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环境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2020-11-08陈爽朱先月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营销学院
陈爽 朱先月(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营销学院)
■引言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根据规划,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同时也大大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变革。仓储物流领域,亚马逊在全球布局智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无人机、智能手表等智能设备;京东聚焦无人机送货和自动化物流中心的搭建;马云宣布加快菜鸟网络布局,打造智能物流骨干节点城市,智慧化物流的大潮已经成为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达,人类的整个工作状态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不断迭代掉很多传统的劳动力,但是很多新的岗位也应运而生,现今的就业结构被悄然改变。
以往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研究主要是站在传统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将出现重大变革,部分现有就业岗位将逐步被淘汰,同时新的就业岗位将应运而生,本论文试图从智慧物流角度剖析人工智能时代对物流业产生的影响,预测物流行业岗位变革所带来的人才培养方向变化,应用供给侧理论对物流管理类人才供需情况进行有效分析,从有效增加供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角度,挖掘传统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科技变革需求的根本性问题,寻找能够适应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方向,以弥补传统研究的不足。
■人工智能发展对传统物流行业就业岗位冲击剖析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人工智能领域开启了新篇章,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物流业的变革。传统物流业设施老旧、作业手段落后、现代信息化水平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阻碍着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倒逼物流业从传统模式一步步向物联网、云计算、AI技术、大数据、智慧物流等方向转型升级,从而为智能制造提供柔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物流支持。在《2016 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运营项目指南》中,工信部、 财政部将“智能物流与仓储系统”纳入五大核心智能制造装备中,可见智慧物流在智能制造中的地位和作用[1]。仓储配送领域,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已大规模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力,智能拣选设备如拣选眼镜的应用也在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人员数量。京东亚洲一号无人仓库,自动化设备覆盖率已达到 100%,完全实现无人化作业。公路运输领域,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运输过程的智能化,透明化。顺丰、菜鸟网络等企业甚至在逐渐开始使用无人机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根据德勤中国发布的《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预测,无人卡车、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未来十年左右逐步成熟,将广泛应用于仓储、运输、配送等各物流环节。科技的进步,提升了物流业智能化水平,从而也带动了物流业结构的变化。
智能机器人、自动分拣线、无人驾驶叉车等人工智能设备的出现,在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行业成本的同时,也导致了传统物流岗位一线工作人员的大量失业。以中国电商物流业为例,除占比不足2%的高管人员外,其余直接从事物流活动的200余万基层工作人员面临大面积下岗。以2017博鳌国际物流论坛斩获三项人工智能大奖的苏宁为例,上海苏宁仓某1200平方米的平台,原有的300名分拣员工如今变成不超过20人[2]。然而,人工智能在减少传统行业就业岗位的同时,也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基于新生岗位的人员素质需求分析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将有益于提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供给侧理论的物流人才培养分析
面对物流行业的结构性变化,现今大部分高职院校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显然已经满足不了智慧物流产业升级与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因此应用供给侧理论对物流人才培养进行深度剖析显得尤为重要,能够较大幅度的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及供给效率。传统物流行业,从业者大部分存在于业务操作层,体力劳动较大,脑力劳动较少,对技术要求不高,随着现代物流体系的转型,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并不代表人力已完全被机器所取代,相反会技术、懂管理,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运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将严重短缺,尤其是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的启动,对智慧物流人才产生了迫切的需求。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尚且没有捕捉到智慧物流发展信息,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因此导致人才供给与需求的脱节。人才培养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只有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才能够保证毕业生满足行业及企业需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从而调整课程体系,为智慧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与时俱进的人才储备。
■人工智能环境下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对策
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充分考虑物流技术与智能制造的融合,从而在传统课程基础上融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行业前沿技术,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意识、人机交互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智慧工厂作业环境,从而满足企业需求。本文将结合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提出以下四项人工智能环境下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对策。
(一)加强产教融合,引企入校,实施产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计划
结合物流管理专业长春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成功经验,聚焦现代物流领域,与一汽物流、吉利汽车、长久物流等企业深度合作,构建校企联合、课岗融通、资源共享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汽车产业,在充分调研产业需求基础上,探索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共育国际化、高素质、高技能物流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方向的与时俱进,形成具有推广及借鉴意义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依托“1+X”证书体系,探索“工程管理+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所有专业全面实践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物流管理“1+X”证书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结合,推进课证融通。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将叉车驾驶技能等级认证技师证书有机融入到“X”中,建立具备汽车智慧物流特色的证书体系,突出“X”的个性化属性。总结品牌项目“林德杯叉车技能”社团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继续开展企业现场改善、智慧物流大数据分析等优秀社团运作,探索“工程管理+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基于产业升级,实施课程模块化建设升级计划
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物流系统的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挖掘新的衍生岗位,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的生产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政、行、企、校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基于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专业群特色的“智慧物流”方向课程,并持续进行课程迭代升级。以“红旗工匠培育工程”为引领,开发以主机厂为核心的柔性生产与智慧物流课程。通过与全国三大汽车物流企业的合作,开发汽车物流现场规划与智能设备运维课程,构建从汽车原材料采购、零部件供应、整车物流、二手车物流的汽车智慧物流课程。适应汽车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与企业深度融合,构建“基础+核心+前瞻+拓展”动态迭代的群内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增设多元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管理、调整课程评估方式,为多元人才培养提供课程资源。
(四)实施校企共建“智慧物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计划
打造集工学研创于一体,具有自我运营升级功能,校企共建共享、区域辐射引领的“智慧物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一汽物流合作,基于大数据架构,建设智慧物流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 智能仓储设计创新实训室,建成智慧物流实训中心。在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提高复合型智慧物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一汽轿车、吉利汽车、长久物流等企业深度合作,建设一批“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轮岗实习-创新实践” 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生产性实训环境,帮助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先进的智慧物流技术。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围绕智慧物流专业集群,建设互动式、智能化、开放型、多样性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现校企教学资源共享。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接企业关键岗位标准,结合技术发展前沿,整合《生产企业物流》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依据国家教学资源库标准,建设能学辅教、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终身学习的校企资源共享库,满足专业教学、企业培训和社会学习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