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杆漂移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2020-11-09万建杉黄合飞钱选昆武成聪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椎间常规关节

万建杉,黄合飞,钱选昆,武成聪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 脊柱外科,云南 曲靖655000]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的成熟脊柱微创技术[1-2]。周跃等[3]报道,该技术在我国发展较迅速。经典的PELD 包括YESS 和TESSYS技术,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证,YESS技术的特点是间接减压;而TESSYS 技术的特点是通过环锯扩大椎间孔后,进入椎管内将脱出髓核直接摘除,对神经根进行直接减压,适应症更广泛[2-5]。李长青等[4]结合两种技术的特点,提出了靶向穿刺技术,要求穿刺针准确穿刺到达靶点。然而,精准穿刺一直是PELD陡峭学习曲线的一部分。如何简化和克服穿刺等技术难题,国内有相关学者[6-9]进行了研究。已有研究[6,10-11]报道,在导航引导下进行穿刺定位,可有效提高穿刺效率,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关于徒手操作导杆引导的TESSYS 报道较少,笔者采用导杆漂移技术行PELD 治疗LDH 患者25 例,未做椎间孔扩大成形,疗效满意,并与早期行常规穿刺PELD 治疗的23 例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纳入患者48 例。其中,2017年10月-2018年3月采用常规穿刺法行PELD 治疗的患者为常规组(n=23),2018年3月-2018年12月采用导杆漂移技术行PELD 治疗的患者为导杆组(n=25),病程6~36 个月,平均19.3 个月。所有患者腰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均提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常规腰椎正侧位X 线片及CT 检查,均显示无骨性神经根管狭窄、椎间孔狭窄及腰椎滑脱或失稳。根据LEE 等[10]的研究,将椎间盘突出位置分为3 区,其中2 例L5S1髓核脱垂并游离至S1弓根中部。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1.1 纳入标准①诊断与责任节段明确:单一节段单纯LDH患者,且单侧下肢痛者;②MRI、CT和X线片等影像资料无腰椎失稳、腰椎侧弯、椎间孔狭窄、骨性椎管狭窄、黄韧带增生肥厚和髂骨高耸者;③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者;④无腰椎手术史。

1.1.2 排除标准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责任节段定位不确定;②极外侧椎间盘突出、黄韧带钙化严重、侧隐窝狭窄、中央椎管狭窄、腰椎节段性失稳;③髂棘高度高于L4椎弓根下缘以上[12];④年龄大于85 岁、听力障碍、不能配合手术者;⑤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等内科疾病的不耐受手术者。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Table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手术方法

