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甄嬛传》与《芈月传》对比三论

2020-11-09王莹雪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7期
关键词:芈月传甄嬛传价值取向

摘 要:电视剧《甄嬛传》2012热播之后相隔三年之久,2015年电视剧《芈月传》横空出世,引得无数观众尽青眼,被视为《甄嬛传》的姊妹剧。实质上,在题材、虚实手法、人物评价等三个方面有着不同之处,文章将从此三点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甄嬛传;芈月传;题材;虚构;价值取向

网络小说创作繁荣兴盛,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并被改编为电视剧。其中《甄嬛传》、《芈月传》便是显著的代表,他们遵循历史文化,又有所创新。二“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鲜明的不同。

一、宫廷与历史:二《传》创作题材论

(一)二“传”题材大同:广义上的“历史剧”

关于何谓历史剧,20世纪40年代戏剧研究界开始对之研究与阐述,但并未达成共识,形成定论。从各家学者的阐述中,集中体现为历史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历史剧观认为:“取材于历史的戏剧都可称为历史剧。”此以王子野、茅盾、郭沫若等先生的观点为代表。狭义的历史剧观认为:“历史剧必须有历史根据,人物确有其人,但事实没有或不可能发生的也不能算是历史剧。”此论以吴晗先生的为代表。后之学者对历史剧内涵中的“历史题材”做了种种限制:“历史剧是以重大的历史事件、典型的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戏剧。”“所谓历史剧专指那些以载诸史籍的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戏剧作品。”“历史剧所谓取材于历史,仅仅意味着取材于史书而已[2]。”以上对历史剧内涵的阐述,主要集中在历史剧与史实关系探究上。虽然学术界对于“历史剧”定义尚未明确达成共识,但是皆认为历史剧中的主人公与重大事件应有史可考,取诸史籍。本人更倾向于《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一书对历史剧的定义:“历史剧((History Play),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3]。”

由上论之,电视剧《芈月传》与《甄嬛传》似乎都属于“历史剧”。无论是主要人物,抑或重大事件,皆与历史如出一辙。主人公“芈月”历史上确有此人,原型为战国时期秦国宣太后,与其关系密切的三个男人黄歇、秦惠文王、义渠君皆是见诸《战国策》等史籍的历史人物,秦惠文王是秦国中兴之王,黄歇是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义渠君曾大败秦国。其他人物如穣侯魏冉、华阳君芈戎、白起等人见于《战国策》、《左传》等史书。剧中重大历史事件,如赢稷质子于燕、秦楚之间的“武关会盟”、秦人“攻占巴蜀”、秦国“灭义渠”等历史事件,《战国策》、《左传》等史书亦有记载。

《甄嬛传》是在原著《后宫甄嬛传》的基础上,假托清朝雍正王朝故事,但剧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有历史原型的。据《清史稿》记载雍正皇帝的确有一位封号为熹贵妃的妃子:“雍正元年十二月丙午朔,省略号丁卯,册嫡妃那拉氏为皇后,封年氏为贵妃,钮祜禄氏为熹妃,耿氏为裕嫔。”[4]果郡王胤礼的情况,《清史稿》亦有少量记载:“雍正元年,夏四月辛亥,省略号乙丑,复置起居注官。封皇十七弟胤礼为果郡王。”“(雍正六年)二月丙戌,晋封果郡王胤礼为亲王。”“(雍正七年)秋七月丙午,贵州都匀生苗及侬、仲生苗内附。甲寅,以果亲王胤礼管工部,庄亲王胤禄管满洲都统[4]。”

(二)二“传”题材小议——宫廷剧与史诗性历史剧

电视剧《甄嬛传》、《芈月传》尽管都与历史有关,是广义上的历史剧。但就剧情来看,二者题材又具有显著的不同。前者属于历史剧中的宫廷剧,后者属于历史剧中的“史诗性历史剧”。

(1)《甄嬛传》——宫廷剧

宫廷剧是以宫廷斗争为主,其他人物都是宫廷中与主人公相关的人员,主要包括皇帝、妃嫔、臣子、太监、宫女等。宫廷剧作为历史剧的一个类型,承载了历史剧的特点,但比历史剧更加具体,以宫廷争斗历史为内容,将史与剧限定在"宫廷"这一大环境下有机结合起来而成宫廷剧[5]。

电视剧《甄嬛传》是名副其实的宫廷剧,是以清朝雍正皇帝宫廷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单纯善良、追求美好爱情生活的熹贵妃与皇帝、华妃、褀妃、皇后、果郡王之间的恩怨情仇。甄嬛用智慧,除掉了宫中劲敌,扶持四阿哥继位,成为皇太后,权力与名位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2)《芈月传》——史诗性电视剧

