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建造开启工程建设行业发展新时代
——对话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

2020-11-07本刊编辑部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年20期
关键词:建筑业工业化转型

文|本刊编辑部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前者提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后者提出要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若干意见》的出台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指导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路径,描绘了蓝图。

眼下,建筑业仍存在诸多问题,各业务管理协同不畅,数据共享困难,建设方式粗放带来的大量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及质量通病、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导致项目延误、浪费,从而遏制整个行业向前进步。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建筑业在科技创新、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减少污染等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建筑业需要加快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建筑业要大力推动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发展,其中,工业化是基础、数字化是核心、智能化是未来。数字化技术是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手段。随着物联网、BIM技术、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打破传统建筑业上下游壁垒,为建筑业生产方式和建造方式带来深刻变革,可以肯定的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未来发展将进入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为标志和内容的时代。

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新时期,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就行业转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问题展开探讨。以下为采访实录。

《中国建设信息化》:在您看来,目前中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处于什么阶段?面临哪些挑战?您认为突破点在哪里?

毛志兵:当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给建筑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契机。总体来看,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与国家繁荣昌盛的历程同步。我国建筑业从规模上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但发展质量还有待提升,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依然显著,科技含量也有待提高。当前,中国建筑业正走在以新型工业化变革生产方式、以数字化推动全面转型、以绿色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新时代。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其关键就是要推动建造方式向智慧建造发展。我们理解,实现智慧建造的路径,就是以工业化筑基,用信息化赋能,推动建造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自动化、智慧化”。纵观智慧建造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感知阶段、替代阶段、智慧阶段”。感知阶段就是借助信息技术,扩大人的视野、拓展人的感知能力以及增强人的部分技能。比如现在智慧工地就大体处于这个阶段。替代阶段就是要借助工业化和信息技术,完成人类低效率、低品质或高风险的工作。智慧阶段就是借助信息技术“类似人”的思考能力,替代人的大部分生产及管理活动,由一部具有强大的自我学习、自我进化能力的“建造大脑”,指挥和管理智能机械设备完成建造过程,人则向监管“建造大脑”的角色转变。当前,我国数字化建造大体上处于感知阶段;在局部领域实现了对人的替代,比如焊接机器人、钢筋绑扎机器人等;在部分领域也体现出了智慧的元素,比如衍生式设计的发展、AI技术在智慧工地局部领域的应用等。

从现实来看,我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着不少的挑战,任重道远。一方面是来自技术层面的挑战。数字化转型对基础性的信息技术和建筑工业化的水平具有依赖性,比如伴随着5G技术的应用,智慧工地技术水平才能进一步把施工现场和管理后台快速链接。另一方面是来自工程建造复杂性的挑战。建筑业的绝对技术难度尽管不如航天、精密制造等高科技行业,但其生产体系高度复杂,给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很大挑战。再一个是来自成本层面的挑战。工程建造涉及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客观决定了建筑业是一个对成本高度敏感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意味着投入的增加,特别是如果某些领域的数字化不能带来直接的价值增值,没有相应的利益合理分配机制,就难以形成市场内在动力。

我想,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将是未来很长时期的核心任务。突破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一是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以数字化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以数字化来提升生产运营效率,以数字化来创造新的需求、营造新的场景。二是变革产业体系。以数字化助力工程建造进一步向新型组织方式转型,进一步拉通产业链条,以数字化来进一步模糊细分行业边界,实现融合发展。三是推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这是实现高价值创造能力和支撑产业体系变革的前提,更是数字化转型得以持续推动的根本支撑。

《中国建设信息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影响和冲击。在您看来,这次疫情给中国建筑业带来哪些影响?疫情又给中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毛志兵:此次疫情对建筑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成本、内部管理、市场开拓、产品服务、信息化建设等都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企业面临着回款困难、现金流压力大、经营成本增加、市场开拓压力巨大、内部管理精细化要求高、线上线下协同工作量加大等多方面的影响,海外业务更面临着巨大风险和压力,延缓了我国建筑业海外发展的步伐。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疫情对于建筑业是一个优胜劣汰、提高免疫力以及行业洗牌的过程。对疫情下的企业来说,现在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特殊时期,如何自救,如何寻求自我突破是企业面临的考题。展望未来,我认为我国建筑业需要进一步调整经营方式,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进一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建造能力和水平,向绿色化、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建设信息化》:您认为新基建对推动整个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毛志兵:新基建具有技术更新迭代快、生产要素软硬件结合、细分市场深度融合发展等特征,是一种依赖于科技创新、并伴随着投融资高风险高回报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支撑智慧城市的基础层,也是支撑智慧制造、智慧建造等产业创新的基础层,因此新基建对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而言其影响将是全方位的。第一,从工程建造产业链来看,在BIM、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工程建造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快,正驱动数字化建造向智能建造、智慧建造提升,新型建造方式的发展得到了技术上的有力支撑。第二,从各建造相关主体看,无论是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建筑企业管理的方式,还是宏观层面政府监管都在向数字化快速迈进。第三,从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看,其智能化程度也在提升,智慧建筑、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支撑了智慧城市建设,把社会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可以预见,新基建必将带动工程建造向新型建造方式迈进,助力中国建造做强做优。

