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精神融入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0-11-09蒋露薇
摘 要:“两弹一星”精神是老一辈科学家、革命家在建国初期的风雨征程中,熔铸和锻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新时期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丰富“两弹一星”精神教育的素材,创新“两弹一星”精神教育的方法,提高“两弹一星”精神教育的质量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两弹一星;中学教育;爱国主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國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两弹一星”精神集中体现了科研工作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境界,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新时代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为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学的培植和践行拓展新视野、提供新思路。
一、“两弹一星”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
“两弹一星”精神是共产党人在特定的时代和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其核心是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爱国奋斗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演替更新。
(一)“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50多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和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排除千难万险,克服重重困难,来到青海海北金银滩草原,投入研制我国国防重器的伟大事业。他们扎根高原、艰苦创业,以民族复兴为使命,以国家未来为担当,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勇攀科技高峰的壮举。在他们伟大的创业实践中孕育和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为内涵的“两弹一星”精神。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科研人员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的精神动力,“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举国并进、集智攻关的政治优势的有力彰显,“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科研人员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两弹一星”精神是继“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之后所创造出来的又一种伟大精神,与“载人航天”精神一起构筑了我国现代精神文化发展的四个里程碑,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首先令人想到“民族感情”,似乎它只是一个与“民族”有关的概念。其实,在本质上它与“国家意识”、“国家认同”有着更深刻的联系。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明确了现存国家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它是一面旗帜,是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民族情感是纽带,国家意识才是核心。随着时代的演进,爱国主义的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伟大梦想有机地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2]我们所要弘扬的爱国主义,就是发自内心地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尊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巩固“四个自信”,自觉融入到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当中,把对祖国的忠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奉献终身。
二、“两弹一星”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
江泽民同志指出,“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3]“两弹一星”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人爱国主义情怀的有力彰显,是科研人员“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具体实践,二者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一)“两弹一星”精神包含丰富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华民族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支柱,也是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无数研究人员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民族未来为己任,舍小家顾大局,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在沉默中共同坚守着以身许国的誓言。他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以血肉之躯铸就“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面临困难仍迈步求索的光辉写照。“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对于打破西方大国核威胁和核讹诈,改变我国百年积弱的国防现状,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有着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新时期我们应该以“两弹一星”精神为素材和媒介,让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中学校园的各个层面,把对祖国的忠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广大中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奉献终身。
(二)宣传“两弹一星”精神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
在新时代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树立文化自信、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两弹一星”事业凝聚着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热血和忠贞,以及甘愿奉献青春乃至生命的崇高信念。正是这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传承和赓续,引导着无数中华儿女战胜千难万险,攻克层层关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两弹一星”精神与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在方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内容上具有深度的契合性,新时代下,我们面对的是新情况和新问题,而“两弹一星”精神依然鼓舞着我们攻坚克难。以“两弹一星”教育基地、典型人物和事迹为载体,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两弹一星”精神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不断提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道德品质,对提升中学爱国主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两弹一星”精神融入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图腾”,是中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铸就精神高地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两弹一星”精神展示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探索“两弹一星”精神融入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一下几个层面进行:
(一)以“两弹一星”精神为素材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两弹一星”精神是建国初期,社会各界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研发时所凝聚与形成的精神财富。同时,经过半个世纪的传承与拓展,这种精神在时代的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作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丰富的内容和优秀的成分,可以使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是新时期滋养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两弹一星”工程是在国家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启动的,以“两弹一星”工程研制为切入点,引导中学生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科研人员进行国防安全事业建设的历史脉络中,切实感受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艰辛历程,从而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两弹一星”元勋中,有19位是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中国原子弹负责人钱三强说:“报效祖国是我们发初衷,我们应该和其他科学家一起,使原子核这门新兴科学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4]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怀里依然紧抱着机密文件;以“两弹一星”精神典型科学家为素材,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有利于广大中学生将创新、奋进以及爱国等宝贵精神品质注入自己的灵魂深处。
(二)以“两弹一星”精神为载体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5]新时期提升核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不可避免地要开辟新的教育平台和载体。利用“两弹一星”精神为载体创新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方法,首先要将思想政治类课程作为主渠道,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并且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其次要建设“两弹一星”精神的研究平台和宣传教育队伍,加强“两弹一星”精神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文化载体的建设,加强“两弹一星”精神的宣传力度,并且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如组织开展有关“两弹一星”精神知识竞答和辩论赛和主题班会活动等,也可以建设“两弹一星”专题教育网站和公众号,利用新媒体扩大“两弹一星”精神的影响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社會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可以构建以“传承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的旅游路线,遴选一批有影响、有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地作为教育基地,让中学生在游览历史遗迹、参观革命馆舍中建立起历史与当下的联系,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历史自觉,不断加深爱国主义情怀。
(三)以“两弹一星”精神为契机提高爱国主义教育质量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拨正航向好行船,新时期要以“两弹一星”精神为契机,在中学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为中学导正办学方向、筑牢思想基础、提供价值引领。[6]提升“两弹一星”精神融入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要遵循不同学段的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己对“两弹一星”相关知识的了解,并自觉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之中,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探索运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沉浸式、交互性教育方式进行教学,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讲好大道理,积极适应中学生的思想行为新特点,切实强化教育对象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认知认同,让广大中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除了系统分析“两弹一星”精神核心内涵以外,还要与时俱进,诠释其具有的时代价值,让广大中学生认识到,“两弹一星”精神彰显党的统一领导的组织优势,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信念支撑,从而不断提升中学生的政治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节点呼唤每一位青年学生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力量、坚定信念和行动自觉,自发融入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政策之中,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齐心协力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愿景,让爱国之情绵延不绝,报国之志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京举行大会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科技专家[N],人民日报,1999-09-19(01).
[3] 陈丹,葛全能.钱三强传[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10).
[4]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30/c_1117631083.htm.
[5]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谈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解放军报,2016-12-10(01).
作者简介:蒋露薇(1995- ),女,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