史诗性历史剧是指:“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重大的事件,塑造一个或几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演绎这些人物在重大事件中的重大作用;……张扬这些重要人物的宏图大业丰功伟绩,张扬英雄主义,弘扬民族精神,也张扬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格调[6]。”

81集电视剧《芈月传》恰恰符合史诗性历史剧的内涵与特征,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为指向对象。该剧是以历史上秦宣太后为原型,塑造了一位救秦国于危难之中的女英雄,通过芈月个人形象的打造,诠释了秦国由弱变强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弘扬了秦国君臣的顽强意志以及奋力拼搏、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电视剧《芈月传》又具备宫廷剧的特点,前70集完全具有后宫争宠的情节。虽然其中夹杂着各种利益集团之间政治与权利的较量,这些往往是女人争斗的重要背景,或是晋升的砝码,或是反败为胜、自保的契机,焦点仍是宫廷女人争宠战争。

《芈月传》既有扣人心弦的宫廷嫔妃之间的女人斗争,又有各国争霸中涌现出来的须眉英雄之争。既以秦国为指向对象,又于秦国为主线过程中侧面展示了燕國、楚国、赵国、魏国、韩国、齐国等六国与秦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恢弘的历史画面。在这画面中,芈月完成了富国强民的历史任务,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甄嬛传》是单一的宫廷剧,而《芈月传》兼有宫廷剧与史诗性历史剧的双重题材。《甄嬛传》是以甄嬛为缩影的千千万万的站在皇帝身后成功女人的不幸遭遇的代言人,而《芈月传》不仅描述了甄嬛式的宫廷女强人芈月形象,更是于斗转星移、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家国情怀,心怀天下,才智过人的女政治家形象。

二、历史与艺术:二“传”创作虚实论

(一)历史背景之虚实

历史背景对于历史剧很重要,所有的剧情必须有特定的历史时代,才能引导观众做历史的深沉思考,对历史人物、事件寄予历史的与现代的评价。然而电视剧《甄嬛传》却是缺乏较为准确的历史朝代。该剧是根据架空历史题材的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改编而成。小说虚构的是大周王朝,历史上是无甄嬛其人。由于广电总局批示,架空小说拍成电视剧需要有真实的历史背景,所以通过和原著作者流潋紫商量,于是把电视剧中的历史背景定在清朝雍正王朝时期。[7]出于电视传播的需要,《甄嬛传》被人为地移植到雍正王宫之中,其剧情发生的年代具有较强的虚构性。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型史诗性电视剧《芈月传》却是真实地再现了战国时期秦国发展壮大的历史画面。秦宣太后生活时代是东周王室衰微,秦、韩、赵、魏、楚、燕、齐等七雄争霸,诸国之间势力此起彼伏,谋士游说诸侯,大将攻城略地,皇宫内王妃、公子争权夺位,可谓是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事态错综复杂,构成了一副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历史画面。就是在这多姿多彩巨大的战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风土人情中完成了杰出女政治家秦宣太后角色的塑造。

(二)历史人物之虚实

历史剧要求剧中主要人物必须是见诸史册的真实人物,作为宫廷剧的《甄嬛传》中的主要人物甄嬛托名熹贵妃,熹妃确有此人见《清史稿》前文已论述。但是,熹妃姓名却不可查,只知道是“钮祜禄氏”,可知,甄嬛此名是剧作家虚构而来的。而《芈月传》中的芈月是秦宣太后的名讳,秦宣太后虽然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只知道其姓“芈氏”,名是什么却无从考究。秦宣太后名“月”,是剧作家沿袭了蒋胜男的小说的推测:“关于她的名字,我也构思了很久,后来还是决定用那个纪录片中兵马俑上的残字推测来定名[8]。”除了虚构推测主人公名讳之外,剧作家还虚构了一些次要人物,如甄嬛与芈月身边的丫鬟、太监以及祺贵人、樊长使、芈茵、芈姝等次要人物。这些众多的辅助性人物形象,是剧作家为了推动情节发展与表现人物性格而虚构的。

历史剧应尊重历史的必然,有义务还原历史的原貌。但《甄嬛传》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描写,却存在较大的虚构性,突出表现在果郡王死亡命运的情节设置上。果郡王名胤礼,是雍正皇帝十七弟,电视剧并无虚构,但是果郡王被封为果亲王,电视剧却从未更改称谓,一直呼之为“果郡王”。据《清史稿》记载,果郡王被雍正指定为乾隆皇帝辅政大臣之一,为乾隆皇帝依仗的重臣。果郡王在电视剧中死于雍正之前,是完全违背历史的,纯属虚构。而《芈月传》剧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都是遵循了历史的真实结局,比如楚怀王、张仪、黄歇、魏丑夫、义渠君、芈戎、魏冉等历史人物的命运,无不是历史注定的。

