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需把握的几重关系探析

2020-11-06龚照绮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3期
关键词:关系分析提升措施亲和力

龚照绮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巩固我国精神建设质量、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工程,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的过程中,如何利用亲和力来提升教育的效果,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则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环节的关系角度展开分析,整合了教育整体与教育要素、教育结果与教育过程、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并针对性地分析不同关系中亲和力提升的方式。意在通过本文的整合和论述,可以为当前思政教育的落实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措施;关系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单纯利用国家所推行的先进精神理念以及行为方式来落实理论教育,而是要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充分分析不同的教育元素来达成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建立在心灵共鸣以及情感共情的基础上来实现心理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提升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亲和力,则是当前落实精神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充分分析思政教育过程中不同环节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关系差异性的基础上来,分析亲和力提升的相关措施,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当前企事业单位以及各个组织落实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首要方向。

一、亲和力的理论概念

从理论上来讲,亲和力最早源于化学研究的领域中,主要是指不同的原子之间产生一定的关联特性,从而产生主动趋近的运动模式。将其应用在思政教育中,则主要表现在通过有技巧的思政教育方式,促使被教育的对象能够主动的向思政体系趋近,并且实现高度的认可,这就要求思政教育本身以及落实的过程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以及感染力,而归根结底,是亲和力产生的作用。因此秉承着这样的原则,我们便可以将思政教育的过程进行分解,阐述不同环节以及阶段之间的联系,通过每一个环节落实的基本原则来实现亲和力的塑造和提升,才可以促使思政教育的整体过程具有潜移默化的强大影响力。

二、教育整体和教育要素亲和力关系分析

整体形象的亲和力提升主要在于教育执行者在落实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的教育环节以及生活环境联系起来,降低思政教育的突兀性,使被教育者能够乐于接受,并符合其心理和情感发展趋势,同时也要合理规划思政教育与其他环节之间的连贯性,切勿因前一阶段亲和力的下降,影响被教育者下一阶段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对后期的思政教育产生排斥心理。因此从整体的层面上进行研究和思考,进一步改变思政教育落实的外在形象能够提升被教育者对其的认可程度。

而从教育要素的角度来看,教育要素是组成整体形象的根本,整体形象上的亲和力始终离不开教育要素亲和力的影响。而教育要素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以及较强动态性的教育执行者,例如,院校的教师、企事业单位的党政管理人员等,这些教育主体的亲和力能够直接影响思政教育整体的亲和力,例如,在落实教育组织规划过程中自身的语言表述技巧、行为模式以及情感基础等,都是营造亲和力的重要细节。

其次,要保证思政教育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均与思想政治以及当前优秀的现代化思想理论有关。即思政教育不能脱离实际,亲和力的形成需要来源于被教育者的思想动态以及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教育发出者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贴合实际,充分分析不同被教育群体的情感和基础思想状态,使其能够感受到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是对心灵和精神的洗礼和重建,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境界以及思想意识。只有这样被教育者才可以主动接受思政教育,并且产生较强的心理认同。

三、教育结构和教育过程亲和力关系分析

首先从结果角度来看,教育结果是以提升整体民众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品质为目的的教育过程,但是这种最初的结果是建立在整体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建设基础上制定的,与人们的实际发展之间具有理论和价值上面的差异性。因此,在制定以及构建思政教育结果的同时,为了提升其亲和力,必须要与被教育者的实际生活细节联系起来,例如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能够稳定社会发展”转化为“接受并学习当前的先进思想,可以有效解决生活以及工作中的诸多难题”,这种细节方面的结果价值转化能够进一步强化被教育者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使其认识到接受思政教育对于自身的发展是有益的过程,便可以主动配合,积极地完成思政教育目标。

其次从教育的过程来看,教育过程中的不同细节以及教育方式都是打造结果的基础流程,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结果的亲和力程度,必须要从教育过程的细节和教育模式角度来积累亲和力,要从渗透、融入、贯穿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所谓的渗透便是要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行为模式以及规划方式中都渗透亲和力的影响价值,促使被教育者能够科学的规划教育过程;而融入则是要确保教育者能够融合到被教育者群体中去,积极的体会其思想境界以及感情状态,从而促使思政教育的过程具有生活化以及客观性;贯穿则是要在思政教育的整体过程中要保持亲和力的贯穿延续,避免出现情感上的较大断层,强化思政教育与被教育者情感之间的联系,才能够促使亲和力的延续。

四、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亲和力关系分析

从科学的教育理念角度上来看,思政教育的内容决定了教育形式的表现方式,同时教育形式也能够进一步强化教育内容的影响力,因此这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联系,同时在教育形式中落实亲和力提升能够促使被教育者更加快速的接受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中融合亲和力,也能够促使教育形式的表达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首先从教育形式角度来看,教育者要明确教育形式对于被教育者的重要影响,形式的构建相当于展现了思政教育内容的价值,同时也成为了吸引被教育者积极参与的重要点睛之笔,例如针对高校的学生来讲,思政教育形式便可以结合当前的现代化文体活动、市場调研、社会实践来执行,而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员工来讲,思政教育则需要结合其生活方式、工作内容以及精神需求作为教育形式制定的依据简单来讲。教育形式等于被教育者的心之所向,只有确保教育形式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才能够提升被教育者主动学习的意愿。

从教育内容角度上来看,内容的制定需要结合不同被教育群体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规划,避免思政教育活动出现以外在形式为主的空壳,每一个环节的规划以及行为模式的开展,都要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同时也要符合被教育者的精神需求以及行为需求。要从事物的根本角度入手,增强不同环节之间的逻辑,为被教育者提供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的思政活动,使其在每一个细节中明确活动的目的,并且积极利用真实案例、生活故事、客观数据以及社会现实来构建思政教育内容,使其丰盈充实,才能够起到提升亲和力、满足被教育者需求的目的。

五、结束语

我们可以将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提升与教育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联系起来,本文解析了思政教育的整体与基础要素、结果与过程、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联系,并且就亲和力提升的相关措施进行分析,坚持以被教育者的情感、行为以及能力发展需求为重点,以教育者作为亲和力提升的主体研究对象,促使思政教育过程能够融合到被教育者的生活以及情感中,以情感作为纽带,加强实践活动和理论分析之间的联系,才能够确保亲和力的提升有目的、有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

[2]江泽民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3,90,87.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4]毛泽东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3-34,34.

猜你喜欢

关系分析提升措施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区域物流业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刍议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立意为先,谋篇布局,揣摩细节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