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降粘增效技术在沾27-10块中的应用

2020-11-06姚寒梅陈国强信德发姚清芳陈强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微生物采收率

姚寒梅 陈国强 信德发 姚清芳 陈强

摘要:针对边底水稠油油藏沾27-10块在开发过程中,受活跃的边底水的影响,导致底水锥进,油井高含水,储量的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精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微生物降粘,改善了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提高了采收率,为同类型油藏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微生物;降粘;采收率

1     区块概况

1.1  地质概况

沾27-10块位于邵家油田的中部。构造位置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西南部,义南断裂带及南侧的低台阶上。含油面积0.5km2,有效厚度8m,地质储量82×104t,标定采收率20%。含油层系为上馆陶组,油藏埋深1265m。孔隙度34.1%,渗透率1492×10-3μm2,地面密度0.9795g/cm3,地面原油粘度4144mPa·s,凝固点25℃左右,油藏类型为边底水稠油油藏。

1.2  开发历程及现状

沾27-10块 2001年发现,至今共经历三个开发阶段:试采阶段、产能建设阶段、及产量递减阶段。目前总井数12口,全部为油井,开井10口,日产液315t,日产油15.6t,含水94.9%,采油速度0.61%,采出程度9.13%。该块生产井中含水大于90%的8 口,占开井数的80%。区块原油粘度大于4000mpa.s,因油稠,流体流度小,导致3 口油井供液不足,产液量低,仅为9t/d。

1.3  开发效果的评价

1.3.1      油藏水淹規律以底水锥进为主

沾27-10块为一受构造控制的边底水稠油油藏,采用高部位采油的排状井网,边水由低部位向高部位推进,随着累采液量的增加,边水转为底水,后以水锥的形式锥进到井底,导致高部位油井水淹,造成区块整体水淹,综合含水为94.7%,区块水锥半径最小的8m,最大的110m,平均水锥半径75m。

1.3.2      储量控制程度高,动用程度低

沾27-10块累计钻井11口,井网密度22口 /km2,平均井距213m,已控制储量为71×104t,储量的控制程度为86.6%,控制程度高。但因底水锥进的影响,动用程底低,区块采出程度仅9.13%。

2、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潜力

2.1  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挖潜难度大

断块面积小,部分油藏井网难以完善,依靠增量投入的开发方式稳产基础弱。边水突进、底水锥进造成油井高含水,剩余油分布零散且规律复杂。

2.2  随着转周轮次增加,热采效果变差。

断块水平井热采转周2 轮次后均特高含水。

3.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3.1  、油藏工程方法

3.1.1      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

沾27-10块为一受构造控制的边底水稠油油藏。利用水锥半径计算成果,发现各井的水锥半径均小于70m。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及井间滞留区。

3.1.2      层间剩余油分布规律

沾27-10块层系单一,仅馆陶三砂层组的8 小层生产。层间剩余油分布规律不做评价。

3.1.3      新井资料剩余油分析

利用2017年 -2019年在沾27-10块不同构造部位完钻的4 口新井研究分析。发现新钻井构造高部位剩余油饱合度高,构造腰部与低部位油井井间剩余油相对富集。

3.2  、数值模型方法

在eclipse软件中建立一个长800m,宽200m,厚8 米的概念模型。将模型划分为8 个模拟层,其中5 个为油层,其余的为水层。平面上网格步长为10m,纵向网格步长为1m,总网格数为:80×20×8,共12800个网格。纵向将8 个网格按照沾27-10块油井的平均渗透率赋值,使概念模型为一正韵律油藏模型。在模型中加入了类水平井2 口,井距150m,水平段长200m。运用该模型模拟水平井在边底水油藏中的开发过程。

模拟结果显示:受活跃边底水和油稠的影响,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水平井井间;纵向上受砂体正韵律分布的影响,剩余油分布在正韵律的顶部及中上部,即分布在储层中高部位。

4.    挖潜技术对策

当前国际油价低迷,转周及加药降粘成本高,不适应当前开发需求。

微生物吞吐降粘成本低,效果好,可满足当前生产需要。微生物降粘技术机理是注入的微生物以原油为碳源,代谢产物具用降低表面与界面张力的能力,达到分解、乳化长碳链原油成小分子碳链,进而降低原油粘度。

4.1  适应性的评价

4.1.1      油藏条件

沾27-10块埋深浅小于1500m、粘度高1000-10000mpa.s、采出程度低于20%。该块可实施微生物吞吐。

4.1.2      油藏微生物群落研究

通过对沾27-10块油井油样的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两个区块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源微生物菌属,其中细菌主要为假单孢菌属、地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油杆菌属等,古菌为甲烷鬃毛菌属和甲烷嗜热杆菌属。

4.1.3      微生物菌群室内研究

通过对沾27-10块油井取样化验分析,发现送检油井均被菌株显著乳化,具有明显的拉丝原油的特性;油样乳化发酵后,原油的挂壁现象显著改善,说明润湿性发生了转变。发酵产生的小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沾27-10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4.2  下步对策研究

4.2.1      调整原则

以“井间挖潜”为原则,依据区块剩余油分布特点,尽可能的利用老井,完善注采井网,同时采用吞吐降粘、堵水加吞吐降粘、堵水加吞吐降粘辅助CO2增加能量实现有针对性开发。

4.2.2.井网方案部署

沾27-10块设计井间加密井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为主。利用老油井钻新油井2 口。实施后油井总数14口,井距212m,井网密度22口 /km2,单井控制地质储量5.8×104t,根据以上部署,沾27-10块方案设计侧钻新井2 口,全部为油井2 口。

老井工作量:其中吞吐降粘3 口;堵水加吞吐降粘3 口;堵水加吞吐降粘辅助CO23 口。

5.    应用情况及效益评价

2019年在沾27-10块设计并投产新侧钻水平油井2 口,初期日油4.5t,含水91.3%,年增油570t;微生物吞吐7 井次,吞吐井初期日增油1080t。区块日油由16.5t/d上升到28.5t/d,综合含水由94.9%下降到93.7%。区块实施微生物吞吐后,标定采收率由13.62提高至14.86%,提高了1.24%,增加可采储量1.24?104t,经济效益0.6亿。

6.    结论及认识

6.1  微生物降粘技术在沾27-10块的成功运用,为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转换开发方式提供指导和借鉴。

6.2  在原有微生物适应性标准的基础上,改进完善了标准。增加了三个标准:一是对于易出砂油藏配套防砂工艺一起实施;二是对于能量差的井辅助CO2吞吐补充能量;三是对于特高含水井,先堵水再注入微生物,确保微生物在油藏中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6.3  运用统计学方法统计了区块实施微生物降粘井的粘度、构造位置、含水、采出程度及距离边水的距离与增油量的关系,运用其结果绘制了微生物降粘选井图版,图版共分为经济有效区、经济无效区及经济潜力三个区域。其中经济有效区为粘度高于4000mpa.s,构造位于高部位且距离边水远400m,综合含水小于95%的油井。为今后同类型油藏选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焕泉低渗透油藏渗流及开发特征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ISBN978-7-5021-6844-52008

[2]   才汝成.李阳.孙焕泉低渗透油层保护技术油气藏工程方法与应用石油大学出版社ISBN7-5636-1645-42002

[3]   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邵家油田沾27-10塊微生物吞吐调整方案内部资料2019。

作者简介:

姓名姚寒梅,性别女,出生年月1976.9月;籍贯:四川广元,学历大学,研究方向:油藏开发,职称: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微生物采收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分析
红树林微生物来源生物碱的开发利用
微生物对垃圾渗滤液中胡敏酸降解和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