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经济背景下对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的反思与探索

2020-11-08李赞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4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评价教育

李赞(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传承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功能,不仅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及成果转化的主力军,而且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活力源。创新教育也一直渗透贯穿各类高等教育之中。而创业教育的提出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从2000年,西北工业大学开始将创业学纳入到本科生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后,我国高校以2002年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在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为发端开始探索创业教育的之路。到2012年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虽然在此文件的指导下各高校从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开始尝试落实,但鉴于高校大多对之价值理解不甚深刻,前期经验不足,创业教育开展范围也比较有限,创新与创业也没有直接关联。直到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场合中频频阐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关键词后,创新创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才进入到了高校视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耦合的重要价值才开始被高校所重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纳入到了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来,并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所有高校自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需建立健全包括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至此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才真正被各类高校所高度关注。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普通高校阵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和实践历程基本也跟普通公办院校相一致,都将之放在整体工作的显要位置予以审视,努力做好“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及成果转化的主力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活力源”。尽管如此,民办高校由于其办学历史、办学性质和办学定位的特殊性,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审视也有其特殊性。 首先,民办高校的设立就是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的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有机融合的产物。它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而生,应举办者艰辛创业而建,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创新与创业相融合的命格,适应着社会对高等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其次,民办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当前民办高校竞争日益激烈,民办高校要想在其中常保竞争优势,必须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民办高校大多定位为教学型或者应用型,学术积淀和科研能力与公办院校有一定差距,但其对于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而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讲就属于实践教育,为解决技术和社会痛点而生,助力学生实践经验提升而胜,对于学生认识社会行业百态、洞悉社会痛点、了解企业运营逻辑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也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可见,搞好创新创业教育是民办高校固本培元、可持续发展的守成之策,也是扬长避短、弯道追车的开拓之举。此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教学理念的完善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与反思

尽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意义重大,也都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点做了一定的探索,诸如创新型育人模式、创业型育人模式、技能型育人模式、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和三全育人模式等,但是总体而言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的相关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2)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民办高校里从事创业教育的老师一般是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或者是其他专业课的老师临时兼任,这些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学术型人才,他们没有机会涉足企业,对市场观察不够敏锐,不能将创业与学生自身相联系,更不具备双师型人才能力,致使现有的师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实践经验不足。(3)教育教学方式设计不科学。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处于“初创期”,因为没有系统的培养方案,加之教师对这个新课程的认知,重视日常的理论知识讲授,轻视实践,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采取一言堂、满堂灌。还有的学校为了节约资金,压缩课时,直接开设创业教育网络课程,让学生自行学习,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不足或者是零互动;对于学生的疑问无法用创业知识和现实生活典型案例进行实际指导,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从而无法吸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也就出现了诸多学生被动参加模拟实践和社会实践,使参与率有限。期末考核更是侧重于背诵理论知识内容,完全没有涉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致使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不足。(4)教育教学成果评价不合理。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评价本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关注教育本身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帮助效果,但这些针对全体学生的效果需要长期跟踪才能体现出来,可以说是一个长期的隐性工作。鉴于早出成果、出好成果逻辑的牵引,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评价一方面已经异化为对教学手段、教学设备、教学材料、教学过程的评价,用的“配方”和“素材”代替“产品”来进行评价,另外一方面,用“部分”来代替“整体”进行评价,常见的就是用参赛获奖级别和数量代替学生的获得感来进行评价。5、对学生获得感关注不够。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内容不够精湛,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宽泛而浅薄,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加之教师没有企业经历,实际操作体验少,甚至没有实际创业经验,对于学生的指导处于纸上谈兵。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的探索

(一)完善教学质量关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教学要做好,必须将教学质量从面子工程切实做成竞争力工程。对这门课程进行深入研究,挖掘课程的精髓,将其做成精品课程,制作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案例、教学讲义、教学课件、模拟实践等资源。同时,还要重视创业所需要的其他基础理论课程,像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这些课程可以设置为选修课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创业技能,将教学中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提升知识价值能力。完善教学质量关,不仅将面子工程做成竞争力工程与从知识传授到知识价值能量两者兼顾,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创业知识的能力,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从此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二)完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

好的教学质量需要完整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来保障,这项工作涉及教学科研处、学生工作处、学校团工委、二级学院和双创学院等职能部门,这些部门日常是独立存在,彼此之间配合较少,使得开展创业教育的诸多项目活动出现部门衔接难度较大,严重影响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尽管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创业工作,民办院校也纷纷设立独立的双创学院,负责创业教育的全面工作,由于资源配给有限,不能将创业工作生根落地。因此,完善组织架构,创新运作机制突显重要。由于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为了整合好校内外资源,衔接起职能部门的相关业务,具体统筹运作好创业教育教学工作,配备院校主管领导主持大局,进行全面统筹,推选各部门中工作能力强,协调能力好的优秀人才主持工作,负责日常工作。将涉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加入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机构,发挥机构组织功能、分工协调和齐抓共育的重要性。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学相统一;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专业教育相统一;实现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实现创新创业与团学活动社会实践相统一。

(三)建立更完善创业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

严格的质量在有力的保障下由优秀的团队开展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将创业教育工作达到精品,这就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以学论教,以教促学”是建构教学评价体系主导思想,为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做到:第一,授课内容要精练,过程规范。教师讲授理论知识要精准、熟练,易于学生接受理解;知识介绍过程规范,循序渐进,理论学习配合模拟实践,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升华到创业项目的迸发。第二,创业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学生获得感强。因为教学评价体系着眼于教学效果,即教学成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实践活动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体验,也就真正理解了知识精华;教师以热情投入课堂,积极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通过师生互动,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学生轻松进入情景教学中,带着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吸收课堂知识,掌握创业教育技能。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效果显著,获得感强,是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学策略和教学整合三者的评价标准。因此,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光看教师教的如何,更好看学生感受如何。这是评价一所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是否合格的标尺。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