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平台,掌握计算机的构造和相关程序模块的设计,结合多学科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课堂学习情况作一定的评价。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借助评价充分了解个人的学习情况,及时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与评价活动,感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作品作出点评,鼓励创造性思维。
总之,基于创客教育的信息技术拓展课程教学,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创新性学习提供了基础,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复杂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