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艺术力量
——北京时代美术馆的REVIVE IN ART展览
2020-11-09崔皓文CuiHaowen
崔皓文/Cui Haowen
编者按:春天原本就是代表一年新气候的时节,由于疫情的原因,2020年艺术的“春天”来得晚了一些,但艺术不会缺席。“REVIVE IN ART在艺术中复苏”展览联合57位艺术家、13家艺术机构,营造出奇“画”异草、“轻”松翠柏、草长“映”飞、春风送暖四个单元,在5月1日至6月21日期间,以多元且温暖的视角展现艺术复原伤痛的能力。
展览链接:
REVIVE IN ART在艺术中复苏
出品人:赵燕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美术馆
合作机构:星空间/TONG GALLERY/YO! GALLERY/ColdMe/iPOINT像素公社/PSSSST/Camo Collective/NEUE/屏幕间/电影不无聊/爱佑慈善基金会/稀奇艺术
展览时间:2020年5月1日—6月21日
展览地点:北京时代美术馆
艺术到底拥有什么样的力量?它真的可以改变世界吗?哪怕就改变那么一点……
在过去的时代中,无数人尝试就这个问题给出过自己的答案,但无论答案多么具有说服力,依然缺乏一个通过现实来验证的机会。
突然而至的疫情,让2020年初的艺术展览安排集体受到影响,却也制造出来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时间段,让这一多年来萦绕在艺术从业者们心中的大问题获得了被思考、被验证的机遇。
疫情趋缓后,位于北京五棵松的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的新展“REVIVE IN ART在艺术中复苏”携带着丰富多元的艺术作品,尝试通过观众多种方式的参与,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
“REVIVE IN ART”展览精心布置了四个单元,单元之间既有主题上面的差别,又有着内在的联系——生机。
一、“轻”松翠柏
单元名称巧妙地结合了“放轻松”的心理状态和“青松”的自然状态双重暗示,营造出一幅多角度且“不严肃”的青年艺术图景。
青年是时代精神最前沿的见证者,如果让他们手握画笔,便可获得本时代最应该反复观看的图像:康好贤的肖像绘画表现的似乎不再是“人”本身,这些肖像被流行文化图像所包围,他们几乎没有表情,没有感觉,没有哀喜,只是存在于画面当中,或许更像是作为一个当代流行文化的载体而存在;李文杰的作品则更加直接地使用了生活中的物体,结合艺术家对当代流行亚文化的理解与体会,拼接成一幅幅有着内在逻辑规则,却又无法从单一规则获取理解的图像。
时空交错也是“不严肃”艺术中热爱表达的主题。“像素返场计划”利用像素块创作图像,在一个到处在追求高清晰度的影像时代,像素块代表的是怀旧情感,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像素块图像似乎是在模糊而清晰地预示着未来社会景象。另一位利用生活小物创作简单图像的是艺术家烟囱,简单而风趣的情绪在任何时期都是为人所需要的。
自动执行智能实时跟踪这一安全策略是有效实现网络安全实践的关键手段,它不仅带来了商业活动中的一大改革,也极大地提升了手动安全策略的功效。企业内网的安全性现状迫切需要网络能利用自动检测的方法探测企业活动的各种变更,因此与之匹配的安全策略也必须应运而生。例如可以通过实时跟踪网络的利用情况,记录与该机对话的文件服务器,做到确保企业内网中每天的所有活动都遵循安全策略。
