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小学生诗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2020-11-09蒋启峰

考试周刊 2020年88期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小学生

摘 要:诗性思维的培养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培养学生诗性思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发展,也可以促进学生语言交流能力提升。教师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直觉灵感,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中人文素养、文化内涵的体悟,以此促进诗性思维的形成,文章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对其中小学生诗性思维发展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诗性思维;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诗性”是由意大利学者维科提出的,后来经由学者林雪铃进行完善和补充,并提出诗性思维就是一种原始思维,是人们从小到大就具备的特殊思考方式。诗性思维具有诸多特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己度物的认知模式,想象是其核心,隐喻思维是其本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全面进行学生诗性思维培养,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有效性提升,也能够保障语文教学实效。

一、 什么是诗性思维

诗性思维又被称之为原始思维,是人们在儿童时期就具备的一种特殊思考方式,其特征部分是通过合理的想象,将主观的情感运用在客观事物上,从而将客观事物成为人们主观情感的载体,这样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心物融合的境界。

(一)悖常性

诗性思维与日常思维不同,也就是说悖常性是诗性思维的第一特征,这种特征一般出现的诗词创作中,并且不受逻辑思维、定式思维的影响。就如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染秋霜。”这首诗词,我们分析来看,头发再长,也不会有三千丈,诗词中运用“三千丈”来形容头发长,初读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实际上,这正是诗性思维的体现,其特点就是悖常性,就是与常规的思维不同,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现作者忧愁之情,这也使其成为了千古名句。

(二)情景相融

情境相融是诗性思维的第二个特征,尤其是在诗词创作中,境界十分关键,正所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心物融合为一体,从而营造出能够感人至深、引人思考的境界。这就是诗性思维的本质,王国维境界说与诗性思维这一特点相契合。以白居易《长相思》为例,“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这首小令虽然语言简单,但是却将一名少妇期盼丈夫归来的情思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将流水、远山运用“长长、点点”这样的词语形容,并与夜深了、月下倚楼远眺向呼应,人们阅读时,仿佛可以看到一名悠悠思怨的少妇在日夜等待丈夫归来,由此可见,少妇与山水相融合,景情交融,为人们呈现一幅忧思重重的图画。诗性思维的关键正是这一点,教师培养学生诗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形成。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诗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结合上述诗性思维的研究和论述,下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诗性思维的培养与生成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一)展示赏析,创设诗意教学情境

教育的本质是一首含蓄的诗,因此,只有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学习,学生才能使被陶冶和感染,进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之中,进而促使心灵得到成长。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并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诗意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诗性思维的形成,进而奠定小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另外,教师要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创设诗意教学情境,进而在上课之初就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奠定学生学习基础的目的。

比如,《四季》一课教学,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年四季图片,为学生创设诗意情境,课上教师播放校园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的图片并配乐,将校园四季之美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并提出问题:“大家观看这些优美的图片,能不能认出这是哪里?”学生们会马上会回答:“是我们的学校!”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大家平时是否注意到学校一年四季的变化呢,有没有发现四季之美?比如,学校的树木、花朵、小草,四季之中都出现了哪些变化?有一个成语叫做‘一叶知秋,说的就是树木的变化。”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校四季之美,让学生沉浸在诗意之中,在这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从而引发学生诗性思维,在新課程教学之前,就奠定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在整体上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提供支持。另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关键。教师要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借助多媒体播放舒缓的音乐以及景色图片,能够为学生营造诗意课堂,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诗性思维,实现情境交融,进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语文知识认知。

(二)吟咏诵读,丰盈诗意教学体验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基础能力,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并使其认识到语文使用价值,激活学生情感。诗性思维培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借助诵读、吟咏的方式,丰富学生诗意体验,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够真正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体现语文教学本质。诵读是一种可以深化学生文章感知和体验的方法,也能够促进小学生诗性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更加应该利用诵读的方式,为小学生营造诗意的学习体验,从而深化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理解,培养小学生创造力以及创新精神。

比如,《荷叶圆圆》一课,这篇课文以写景为主,课文中的语句优美,并富有诗意。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内容,在课上组织学生培养诵读,在舒畅、神幽的音乐中一番学生诗意体验,深化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对课文情感的体悟。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大家最喜欢阅读哪一句啊,从中你获得什么样的感受呢?”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纷纷举手想要回答,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夏天阳光下,蜻蜓透明的翅膀,忽闪忽闪的颤动,荷花颜色鲜艳,美丽极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的歌唱!诵读这一句的时候,我能够感受到小青蛙的快乐,好像很自由、很舒畅!”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配乐诵读课文,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与情感的体会,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不仅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了诗意,而且小学生内心也更加丰富,头脑也更加灵活。这对小学生未来学习与成长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三)唤醒想象,感悟诗意教学内涵

想象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思维,充满想象的语文课堂必然是诗情画意的。因此,在培养学生诗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充分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借助想象的翅膀,拓展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内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包括大量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意境优美,富有想象力,教师在讲解这些古代诗词时,就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唤醒学生想象,帮助学生感悟诗意教学内涵。

比如,《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楼”一句极富想象力,虽然寥寥几笔,但是却将太阳依傍着群山,黄河咆哮的壮美景色生动的展现了出来,是千古流传的佳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句古诗,结合多媒体视频,或者投影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想象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以及想象力。在吟诵和欣赏这首诗词的过程中,充分领会其中的意境,想象:“如果自己登上了鹳雀楼,你的眼前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结合课本插图,以及多媒体视频,教师充分引发学生的想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都沉浸在优美的想象之中,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云海翻滚,山的尽头还是山!”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了黄河的气势磅礴,它狂奔入海,没有尽头!”这些畫面如同“过电影”一般,一一浮现在学生脑海之中,自然学生对诗词内涵体悟会更加深刻,在诗意的氛围中,心中会萌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中国古诗词文化也会更加喜爱。

(四)营造环境,组织诗意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在培养学生实行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语言交际与诗意环境营造相结合,在激发学生诗性思维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小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对形象、生动的画面会产生浓厚兴趣,结合小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诗意的语言交际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引发学生交际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与教师、学生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语言能力以及诗性思维。

比如,《彩色的梦》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在最后拓展练习环节,可以为通过培养朗读课文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诗意的课堂环境,并引发学生思考:“在欣赏和聆听这篇课文的时候,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图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语言交际活动,让小学生自主交流和畅聊,说说他们眼中的“梦”,在学生讨论和交流之后,教师有请几名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分享给大家,从而深化学生诗意体悟,在这样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其中情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也更加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诗性思维被激活,会更加热爱学习语文,也更加可以体会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续写一段“彩色的梦”,充分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你心中的梦描绘出来。这也充分体现了诗性思维中“悖常性”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

三、 结语

诗性思维是人的一种固有思维,但是如何能够发挥出诗性思维的作用和优势,使其能够更好地助力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这是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诗性思维实际上蕴藏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情境创设、氛围营造、语言交际、写作练习等策略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为诗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支持,语文学习本身就是充满诗意的,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诗性思维,这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文学底蕴的形成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仇敏.自然:审美思维生成的诗性家园[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5(4):16-20.

[2]钱虎.谈培养小学生诗性思维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32):119-120.

[3]高靖.浅析学生诗性思维的培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2):110-111.

作者简介:

蒋启峰,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大田县广平镇万筹小学。

猜你喜欢

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小学生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保护童心?留住童趣?创建有效课堂
简笔画,让低年级语文课堂色彩斑斓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