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干部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经验探析
2020-11-09袁博刘伟
袁博 刘伟
[摘要]延安时期,中央党校通过干部教育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培养了大批信仰坚定、忠党爱国、得才兼备的军政干部。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干部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经验,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延安时期;干部教育;方法;经验
[作者简介]袁博(1984-),女,湖南岳阳人,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南分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干部教育培训、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 D26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9-0021-03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为适应时代需求,中央党校在教学方法方面不断研究和改革,探索出一套灵活多样的方法,促进了延安时期干部教育质量的提升,也为中央党校以后的干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的主要教学方法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学方法主要有理论灌输法、民主讨论法、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因材施教法等。不同的方法在干部教育中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一)理论灌输法
理论灌输法,包括口头灌输和文字灌输,针对理论零基础的学员。口头灌输有集体上课、作报告和演讲等形式,向学员讲授理论知识,使学员掌握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正确有效执行。首先,在讲述理论时,遵循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其次,在进行理论灌输时,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说服教育的切入点,使学员心悦诚服地接受革命理论。最后,口头灌输讲求艺术、方法和技巧。教员从实际出发,把晦涩难懂的理论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述出来。
文字灌输主要通过读书和读报让学员学习理论知识。把书籍、报纸期刊、板报、标语、传单等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读书、交流讨论、知识竞赛夯实基础,激发学员学习热情,提高学员理论水平。
(二)民主讨论法
民主讨论法是在教育者的指导和启发下,让受教育者学会主动思考问题,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毛泽東对中央党校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废止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取自学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自学是集体讨论的前提,学员对于讨论的问题会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集体讨论时,按照少而精原则合理安排讨论内容,组员积极质疑,虚心求教,深入理解掌握讨论内容。
中央党校倡导民主讨论,以漫谈会、讨论会和辩论会为主要形式。首先,教员对学员进行分组,选出小组长。组员由不同文化水平的干部组成,组内实行帮扶制度。其次,教员讲解课程内容后,提出问题,组员充分讨论,相互交流,碰撞思想火花。最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员点评和总结。无法解答的疑难问题,中央领导以作报告的形式解答。
(三)典型教育法
典型教育法,将抽象说理通过典型人物或事件进行示范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思想情感共鸣,从而学习、对照和仿效。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擅长用正反典型对学员进行教育。树立正面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一方面,毛泽东等领导人以身作则,为广大干部树立了自己动手、勤俭节约的良好典范。另一方面,中央党校号召广大学员积极参加生产劳动,自力更生,涌现出了一批劳动模范。还有,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成为学员学习的榜样。延安时期,中央党校还运用反面典型案例,告诫广大党员遵守纪律,从大局出发,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安排,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四)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主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改造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
中央党校的自我教育主要由个体的自我教育和群体的自我教育两部分组成。个体的自我教育,学员自己学习理论知识、做笔记、写心得、写思想报告、自我批评等,学员通过自我修养、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总结等方式改造主观世界,消除错误的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觉悟。群体的自我教育,学员在学习小组或班级内部开展集体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开展集体讨论会、辩论会和座谈会,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自我检查。
(五)因材施教法
因材施教指教员根据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讲授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1944年,毛泽东在中央宣传会议上着重讲了党校的教学方法,重申了中央党校“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年龄、出身、学习能力、文化水平、政治觉悟参差不齐,中央党校采取多种教育方法,进行因材施教,解决了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针对工农出身的老干部,侧重于文化和常识教育,以提高文化水平,克服保守和狭隘思想。针对革命经验不足的新干部,侧重于实践锻炼和思想改造,以提高党性修养,实现新干部的工农化。针对旧军队出身的干部,侧重于改造不良习气和封建思想。针对少数民族干部,中央党校专门开设少数民族班,侧重于汉语、国文和社会常识。针对于居功自傲、自高自大和不愿学习理论的老干部,侧重于改造思想,进行说服教育,给新干部讲授革命经验。
二、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干部教育的特点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具有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方针、教材选取、教学内容、教学制度等方面。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针
1942年2月,毛泽东给中央党校学员作报告时指出,要注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用马列主义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达到灵活变通,学以致用的目的。1943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明确指出,中央党校的教学方法要远离教条主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此后,中央党校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指导下,坚持学用一致原则,缺什么,学什么,教什么。教员讲授理论时,就近取材、通俗解读、触类旁通,以达到吃透理论、悟透原理、指导实践的效果。
理论学习和实际斗争相联系,是中央党校的光荣传统。延安时期,为了培养学员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中央党校给新学员上的第一课,是自己必须动手挖窑洞解决住宿问题和生活所需。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中央党校制定了实习制度,成立实习团,实习时间一般为7个月,组织学员到农村乡镇,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调查。
(二)教材选用的针对性与灵活性
