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敬”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2020-11-08王雅昕
王雅昕
【摘 要】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一部分,并且尊敬他人、敬畏自然也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篇章对“敬”的解释可谓详细,直接谈论“敬”的言论就有二十一处。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时代的变迁,我们在重新审视经典的同时也要站在时代的背景下思考其中的含义。本文从《论语》中“敬”的内涵出发,结合古今时代的背景对“敬”进行辩证性思考,在此基础上总结《论语》中“敬”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论语》;尊敬;敬业;现代价值
一、《论语》中的“敬”
尊重他人、爱岗敬业的准则我们从小便耳濡目染,受着老师和家长的熏陶。《论语》中较长篇幅阐述了“敬”的深刻含义,直接谈论“敬”的共有21处,总结起来大概可分为敬业,敬重和敬畏①。敬业体现的是人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与职业,勤勉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敬重即是尊敬、恭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敬畏讲的是尊敬畏惧,如人们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就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此,“敬”也是构建和谐美丽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论语》中“敬”的思考
结合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会发现,《论语》中“敬”的观点放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很强的普世性,因此我们要结合现在的社会发展情况用一种辩证的思维来审视它,同时也为“敬”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
(一)敬业
敬业精神是指个人在其所从事的职业中表现出的积极的态度、卓越的能力和坚定的信仰,涵盖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价值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影响深远,并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而《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敬业精神也有着具体、多面的阐述。
1、忠于职守
《论语·学而》中记载,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治理具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君子就应当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诚实无欺,节约花费开支并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其中的“敬事而信”就是对君主提出的忠于职守的敬业操守要求,即使是一国之君主,也不可以对工作消极懈怠,而是应当忠于职守、严肃认真。
《论语》中贯穿着孔子及其弟子的敬业思想,其中以孔子对其自身敬业思想的阐述居多。孔子从55岁开始周游列国以图事君,在他长达14年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对敬业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而在当时社会由奴隶制度转向封建制度的社会背景下,孔子的敬业思想便以对待君主忠贞不渝的忠于职守的敬业操守为其核心。在现代社会,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精神是对儒家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2、热爱崇敬
《论语·泰伯》中提到,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认为,不是担任某一职位,就不去设想那个职位的业务。在孔子看来,每个人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天下事自然井然有序。这是一种朴素的崇敬追求,这种追求以“礼”的形式贯穿于《论语》及儒家经典著作的始终,《论语·颜渊》中的“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对儒家思想中“礼”与“仁”二者关系的集中表述,而敬业思想中的“崇敬”就是儒家“礼”的思想中的重要一环②。
(二)敬重
人作为具体活动的主体,具有变革、改造世界的能力、能动性,这不仅在于人能认识、把握外在的规律、法则,实现人文、自然的统一,而能更进一步展开、落实于个人与群体的交往之中,正确处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为子女对父母的“孝”,而作为内在情感,“敬”即人格上、心理上对他人的敬重,是孝的根本标识。据《论语》记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火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此句话中,犬马比喻人子,而敬赡养父母是人子区别于犬马的重要标志。犬马作为人生活、活动的工具、手段,其养人仅有外在的价值意义,而犬马无知,本身无所调敬与不敬。
但是,作为有情、有知的人,子女应以敬为孝的根本,这不仅具有奉养父母的外在意义,而且可将自身与犬马相区别,并凸显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敬呈现出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敬是对应然之则、规范系统的尊重、服从;另一方面,敬又展开、表现为个人与父子、朋友、上下级君臣)等之间的关系。情感上,敬是内在的、心理上的尊敬、敬重:价值上,敬是对自我与他人的尊严以及人格、价值平等的肯定认可,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性的态度行为;道义上,敬亦隐含着对道义公义与合宣的追求,是道义则、权变原则的统一。
(三)敬畏
《论语》中,“天”较多地关涉自然界及其法则、规律,具有浓厚的客观意味③,这与孔子贵仁、强调人道原则具有内在一致性。《论语·雍也》讲到,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这里,“知”正是对鬼神存在与否的不确定。对于未知的地方,人并不漠视、忽视它的存在性,而是保持一种莫名的敬畏。敬畏鬼神,并不意味着将鬼神视为现实所有这种敬畏感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未知领域的畏惧情感。
三、“敬”的现代价值
(一)忠于职守,就是忠实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视之为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而不仅仅是把它当做一种谋生手段。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④。在现代,我们应将孔子时期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尽忠尽职,忠于职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一个真正的敬业者必然对职业具有热爱的情怀,而这种对职业的热爱又是崇敬的深层动力。只有热爱自己职业的人才会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和完善,最终达到敬业;只有当大多数公民都能将热爱崇敬的敬业精神内化于心时,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富强。
(二)敬重所包含的尊敬不仅仅是体现在对父母兄弟、亲朋好友身上,也应该体现在合作伙伴、陌生人的身上。尊敬是相互的,只有尊重、敬重别人,你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该有的敬意。“敬”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对他人的人格、价值平等的肯定和认同,一定程度上是对人的价值平等的领会。因此,尊重他人、敬重别人才能有助于和谐文明社会的创建。
(三)敬畏鬼神、敬畏天地、敬畏自然。大自然中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目前是人类所无法探求的,即使当今世界科技发达,人类不断地突破自我登月、探访火星、发射火箭等,但是任然没有办法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敬畏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态度,在保持大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做一些我们需要却又不破坏自然规律的事情。最近,日本核废水要排入海洋的事情让世界各国人心惶惶,这不是敬畏而是对自然赤裸裸的挑战。孔子所说的“敬畏”,不仅仅是敬畏鬼神之说,在当今社会或许敬畏大自然是最好的解释。
参考文献:
[1]阙培,《论语》“孝”之辩证思考及其当代价值,散文百家,2020年
[2]吴慧敬,《论语》中敬业思想及其对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的启示,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
[3]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朱子全书》第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4]習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