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也学老凤鸣

2020-11-09朱丽

江苏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李老师大学教材

朱丽

在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情境教育展馆里,有李吉林老师亲笔书写的一幅字:师德为上,真情倾注,终身乐学,方为人师。这16个字是李老师60多年从教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李老师从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儿童教育家的成功秘诀。李老师的成功之道值得我们每位教育者学习,尤其值得基础教育领域里正在向大国良师目标努力迈进的年轻教师学习。

1. 在小学里读大学。

李老师师范毕业,为了赡养母亲,在同学们纷纷走进大学的时候,她毅然走进了小学,“在小学里读大学”。学习的习惯伴随她终身,直到七八十岁的高龄,仍在学习哲学、美学、脑科学等。今天的年轻教师,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读不起大学,大多在入职时就获得了大学文凭。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光有大学文凭远远不够,必须像李老师那样“终身乐学”。

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如书写规范、美观,表达清晰、精准等。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包括背景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这些知识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而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感悟和累积,动态性地去把握和领会。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特殊技能,如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实施、评价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给学生营造出生动而丰富的学习场域。

此外,还要像李老师那样,善于把握发展大势,倾听时代声音。在钻研学科知识、阅读教育经典、人文书籍的同时,还要多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关心新出台的教育政策文件,以使我们的工作能与时俱进,与国家和时代要求同频共振。

2. 在小学里成大师。

李吉林老师是当之无愧的大师,而且是从小学校园里走出去的大师。她创立的情境教育学派,打破了认为学派只能出现在高等学府的传统观点,为我们小学教师攀登学术高峰树立了典范。我们要像李老师那样,带着思想去教书,去努力追求理论建树、学术建树。

我们要学会思考。要善于质疑“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事情中“看到”问题;要对习以为常的行为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从事实层面(教什么)和技术层面(如何教)做出思考,更要从价值层面(为什么)做出追问。

我们要学会研究。要以脚踏实地的行走方式,开展接地气的真研究;要摒弃功利和浮躁,以一种安静的姿态、平和的心态,潜心研究;还要有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努力,围绕选准的课题,持续开展研究。

我们要学会创造。要不满足于仅仅使用已建立起来的“常规”解决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寻找与众不同的、超乎常规的办法和思路;要勇于尝试和探索,创造更多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要敢于批判和否定,否定自己,甚至否定权威认可的东西。

我们还要学会著书立说。《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不朽”一直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追寻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高标杆。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著书立说的追求。著书立说不是为写书而写书,而是在实践探索发现教育规律后的水到渠成,是出现创新火花时情不自禁地欣喜流露,是产生独特感悟新奇想法时的专业表达。

3. 在小学里做大教育。

李老师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在情境教育研究中,既引用了古代文艺理论《文心雕龙》的“意境说”,又吸收了西方现代建构主义等理论中的有用成分。在关心每个儿童快乐高效学习的同时,也心系着祖国的未来。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中,李老师满怀深情地写道:“看到日本的物质文明,我是多么急切地希望我的学生一个个快快长成栋梁之材,去建设自己的祖国。”李老师的大格局、大境界成就了她的大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我们也必须要有做大教育的梦想,有做大教育的行动。

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片面评价体系,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我们要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发展,更要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情境,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出来,帮助他们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我们要钻研教材但不囿于教材,要立足学科但不局限于学科。我们要打破课堂的边界、校园的围墙,将时代活水引入课堂,由“教材是我们的世界”,走向“世界是我们的教材”。

我们要让自己的视野敞亮起来,让我们的格调高扬起来。传承过去,又超越过去;立足本国,又面向全球;挑戰世界,又包容世界;把握未来,又脚踏实地。带着这样一种精神气质,去认真做教育,用心做教育,努力做成大教育。

猜你喜欢

李老师大学教材
教材精读
该得奖的李老师
宠物难伺候
至善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