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奇崛 书写天真
——徐生翁的“孩儿体”书法
2020-11-09王燕红WangYanhong
王燕红/Wang Yanhong
编者按:徐生翁的书法稚拙、憨朴、厚劲、生辣、野逸、奇崛,基本看不到渊源所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返朴归真——徐生翁书画精品展”中的展品为例,梳理了徐生翁书法的渊源及不断孕化的过程。
展览链接:
返朴归真——徐生翁书画精品展
主办单位: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绍兴文史馆
合作机构: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美术馆、浙江图书馆、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市佛教协会
展览日期:2020年4月28日—6月28日(周二至周日)
展览地点:绍兴博物馆
以书法入画,其晚年所作画,萧疏淡远,虽寥寥几笔,而气韵生动,乃八大山人、徐青藤、倪迂一派风格,为我所拜倒。
——黄宾虹
李徐亦布衣,当代绍兴人,年六十余矣,非贵显,亦不往来贵显者之门,又远离沪上书家之相互标榜,其书名仅绍兴人知之,而绍兴人亦鲜有知书之精湛在沈唐吴之上,而其博大雍容且在邓石如之上者。
——胡兰成
徐生翁先生书画,可以简、质、凝、稚四字概之,而画似更胜,惜余所见皆为小幅。书则往日岳庙长联可成杰构,今亦不易见矣。
——陆维钊
旧时屡过绍兴开元寺,激赏翁三字题榜,峻健开豁,想见早年功力。晚年短札随手写记,拙而不矫,望之类敦煌碎纸难得。
——沙孟海
单刀正锋,任意刻画,朴野可爱。跟齐白石异曲同工。
——邓散木
徐生翁(1875—1964),出生于绍兴檀渎村,因出生后不久寄养于外婆家故随母姓,名李徐,字安伯,号生翁,中年以李生翁书署,晚年复姓徐。学书早年从颜字入手,转而取法汉魏碑版,广收博取。早期书风简约俊朗,清新劲健,中年涉猎钟鼎、彝器、简牍,用笔渐变内敛,笔力雄浑、高古、奇崛,显现天真书风。晚年其学识和见识臻于佳境,迸发出非凡的艺术创造力,最终自成一格,可谓烂漫天真、人书俱老。此次展览,精选百余件徐生翁的书画作品,其中以书法居多,尤以对联为多,分别从李徐时期、李生翁时期、徐生翁时期,展示其强烈的艺术风格。
李徐时期(1875—1925)
50岁之前,徐生翁书法以隶书为重,融有汉简、吉金作风,结字修长紧凑,点画清俊挺拔(图1、图2)。绘画则受徐渭、赵之谦等传统绘画的影响,用笔畅快,略显生涩,喜用长线条和大笔写意。徐生翁自言:“从小爱好书画,但家无藏弆,乏师友为之指导,今兹略有所获,多靠自己钻研得来。我学书画,不欲专从碑帖古画中寻求资粮,笔法材料多数还是从各种事物中,若木工之运斤,泥水工之垩壁,石工之锤石,或诗歌、音乐及自然间一切动静物中取得之。有人问我学何种碑帖图画,我无以举似。其实我习涂抹数十年,皆自造意,未尝师过一人,宗过一家。”但徐生翁真的是不师一人,不宗一家吗?