《中国建设信息化》:我们看到,现在有不少跨行业、跨领域的企业也开始涉足工程建设领域,比如一些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毛志兵:一方面,我觉得这种现象体现了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在信息技术强大渗透力的辅助下,各行各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是大趋势,行业的边界被打破,新业态在行业融合中被不断发掘,这体现了科技的魔力、创新的魅力。另一方面,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产业中数字化转型速度最缓慢的产业之一,这说明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其发展是沉稳的,颠覆建筑业相比其他行业可能难度更大。比如,在许多建筑相关领域如果没有建筑企业的参与,互联网公司很难单独涉足。展望未来,建筑业通过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与信息技术融合,来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是明确的。

《中国建设信息化》:您在2018全球工程建设业卓越BIM大赛上斩获了年度创新者大奖殊荣,请您分享一下您的创新经历和成果。

毛志兵:我的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中建这家现今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在中建,我把前二十年的职业生涯奉献给了海外事业。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从事海外工程的土木人,我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组织实施了多个海外重大工程项目,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近二十年,我把工作热情奉献给了工程建设科技事业。作为公司的科技负责人,提出了企业科技工作要坚持“服务经营、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组织建立企业科技工作体系,以科技为纽带推动公司业务一体化发展,按照“科技进项目、项目促科技”的思路推进科技示范工程,完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制,为重大工程提供技术保障。作为公司的科技创新组织者,主编了我国建筑业第一套企业自主完成的企业技术系列标准,主持了中国建筑千米级摩天大楼建造关键技术等重大科研项目,率先开展结构预变形控制技术研究,率先提出“数字中建”“绿色中建”等理念,推动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为公司科技实力的提升贡献了力量。作为行业科技创新的参与者,主持实施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专项课题和国家“863”计划专项课题等多个重大科研课题,主编了《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积极倡导和推动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发展新型建造技术体系,主编《建筑工程新型建造方式》、一级建造师建材等多部著作教材,为行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实事求是的讲,我本人之所以能取得包括国家科技奖、全球性行业科技奖在内的一些成果和荣誉,得益于中建这个平台的支撑,依靠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还有同行同仁的帮助以及领导和家庭的支持。因此,我感恩伟大的时代,感激党和国家,感谢各方的支持。

《中国建设信息化》:作为一名行业大咖,您有什么职业发展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发展的诀窍可以分享给工程建设行业的晚辈们?

毛志兵:行业大咖这个词不敢担当,我自认为是工程建设科技领域的一名老兵,有些许体会也许可以跟工程建设行业的新一代们分享。从传承的角度,“勤”“思”“严”“实”是我们要永葆坚持的精神品质:以勤奋不断攀登;以思考不断突破;以严谨减少偏差;以务实埋头苦干。从发展的角度看,新一代的工程建设者要在精神传承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能力建设,提高职业素养。

我建议大家:

要学会“三看”:一是要“回头看”,要善于总结经验,汇聚成果,提炼升华,以利传承;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策略,以利改进。二是要“左右看”,就是要看准我们的参照标准,找准定位,认真对标,寻找差距,迎头赶超。三是要“向前看”,要研判形势,未雨绸缪,先人一步,抢抓机遇。

要实现“三化”:专业化、差异化、资本化。专业化就是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专业化能力永远是技术人员的立身之本。差异化就是要有培育比较优势,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资本化就是要产融结合,以“金融+”的思维,用资本手段推动科技进步,助力产业发展。

要做到“三通”:一是“融会贯通”,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力争做专业集大成者,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二是“触类旁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有跨界思维,立体思维,临界处才是创新点,多维度才有新视角。三是“中外兼通”,既要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趋势,熟悉国际标准,遵循国际惯例,加强中外合作;又要坚持民族自信,拒绝盲目崇拜,善于把中国的优秀经验和成果推广到全世界,为人类拓展幸福空间。

《中国建设信息化》:日前,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举办了首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并决选出多项项目成果,您认为这项赛事对于中国建造数字化升级有哪些积极意义?

毛志兵:中国建造数字化升级需要以工程项目的智慧建造或者说数字化建造水平提升为根本标志。首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的举办非常成功,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为数字化建造的应用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一方面,这些项目覆盖了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电能源和市政公用等多类工程项目;另一方面,这些项目载体充分展示了BIM、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在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我也希望今后这项活动能够继续办好,为切实提升我国工程建设数字建造水平、为中国建造的跨越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建筑业工业化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动物“跨界”建筑业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