两组前期步骤均一样,采用改良侧卧位[9-13]。健侧在下,90°侧卧,屈膝屈髋,患髋充分外展外旋。C臂X线机透视标记穿刺点,旁开8~14 cm,目标靶点定位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尖或肩部,根据髓核脱出和游离的部位取合适的头倾角。术前30 min开始微量泵入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0.67%盐酸利多卡因做逐层及关节突局部浸润麻醉。C 臂X 线机透视下,18G穿刺针向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尖端穿刺。常规组针尖需指向靶点向上关节突尖端或肩部穿刺,并进入椎间孔抵达硬膜外间隙,然后置入导丝,逐级扩张、安装工作套管和内镜操作系统,镜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止血,在纤维环成形、手术结束前时,由助手辅助、行直腿抬高试验验证手术效果,同时镜下观察神经根随下肢活动而滑动的情况。导杆组穿刺拟定方向与常规组一致,但针尖仅需抵达上关节突(不需准确抵达上关节突尖或肩部),即可拔出针芯插入导丝,穿刺针及导丝均不进入椎管,穿刺点做7.0~8.0 mm皮肤切口,沿导丝置入红色导杆触及骨质,根据髓核突出部位或手术靶点,以软组织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通过硬质导杆进行腹背、头尾侧倾角的调整,轻敲使导杆沿上关节突腹侧滑入椎间孔,在导杆进入椎管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根据患者的疼痛反馈逐渐微调导杆方向抵达靶点,不可强行进入,以免直接挤压使椎管内压力增加,造成神经损伤,进入困难时,可将导杆和工作套管停在椎间孔口,镜下自孔口由外向椎管内进行清理减压,直至突出髓核基底与纤维环破口,镜下操作与常规组一致。术中及手术前后均不使用抗生素,次日使用腰围保护并下床活动,开始主动或被动直腿抬高训练及适度腰背肌锻炼,腰围保护4~6 周,避免弯腰提拿重物、久坐和久站,保持大便顺畅。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穿刺时间、透视次数;②记录手术时间和并发症;③记录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lity index,ODI),评估症状改善程度;④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 标准[10]评价临床疗效,优:症状完全消失,可以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有轻微症状,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无影响;可:症状减轻,活动受限,影响工作和生活,偶尔使用止痛药;差:手术前后无变化甚至加重,需再次手术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点VAS 和ODI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术前术后不同时点VAS和ODI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48 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并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0±2.3)个月。导杆组中,1 例因椎间盘钙化切除不彻底,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另有1例术中发生患侧L5行走神经根不完全性损伤,术后出现下肢肌力减弱,无硬膜囊、腹腔脏器、血管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常规组中,1例术后3 d因打喷嚏引起复发,分别于术后第5 和6 天相同入路再次行椎间孔镜手术翻修,症状完全消失。导杆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各个时点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4,P=0.221);组别和时间点的交互作用提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P=0.712)。常规组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P=0.018);导杆组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7,P=0.028)。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s)Table2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s)Table2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组别常规组(n=23)穿刺时间/min 31.7±4.6透视次数/次17.6±2.9手术时间/min 139.1±5.2导杆组(n=25)t值P值26.2±3.1 4.75 0.031 12.7±2.1 6.64 0.035 64.6±5.7 46.97 0.020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分,±s)Table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分,±s)Table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

注: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组别常规组(n=23)F值268.55术前7.5±0.7术后1 d 2.5±0.71)术后3个月2.1±0.71)2)术后6个月1.9±0.91)2)P值0.031导杆组(n=25)t值P值组间效应组别×时间点205.36 7.4±0.9 0.31 0.762 2.7±0.81)1.57 0.123 2.1±0.91)2)-0.39 0.700 2.2±0.71)2)-1.34 0.186 0.028 0.221 0.712- -- -- -- -1.54 0.46

2.3 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各个时点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P=0.538);组别和时间点的交互作用提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P=0.340)。常规组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3 个月和术后6 个月相互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杆组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3 个月和术后6 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比较

两组患者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 标准评价,其中常规组优17 例(73.91%)、良4 例(17.39%)、可2 例(8.70%)、差0 例(0.00%);导杆组优19 例(76.00%)、良3 例(12.00%)、可2 例(8.00%)、差1 例(4.00%)。两组优36 例、良7 例、可4 例、差1例,优良率为89.58%。

表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ODI评分比较 (分,±s)Table4 Comparison of ODI scor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

表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ODI评分比较 (分,±s)Table4 Comparison of ODI scor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

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组别常规组(n=23)术前61.7±8.7术后1 d 16.1±2.3†术后3个月16.9±2.0†术后6个月15.5±2.1†F值196.70 P值0.012导杆组(n=25)t值P值组间效应组别×时间点58.3±7.6 1.47 0.150 16.9±2.0†-1.26 0.213 15.9±1.8†-0.41 0.681 16.3±1.7†-1.37 0.178 281.71 0.032 0.538 0.340- -- -- -- -0.38 1.15

2.5 典型病例

2.5.1 典型病例1王某,男性,42岁,扭伤致腰腿痛半年,加重1周,保守治疗无效,采用导杆漂移技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缓解明显,术后3个月复查未见明显椎间盘突出,无复发,手术效果满意。见图1。

2.5.2 典型病例2李某,女性,5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腿痛、麻木、行走困难。采用常规技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患者下肢、腿痛较前明显缓解。见图2。

