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家族四代人的岁月故事

2020-11-08

北广人物 2020年43期
关键词:李准李昕铜元

李昕是国内知名出版人,从北京三联书店总编辑任上退休后,创作不辍。他近期出版了新著《南海何曾隐风流——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纪事》《清华园的记忆》,从中可以读到他的四代家族故事。

李昕一家和李准有着特殊的感情

李准是清朝末年的广东水师提督,在维护我国南海主权方面起到过不可忽视的作用。李昕和李准有亲戚关系,李准是李昕祖父的亲哥哥,也即李昕的伯祖父。

李昕说这层关系不远不近。不近是因为两人不是直系亲属,而不远是因为他的祖父和父亲两人实际上都由李准抚养成人,他们和李准有着特殊的感情。

话要从李昕的曾祖父李征庸说起。李征庸共有两儿两女,这两个儿子,一个是长子李准,一个是幼子李涛。李涛就是李昕的祖父,他生于1894 年,比李准小23 岁。1901 年李征庸去世时李准30 岁,已是朝廷命官。从这时起,李准就承担起了抚养全家的责任,那时李准的大妹妹已经嫁人,8 岁的小妹和7 岁的小弟李涛就跟随李准生活。李涛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大家庭,他随李准先后在广州、香港、青岛、天津等地居住。李昕的父亲、李涛的儿子李相崇小时在家读私塾,后来到学校读初中、高中,一直到1934 年,在天津进入南开大学,学费全部是李准出的。直到1936 年李准去世,李昕的祖父和父亲始终与他住在一起,那时李相崇已经22 岁。

曾祖父李征庸不喜做官,热衷实业

李准的父亲李征庸生于1847 年,李准出生那年他24 岁,正在北京国子监里读书。1877年李征庸获得进士后,被皇帝钦点任刑部主事,主管贵州司。第二年二月间,他父亲“偶染微恙,竟至不起”,李征庸急忙回家奔丧,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儿子李准,这时李准7 岁。

李征庸原本就不喜做官,热衷实业,他利用丁忧居丧假期,实现改造家乡的计划。他在自己房子旁边加盖5 间作为学堂,让同宗同族的几十个孩子和儿子李准一起到学堂读书。他花了不少时间阅读农书,研究耕作、养殖的方法。还考察了家乡一带的山间矿产,开煤矿和铁矿,这些实业都大获成功。

这样不知不觉过了8 年,李征庸听闻有地方官说他“舍官不做与民争利”,这话传到他耳朵里,令他非常恼火,一气之下把经营多年的煤矿、铁矿赠送给家里没有官职的亲戚,自己到北京谋职。临行前,他教育李准,将来要为国家做大事,而不是为某个人效力或为自己牟私利,李昕说:“从后来李准的为人处世来看,这个观念对他影响很深。”

1887 年,李征庸被派任广东河源县知县,从此,他把自己的一家带到了广东。他后来担任过南海等县的知县,最后的职务是四川矿物商务大臣和南洋考察商务大臣,于1901 年去世。

伯祖父李准在李鸿章任下办过两件大事

李昕说,李准以军事将领闻名,但他最初却是文职官员。他担任广东钱局提调期间,做了一件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铸造广东铜元。

李昕在史料中看到,1900 年农历6 月,李鸿章上奏朝廷,要在广东自制港式铜元,获得批准,李昕告诉我:“这标志着中国铜钱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冲压生产新阶段。”但李鸿章当时担任两广总督不久,对货币市场的情况尚不熟悉,此事的最初策划要归功于李准。李准制造的铜元口碑很好,因为他格外重视品质,铜元的材料非日本住友铜不用,九成紫铜,一成锡铝,熔铸成条,再碾成片,发现有裂纹、带螺旋纹、缺边、有沙眼的一律重铸,他主持制作的铜元在国内很有信用。清末广东铜元在收藏市场上名气很大,一直受到藏家追捧。

李准在李鸿章手下做的另一件大事是改革厘金制度。同时,他也把护商的船队整顿和改造成了一支内河水军。从这时起,李准就成了内河水军的统领,这可以算是他由文入武的开始。

1903 年,岑春煊出任两广总督,把广东地区剿匪的责任交给李准,这样迫使李准转变身份,从文人变成了武将。1906 年任广东水陆提督。

父亲李相崇

李昕的父亲李相崇从出生一直到读大学前,都由李准供养。

李相崇在清华任职外文系教授,掌握9 门外语。1952 年院系调整,清华外文系取消,清华教务长周培源通知他,校方已经决定,将他留在清华,担任外语教研室主任。

此后,文学成了李相崇业余生活的一部分。一段时间里,他还继续给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译书。“文革”后期,李相崇突然想读一读俄文版《马恩全集》和《列宁全集》,主要目的是恢复俄语水平。李昕说:“他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就把中文版找来对照着看,这一看不得了,他发现《马恩全集》和《列宁全集》中文版里都有译文不准确,甚至翻译理解的错误。”为了确定自己的判断,李相崇又找来马恩列同样著作的英文版、德文版、法文版,用5个版本互相参照译校。

李相崇译校《马恩全集》和《列宁全集》的消息后来被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知道,他们把他当成宝贝捉住不放,先是请他继续译校马恩的《反杜林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继而又请他译校《列宁全集》里的6 卷。李昕说:“技术性差错不算,我父亲提出的商榷性修改意见共有2000 多条,后来中央编译局修订《马恩全集》和《列宁全集》时,他的意见有很多被采纳。”从1977 年到1980 年,译校马恩列成了李相崇的主要工作,他乐此不疲,找到了重回业务的感觉,这使他沉迷和陶醉,使他获得满足和享受。

1980 年后,清华恢复了职称评定。李相崇已经多年未搞翻译,学术成果也很少,恰好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给清华大学党委来信,对他译校《马恩全集》和《列宁全集》的工作大加赞赏,表示谢意。这封信被人在学术委员会上宣读,起了决定性作用。李昕说:“要知道当时已经十几年没有给教师们提级提职称,特别是高教四级教授晋升三级教授,那是一道门槛。清华四级教授等待升入三级的大约有七八人,个个都有学术影响力,最后学术委员会决定把唯一的三级教授指标给了我父亲。”

后来清华决定恢复外语系,希望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出来主持工作。差额选举时,李相崇得到了90%的选票。他做系主任时已经69 岁,为重建这个曾经名震天下的外语系终日操劳。李相崇晚年依旧每天坐在办公桌前编杂志、读书。

猜你喜欢

李准李昕铜元
Characteristics of a kHz helium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interacting with two kinds of targets
清末铜元余利及其影响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xplosive Network in the Shaped Charge Warhead
如何收藏清末和民国铜元
又一个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