(三)生活情节之虚实

历史剧基于历史框架,历史人物形象往往是当世以及后世敬仰的英雄人物,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除了具备常人所未有的特殊品质之外,还具有向往普通人生活的愿望。历史剧创作,力求做到“历史人物化,人物心灵化”[9],以体现“历史无情人有情”的创作理念,使得英雄走向民众。那么,剧作家在历史剧中虚构主人公某些生活场景,虚拟人物语言、对话以及生活情节,根据历史人物的性格心理结构,寻求人物的戏剧行为,反证历史人物行动的合理性。

电视剧《甄嬛传》在不改变历史人物“熹妃”最终人生命运的基础上,依据人物形象性格,合理虚构与其相关的生活场景。比如,甄嬛与雍正由初识到真心相爱的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创作家设置了二人相爱的浪漫情景:如第七集设置了“御花园中,雍正与甄嬛互相关心体贴,情语绵绵”的场景,又有“下棋谈书,调香烹茶”之儒雅别致的“约会”场面。甄嬛以一支红烛祈求与皇帝白头到老,呼皇帝为“四郎”。甄嬛与雍正恩爱的生活情节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甄嬛事发生在皇宫后院,是皇帝家事,历史尚无记载,又无知情人口耳相传,从何得知呢?那么,这些情节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出于创作主体的合理想象,并融入了现代婚恋模式。此外,全剧除了主要历史人物诸如雍正帝、熹妃、华妃、果亲王、年羹尧、隆科多等人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以及重大的历史事件之外,围绕雍正与后妃、甄嬛与后妃的情感纠纷与勾心斗角大部分情节都是小说性质,纯属虚构的。

电视剧《芈月传》更是在尊重历史的同时,熔铸了创作主体大量的合理想象成分。历史人物生活化是历史剧创作的一大原则,想象时代英雄平凡人的生活。在《芈月传》中,剧作家设置了如诗如画的其乐融融的人伦之乐的生活场景,比如楚威王开疆拓土,富国强兵,不失为楚国历史上一代英主。在臣民看来,楚威王高高在上,威严无比,却不知其内心却有着一颗对孩子——芈月的爱,他用他的脊背诠释着父爱,在办公之余与四岁的小女儿玩耍,这是多么平常的平凡人家的生活场景。剧中亦不乏深情脉脉、卿卿我我、互诉衷肠的夫妻恩爱情节,比如秦惠文王与芈月在承明殿畅谈家事、国事、天下事,又叙及生活、情感的场景在电视剧不止一次出现。这些生活场景都是无案可稽,是作者的合理想象,是虚构手法的运用,增强电视剧看点,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

三、小女人与政治家——二“传”历史评价

电视剧《甄嬛传》与《芈月传》同以女性为主人公,以二人由美丽善良到手腕强硬、运筹帷幄、颇有心计的性格发展为主线。但二剧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历史原型不同,受到已有历史观的影响,塑造的甄嬛与芈月形象内涵却是大相径庭。甄嬛为太平盛世雍正皇帝后宫妃子,她的人生起伏较少受到政治气候的影响,多因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与皇帝的心狠手辣、无情导致的。甄嬛长期生活在诸多长舌婦设计的阴谋诡计的种种凶险之种,缺乏广阔的阅历,难免会最终被逼到以暴制暴、以牙还牙的复仇漩涡之中,成为后宫中玩弄权术的绝顶高手,成为争风吃醋的小女人。

《甄嬛传》充斥着显著的“复仇”主题:“过度放大的仇恨首先就表现在剧中的人物几乎都是仇恨的载体,除了表现出的是不同原因与程度的恨,没有一丝人性本真的情怀与情感,仇恨占满了每个人的心[10]。”甄嬛亦毫不例外,“最能体现《甄嬛传》仇恨满溢,充斥着剧情每个发展阶段的就是中心人物甄嬛的‘恨的成长历程。”甄嬛的气度与道德水准由于“恨”而产生的复仇行为大打折扣,因皇帝无情与果郡王有情,因皇帝害死情夫而合谋杀害亲夫,十足的小女人做派。