图1 典型病例1Fig.1 Typical case 1

图2 典型病例2Fig.2 Typical case 2

3 讨论

PELD 学习难度大,学习曲线陡峭[14-15],穿刺是TESSYS技术的四大关键步骤之一[3],也是整个手术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16-17],尤其对于初学者,精准穿刺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第一个技术瓶颈[18]。由于穿刺针细软、操控性不佳、穿刺行程长,穿刺针在软组织中的行程容易发生改变,为了准确到达靶点,医生需反复进行多次穿刺和透视。如果盲目反复穿刺,会增加硬膜囊、神经根和腹腔脏器等损伤和感染的风险,且增加辐射量和延长手术时间,还会引起术者与患者的焦虑,影响手术疗效[7-19]。为此,有学者[6,8-9,20]提出了一些新的技术,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减少了透视次数,但需要增加辅助设备或仪器,且学习和使用过程相对复杂,不易在临床应用中推广和普及。

本研究采用导杆漂移技术,具有如下优点:①穿刺针和导丝仅需到达上关节突外侧骨质即可,不需准确定位在上关节突尖或肩部,也不用进入椎间孔内,减少了穿刺和透视次数,降低了难度和锐性穿刺风险;②红色铅笔头样导杆具有较好的软组织扩张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操控性,降低了操作难度,钝性的导杆头端降低了神经刺伤风险,增加了安全性,提高了定位准确性;③本组患者为单纯LDH,不伴有椎间孔、盘黄间隙或骨性侧隐窝狭窄,笔者未常规做上关节突部分切除或椎间孔成形扩大处理,减少了对脊柱生理结构的破坏,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环锯损伤风险。传统的TESSYS 技术采用逐级环锯切除上关节突尖部进行椎间孔成形,有损伤神经出口根和硬膜囊的风险,术后可能并发创伤性小关节紊乱。此外,导杆漂移技术不需要增加新的辅助设备或仪器[21-23]即可完成手术,容易向基层医院推广和普及。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组间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术后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并能维持近期疗效。本组短期随访疗效满意率为89.58%,与文献[24-25]报道相当,其中1例疗效差者,为术中损伤神经根。本研究发现,在不伴有椎间孔狭窄的情况下,红色导杆所及范围工作套管均能达到。在单纯LDH 病例中,使用导杆漂移技术能完成硬膜囊腹侧180°减压和旁中央型突出者的髓核切除;另外,有2例L5/S1髓核脱垂并游离至骶1椎弓根中部的患者,笔者根据LEE等[10]的方法将椎间盘突出位置分区为3区,通过操控导杆加大其尾倾和背倾角度,导杆漂移入孔后置管至靶点,顺利完成了髓核摘除手术。但是,术中操作不当易导致神经根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笔者总结经验如下:①术中严格遵守TESSYS 技术操作规范;②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避免纳入听力障碍和沟通困难等患者,操作过程中随时与患者交流沟通,告知患者一旦出现下肢疼痛和(或)麻木症状应立即示意,术者需立即停止操作,仔细辨认周围组织,查找疼痛原因;③充分术前准备:术前需评估病变椎间盘椎间隙的高度和髂嵴高度,个体化选择合适的入路和手术工具,便于手术操作;④经侧入路穿刺操作时,仔细辨认脊髓,避免误伤,常用的办法是嘱患者咳嗽以确认脊髓位置;⑤PELD 虽为微创技术,但仍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26],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导杆漂移技术可明显提高靶点穿刺置管的准确性,减少医患辐射量,缩短手术时间,安全、高效、易操控,腰椎生理结构无破坏,近期疗效好,值得在PELD技术中推广应用。但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数量和随访时间有限,尚需进一步长期随访来证实该方法的长期疗效。由于解剖因素限制,本方法不能完成神经根的背侧减压,不适用于伴有盘黄间隙、侧隐窝狭窄的病例,需严格把握适应证。若要应用于该类患者,需配合环锯技术行关节突切除、椎间孔扩大成形处理,偶尔可作为耐受性较差的高龄老人的姑息治疗选择。

猜你喜欢

椎间常规关节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常规之外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