绘画早已不是最为时髦的艺术门类,但很多艺术家依然选择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细微的情感。插画师succulency的“我生命中的柔术时刻”展区,是艺术家为“revive in art”主题创作的全新作品,用充满趣味又饱含质感的笔法画出了因巴西柔术而形成的独特心理感受;徐毛毛用一组抽象画致敬了著名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简单明快的色块直截了当地表明人与人之间的碰撞、交流与和解,重要的可能不是个人精神,而是人与人之间难以言明的情感氛围。
孙尧 无地No. 2 布面油画 200×200cm 2017年
总体而言,“轻”松翠柏单元或许没有那种宏大而庄重的艺术作品,只是摆出一些生活化的、简单日常的图像,但谁又能说这些属于生活的小情绪不值得留存呢?无法留住时光,至少这些作品可以留下时光中随时波动的珍贵瞬间。
二、草长“映”飞
第二单元的重点放在了影像上。谐音取了“草长莺飞”一词,预示着影像艺术与沉睡已久的万物,在这一时刻一起生长。
此单元的作品一共有三组,均为疫情发生之后,影像创作团队借助特殊时期各方面产生的别样感受创作的作品。
初看“防灾救助舱”这个名字,会比较直观地想到疫情期间起到重要作用的“方舱医院”。实际上这件作品的确期待在展示空间当中搭建起一个精神上的“方舱”。危机时刻难以及时互助,自救能力就成为一项生存指标,经过总结与编辑的三种救助手册可以算是一份实用性指南,但其中罗列的“知识点”仅仅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作品真正想要传达的是新时代下利用电子影像空间连接信息这一场景,并让观者从中寻找到日常生活的平实触感。
张晖 窗外2019.8a 布面丙烯 30×23cm 2019年
火星项目中的影像截图——峡谷
防灾救助仓中的影像截屏
奇“画”异草单元的通缉令
每次人类面临“生存”上的危机之时,总会想到科幻作品经常借用的“场地”——火星。“火星项目”在此思想基础上把对未来展览的畅想加了进来。策展团队的4人建造了一个虚拟的展示空间,利用真实的火星场景作为模板,寻找到22名艺术家参加了这场奇特的“展览”。由于疫情的关系,无论是展览方还是观展的人都在试图通过互联网模拟真实的观展体验,“火星项目”的策展团队的创意就来源于此,他们合力创造了一个用于线下展览的虚拟线上空间展览,既有趣又紧贴现实发展。
影像是一种更为贴近普通人的艺术形式,与绘画相比,人们更愿意接近影像,这是影像艺术的优势,但同时,由于其亲民的性质,观者也会看低影像艺术的价值。如果可以到现场去看这些影像作品,也许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它们所要传达的时代力量。
三、春风送暖
一个专门开给疫情期间辛苦工作的医护工作者的空间。
如果说绘画传达情感有门槛,影像又有些难以与生活分开的话,那么用绘画图像与影像结合总会出现更佳的效果。
“以艺战疫”是由四川音乐学院师生创作的抗疫主题作品,一面墙摆满了师生们对医护工作者的敬意,朴实的画笔传递出来的是春风般的暖意。
四、奇“画”异草
除了传统媒介绘画、当代媒介影像艺术,以及结合两者以外,还有什么艺术形式能够传达重生的力量呢?
经常逛艺术区的观众绝对不会对街头的涂鸦艺术陌生,近年来,涂鸦艺术越来越受到主流展览空间的青睐。在第四个单元中,就集中展示了当代艺术精神的一部分——街头艺术。
与普通的街头涂鸦艺术不同,单元四是有着“主角”的涂鸦作品,这个“主角”就是以街头涂鸦所用喷色工具喷头为原型的“喷仔”。街头艺术行为过程中,与喷头一样出场率极高的是“被抓”,在展示中,“被抓”被巧妙地化作一张张“通缉令”。展览现场的“通缉令”部分是与观众互动区域,鼓励观众在空白的“通缉令”上面填写自己的名字,不仅在艺术中找到自己,还要寻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快乐。
总的来说,“在艺术中复苏”作为疫情度过最艰难时期后的一次大型展览,经过了充分的策划与布置,不仅记录了疫情期间人们思想上的变化,更加展示了经此一“疫”后,更加坚强的人们如何在艺术中获得新生的力量。
更多精彩的艺术作品,就等着各位到现场去发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