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形象却是白璧无瑕、完美无缺的,女政治家的潜质与气度贯穿剧作始终。芈月身份为楚国公主,不仅私下饱读史书,而且自幼目睹其父楚威王勤政图强的敬业精神与霸主胸怀,播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进入秦宫,芈月深受其夫秦惠文王的宠爱,经常于承明殿之中陪伴秦惠文王批改奏章,谈论国家大事,分析天下形势,得到秦王的指点,政治素质日益提升,家国观念逐渐增强。直到后来,登上皇太后宝座之后,芈月的政治才能与家国意识在剧作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芈月面临秦国争权的还乱局面,临危不乱,化干戈为玉帛。先交好唐夫人、卫良人,使他们劝其子退出诸公子叛乱阵营,逐步瓦解公子华势力;再迎接五国使臣到秦都,先易后难,各个击破,退五国兵马于都城之外。执政不到十年,在芈月的领导下,秦国连下楚国城池15座,消灭齐国,实现了弱楚灭秦的国策,坚持一统天下的长远战略。芈月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位爱国者,时刻以秦国利益为重。为了秦国利益,为了国家大局,芈月从不顾计个人荣辱得失。比如秦昭王为母亲雪耻,扣留楚怀王,为了挽回秦国颜面,芈月承担武关会盟全部责任,有效消除了此事件在各国之间的不良影响;义渠人屡屡违反秦法,签于他们的功劳与义渠君的情分一忍再忍,即使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芈月并未先发制人、大开杀戒。个人情感较之于国家利益,对于芈月而言,简直是微不足道,亲眼目睹深爱的丈夫自残死于自己的面前而痛心裂肺;秦昭王为博得母亲的开心而将二十座城池与赵国换取和氏璧,芈月以秦国利益为重,巧妙退回和氏璧。凡此种种表明,芈月有情有义,更有家国情怀,心胸宽广,非甄嬛所及。

四、结语

电视剧《甄嬛传》与《芈月传》同为古装剧、历史剧,但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正如前文所论。《甄嬛传》是架空了题材,专以展现宫廷女子的奋斗史、斗争史为能事,以描述甄嬛类的后宫的最终胜利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爱情的破灭、复仇成功过程中的腥风血雨为主要线索。最终塑造了一个充满恨,被复仇蒙住眼睛的甄嬛,出奇制胜打败皇后,致死皇帝,将爱子兼养子的儿子弘历推上了帝位,自己成为皇太后。这部剧作题材狭窄,局限在宫廷女人堆之中,演绎着女人的争风吃醋、明争暗斗,意境不高。而电视剧《芈月传》的题材为史诗性电视剧,该剧以芈月人生遭遇为线索,反映出战国时期的整个历史风貌,反映的人物之多,事件之多,社会面之广,是单纯的宫廷剧《甄嬛传》难以望其项背。

甄嬛是位十足的小女人,为情而情,为情而爱上皇帝,为情而爱上果郡王,为情误杀果郡王,为情设谋害皇帝。甄嬛心中要么是爱要么是恨,从不留一毫空间于国家社稷。芈月也是有情女子,为了情与黄歇心心相许,以命相搏;视秦惠文王如父如兄,继承意志,实现秦国富强;报答义渠君救命、相帮之恩而以身相许,不可谓无情。但是,在亲人与国家利益面前,芈月顾全大局放弃的人情感,为了芈戎而放弃与黄歇比翼双飞的机遇;为了秦惠文王与儿子,再次放弃与黄歇携手一生的机会;为了秦国,改变从燕国返回楚国的决定,再次与深爱的人——黄歇分道扬镳。为了攻打楚国,最终与黄歇决裂;为了秦国,亲眼目睹恩爱几十年的丈夫义渠君倒于血泊之中。由此看来,芈月不仅是有情人,而且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因此,可以说芈月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甄嬛的小我意识,那么就历史意义与精神价值而言,电视剧《芈月传》较《甄嬛传》远胜多筹。

参考文献

[1] 吴爱芳.电视剧音乐叙事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2] 邱飞廉. 明传奇历史剧的叙事艺术[D].武汉大学,2010.

[3]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4] 赵尔巽. 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 李婧.宫廷剧的叙事研究[D].山西大学,2012.

[6] 赵晖.史诗性电视剧画面叙事的艺术追求[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7] 宁丽丽,张竞. 宫廷剧热播下的理性思考———以《甄嬛传》为例[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

[8] 蒋胜男.我写《芈月传》[M].我是温州人,2015(19).

[9] 楊伟光.多出精品 繁荣创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 刘延东.电视剧《甄嬛传》浮华背后的思考[D].天津:河北大学,2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网络小说对高职高专医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16mpxj1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莹雪(1979- ),河南襄城人,文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影视文学。

猜你喜欢

芈月传甄嬛传价值取向
《芈月传》在港台酝酿“战国狂欢”
《甄嬛传》在美遭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