图1 行书青山白鸟七言联 纵143.5,横36 1914年 绍兴博物馆藏青山几点烟际出,白鸟一双江上飞。哲甫仁兄正书,甲寅孟夏,李徐
图2 草书七绝诗中堂 纵132,横67 1917年 绍兴博物馆藏画家朱粉不到处,淡墨自与天机深。卖酒垆边见崔白,王孙真有五湖心。觉愔仁兄雅属,丁巳年冬,李徐
徐生翁的师与宗,都融合在一个化字。很明显,其字以碑学为基础。他曾言:“习隶书二十年,以隶意作真者又十余年,继嫌唐为法缚,乃习篆以窥魏、晋,而魏、晋古茂终逊汉人,遂沿两汉吉金,上攀彝鼎。”1925年以前作品,大字作品常作北碑体势,笔画斜直,结体开张,笔力强,气韵厚。而这幅行书《普贤观经》条幅(图3),在结字、体势、布局上,融钟鼎、汉隶、魏碑为一体,行笔肆意大胆,不为法缚,恣意而写,已初具自家面目。
图3 行书《普贤观经》条幅 纵144,横40 1925年绍兴博物馆藏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鉴清仁兄属,乙丑,李徐
李生翁时期(1926—1938)
徐生翁的书写风格逐渐成熟后,仍在“雄奇险绝”一路中寻求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比前一时期更加内化、凝练。这一时期,作品多以“李生翁”署名。此行书《人物志》四条屏(图4),用笔内敛而流动,结体多隶意,运笔多曲折、顿挫,点画看似歪斜扭动,但凭其手腕功力与胸中意气,格调浑朴高古,雄奇独妙。如此强烈的个人风格,后学者是很难直接入手临摹,一临就容易有邪气。而对于徐生翁来说,这是自然成熟后流露的东西。他的学书之路,是以他绝好的领悟能力,将碑学与自身性情相融合,无修饰,无做作,所谓的风格即人。他说:“我的书画以欲自造,故不做临摹功夫,有时也走入歧途,乃至自觉不知已费去多少年月,迄今尚未有艾。”
图4 行书录《人物志》(《盐铁论》)四条屏 纵143,横40 民国 绍兴博物馆藏山林不让椒桂,以成其崇,君子不辞负薪之言,以广名,故多见者博,多闻者智,距谏者塞,专己者孤。玉坚无敌,镂以为兽,首尾成形, 诸之功,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隐括之力。慧云含润,电光晃曜,雷声远震,令众悦豫,回光掩蔽,地上清凉,叆叇垂布,如可承揽。君子重正言之惠,贤于轩壁之赠,乐闻其过,胜于德义之名。录《人物志》,李生翁
民间说徐生翁的书法是“孩儿体”,如果从稚趣的角度可以这么说,但事实上,这里面有很大的误读。徐生翁的稚趣背后,是古拙、凝涩和奇逸,更是他桀骜不驯的傲骨与凛凛铮然的气质。这正是传统的文人风骨。他写字不取悦他人,不迎合权势,不追逐时风,几乎闭门自书,晚年还自毁书作。
徐生翁时期(1939—1964)
徐生翁晚年书法,戛戛独造,绝无旁依,到了随心所欲之境界。面目新异奇崛,点画厚劲,结构奇崛,有朴野之美。而这一时期绘画以逆笔入纸,线条短而涩,别有趣味;用色仅为点缀,笔少而意足,恰与其古拙书风一致(图5、图6)。
图6 菊花图条幅 纵65,横29绍兴博物馆藏傲睨霜露,徐生翁
行书《处顺立善五言联》(图7)和《饮泉解带七言联》(图8),是其晚年大字对联佳作。前者因字少,在单字的结体和空间布局上,更有意思,个个独立,各有形态,字与字之间看似毫无关联,而其行笔的内在一致性,使整幅对联逸趣横生。《饮泉解带七言联》则行笔更加自然随意,字形因笔得势,歪歪斜斜,稚拙憨朴。
图7 行书处顺立善五言联 纵131,横29民国 绍兴博物馆藏处顺故无累,立善常所欣。西声世兄属书,生翁
图8 行书饮泉解带七言联 纵146,横38.6民国 绍兴博物馆藏饮泉鉴面得真意,解带量松长旧围。彬文先生属书,徐生翁
徐生翁一生不求闻达,甘于淡泊,布衣终身,而在书画上的孜孜以求,使他在近代书法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黄宾虹、潘天寿、沙孟海、邓散木、陆维钊等对其称赞不已。
我的书画要避免取巧,要笔少而意足,又要出诸自然,所以有时作一帧画,写一幅字,要换上多少纸,若冶金之一铸而就者极罕。因此我的书画不能多作,人讥笨伯,我亦首肯。我学书画,始终在学造我的书画,能否达到:鹄的是一。
——徐生翁81岁时自撰《我学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