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三在”产业链 决战脱贫奔小康
2020-11-09刘众民
刘众民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省市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决胜战的双重挑战,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深入开展“抓党建、促脱贫、保小康”活动,全面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一线攻坚,形成了各级党组织协调联动的生动局面。
一、把党的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筑牢“党支部+”组织网,围绕功能农业、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创新党组织设置,推行“党支部+”模式,分类组建产业党组织,累计打造林果、满绣等产业专业村266个,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23个,建立产业协会、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3000余个,同步组建产业党组织426个,带动1.6万户贫困户增收。组建“1+N”抱团发展联合体,依托“六个百万”产业化扶贫工程(百万只肉羊、百万头肉牛、百万亩马铃薯、百万亩林果中药材、百万人次乡村游、百万千瓦清洁能源),整合资金5300万元,扶持55个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按照“突出集群效应、联合抱团發展、集中连片推进”思路,探索中心村带动周边村联合发展的“1+N”模式,同步组建发展集体经济联合体党支部。通过推行“一地生四金”(流转土地挣租金、入社打工挣薪金、自主经营挣现金、扶贫贷款入股挣股金)“以工代赈”、“二次分配”等扶贫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每年为集体增收300万元以上,同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打造“一环三线”党建示范带,按照“以点带面、集中打造、片区推进、全域提升”理念,围绕产业园区、知名企业、示范基地、旅游节点,以环塞罕坝及3条交通线周边区域为核心,重点打造50个示范点,不断提升“一环三线”党建促脱贫示范带建设水平,持续扩大党组织示范带动效应。
二、把党员干部聚在产业链上,建强脱贫攻坚骨干队伍
配强“领头羊”,结合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采取内选、外引、下派等方式,从致富带头人、返乡能人、高校毕业生中选拔村干部,探索创新跨村任职、动态调整、县级备案制度,着力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同时,实施“头雁示范”工程,支持村党组织书记带头自办、领办或联办致富摊点项目,全县312名村党组织书记共发展项目249个,有力带领集体和群众致富。培育“先锋队”,推行发展党员质量管控机制,严把源头介入,实施全程管控,今年计划发展的130名农村党员全部来自致富带头人、返乡人才等优秀群体。实行农村党员分类定级,深入开展挂牌示范、结对帮扶、夺旗争星活动,将党员带富领富情况纳入“双向积分”先锋指数考评体系,动员4400余名农村致富党员结对帮带1.2万户贫困户。实施党员“双育”、“创业带富”工程,建立500万元党员创业帮扶基金,为党员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有力资金支持。打造“生力军”,把驻村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大力激发省市县三级驻村工作队在发展产业、建强组织等方面作用,在向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又向非贫困村选派了驻村工作队,实现312个村全覆盖。同时,在全县划分7个驻村帮扶片区,同步组建片区党支部,实行共驻共建,切实提升帮扶成效。
三、把发展合力聚在产业链上,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
实行素质培训双重覆盖,依托“木兰先锋党建平台”,开展“脱贫攻坚月月讲”活动,围绕政策解读、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基层党建等专题,每月面向乡镇干部、扶贫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开设“网络讲堂”,同步整合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培训资源,组织开展致富技能培训,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帮助对接就业服务岗位500余个。推动人才服务下沉一线,集中开展“拔尖人才助力脱贫攻坚”专项行动,选拔58名市县拔尖人才对接联系37个乡镇,建立“1+3”结对帮带机制,每名拔尖人才对口联系3名农村致富带头人,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开展“专家走基层”活动,组建7个县级惠农专家服务团队,举办“农技专家一线讲堂”系列专题技术培训班,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绩效目标全程管控,将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情况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三查一积分”基层党建巡查体系,建立“一定三评两用”工作机制,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逐项逐条抓好落实。特别是在村级,推行“以岗定责、以责考绩、以绩定星、以星定奖”的村党组织星级化考评机制,每年专项列支财政资金400万元作为村干部星级绩效奖励,切实激发起广大党员干部战脱贫、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作者系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