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负有特殊使命,教学内容必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同时,学员个体差异较大,干部教育既要兼顾群体,又要兼顾个体,对教材的要求又必须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的教材主要有三类:一是干部学习通用教材。《军事常识》《共产党宣言》《党员》《中国革命特点》《阶级与政党》和专业文化课等。二是教员翻译的苏联教课书。中央党校集聚许多优秀的留苏学者,翻译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丰富了中央党校教材。如艾思奇翻译了《新哲学大纲》,为学员认识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李达翻译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启迪了学员立足国情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三是中央党校领导编写的教材。整理中央的历史文献资料和领导人讲话,编写了《六大以来》和《两条路线》,成为中央党校整风运动的主要教材。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员加强对干部教育教材的开发、编写和研究工作,在教材选用上坚持针对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自编教材和通用教材相互补充,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
(三)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制度化
随着中央党校的发展壮大,教学与管理趋于制度化、正规化,集中体现在学制与班次、教学与考核制度上。
中央党校的学制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灵活设置,抗战初期学制3—6个月,整风运动前期学制6—12个月,整风运动和解放战争时期学制2年。中央党校的班次设置也呈现出一定的制度化,1935年10月至1937年2月,中央党校主要设立研究班、高级班、普通班和少数民族班。1937年2月至1941年底,中央党校采用数字编班的形式。1942年至1947年3月,中央党校按文化程度主要分为正科、预科,下面又设班即部。
由此可见,中央党校在学制和班次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阶段性,逐步走向统一化、正规化和制度化。
教学方面,开设有理论、业务、政治、文化、党性和纪律教育课程。教员对所讲内容吃透、搞懂,所教课程,根据学员文化水平各有侧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考核制度方面,加强学员的资格审查,设立了入学考试选拔优秀学员。考试科目为政治常识、党的政策、学习能力和党史、党建及工作能力。入学后,主要对学员进行课堂考察、阶段性检测、期末考试。如1942年6月,中央党校举行统一考试,考试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
(四)以党性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内容
中央党校把党性修养、党的建设、党的历史和政治理论课程放在首位,党性教育是一切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员讲课的先后次序为:党的建设、中国问题、政治常识,军事、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和中国问题在党校课程中占很大比重。讲党史,党员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讲党性修养,党员践行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诺言,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党的团结与统一。讲政治理论,坚定干部政治立场,提高理论水平,更好地指导实践和执行任务。
由此可以看出,中央党校教育内容始终把党性教育放在第一位,党性教育成为提高干部党性修养和政治水平的一大法宝。
三、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干部教育的经验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干部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干部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为党的干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干部党性教育始终放第一位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把提高干部思想道德和党性修养放在首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干部开展党性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注重理论学习环节,对干部进行马列主义理论宣教,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其次,紧抓宣传动员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性教育活动,鼓舞士气,增强民族凝聚力。最后,紧抓“转变”环节,开展整风运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此外,中央党校把党性教育内容渗透到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之中,对学员进行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党性教育。
(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是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1941年底,毛泽东以“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实事求是成为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干部教育始终。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所学与所用一致。针对不同学员采取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中央党校三部的学员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自学能力,教学则侧重马列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改造学员思想,提高政治觉悟。第四部的学员主要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工农老干部,教学中学习整风文件的同时还必须讲授文化课。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注重调查研究,把实践锻炼作为衡量考核干部的标准。学员在调查研究中,树立劳动观念和群众观点,学以致用,完善自我。
(三)干部教育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
延安時期,中央党校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干部教育,教育教学始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救国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央党校一切教育活动紧紧围绕抗日救国展开。教育教学内容包括:抗日宣传动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训练干部业务技能,提高党性和政治水平,科普战略战术。进行形势政策和策略教育,增强抗战胜利信心。开展整风运动与大生产运动,实现党内高度团结与统一,为抗战提供物资支援。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任务是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平等和富强的新中国。中央党校教育教学内容,针对党内部分干部滋生消极抵抗、悲观失望、思想动摇甚至投降等不良思想倾向,先后开展了以“打不打”和“胜不胜”为主题的干部教育,坚定争取解放战争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四)制度建设是干部教育的有力保障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建立了一系列干部教育和管理制度,包括:政治鉴定制度、学业鉴定制度、分类编班制度、小先生制度、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制度,中央党校的制度建设是干部教育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
政治鉴定制度是革命队伍的净化器。学业鉴定制度是提高干部质量的加速器。分类编班制度因材施教,既着眼整体又兼顾个人,确保学员学有所得。“小先生制度”现学现教和现学现用,克服了教员不足难题,使干部教育成效最大化。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制度,将劳动生产与教育紧密结合,让学员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改造思想。为干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此外,中央党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玉豪.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9(1):44-48.
[2]曾鹿平.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特点与经验[J].党政论坛,2018(4):27-30.
[3]陈福荣.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小时学习制度[J].延安大学学报,2016(10):22-24.
[4]刘芳丽.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研究[D].西北大学,2018(6).
[5]白明玉.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驱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
—— 摘自人民网2020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