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校史网站看高校校史档案的编研工作

2020-11-06陈恩满李锦兰

兰台世界 2020年10期

陈恩满 李锦兰

摘 要 文章以我国42所世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独立校史网站为研究对象,对其依托校史网站开展校史档案编研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校史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校史档案编研成果发布工作重视不够、校史编研成果的质量有待提高、校史编研成果更新慢、更新内容少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校史编研人才队伍建设、重视校史编研成果的发布、深化校史编研工作内容、丰富校史编研成果展示形式、多途径宣传推广编研成果等建议。

关键词 校史网站 校史档案 校史编研

中图分类号 G274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12-10

★基金项目:广东省档案科研项目“茂名石油档案开发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YDK1982018)。

★作者简介:陈恩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服务;李锦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of university history archives on independent school history websites of 42 world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There are such problems as follows: the publishing of archives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results is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university history is to be improved, the updating of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university history is slow, and the renewal content is insufficien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t is suggested the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be strengthened, the publishing of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results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s of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of university history be intensified; the forms of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results be enriched and the ways of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be multiple.

Keyword university history website; university history archives;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of university history

校史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校史档案的编研则是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校史编研不仅是对一所大学历史的保存与记录,更是对社会文化的储存和积累。它既可为高校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也可真实再现高校的办学传统、文化氛围、大师风采及校友事迹等[1]。高校校史网站为高校校史档案的展示平台,既是宣传展示校史档案的窗口,也是宣传展示学校的重要窗口。通过校史网站,可多角度、多层面展示校史编研的丰硕成果,从而实现校史文献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对双一流校史网站的校史编研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从中了解当前高校校史编研工作的状况,为我国高校校史编研工作提供参考,对提高高校校史编研工作质量、校史编研工作改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校史档案编研工作的现状

1.调查情况说明。为了掌握高校校史网站中校史档案编研工作情况,笔者于2019年7月利用网络对全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校史网站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内容涉及校史网站编研栏目设置、校史编研内容、校史编研成果数量及校史编研成果的展示等。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以求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校史编研工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2.我国世界一流高校校史网站建设情况。经调查,我国42所世界一流建設高校除了南开大学网页打不开,国防科技大学和新疆大学没有查到相关网站外,其余39所高校的校史信息主要通过四种形式的网站进行发布。(1)通过独立校史网站发布校史信息,其网站名称一般为高校名称加校史,如北京大学校史馆、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浙江大学校史网、东南大学校史文化网等,此类高校共有17家,其中两家为数字校史馆;(2)没有独立的网站,与档案馆共用网站发布校史信息,“档案”与“校史”会同时出现在网站名称中,如中国农业大学档案与校史馆、华东师范大学档案·校史信息网、云南大学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等,这类高校共有五家;(3)通过档案馆网站发布校史信息,也就是校史信息作为档案网站内容的一部分,这类网站名称一般为“高校名称”加“档案馆”,如复旦大学档案馆、吉林大学档案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档案馆等,共有14所高校为这种情况;(4)通过博物馆网站发布校史信息,校史信息也只是博物馆网站内容的一部分,网站名称为“高校名称”加“博物馆”,如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等,这类网站有3所。由于从整体来看独立校史网站(除数字校史馆外)在校史编研方面无论从栏目设置、编研成果的发布均比其他类型的校史网站更胜一筹,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这15家具有独立校史网站的校史编研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独立校史网站编研成果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网站一级编研栏目名称以及一级栏目下各级栏目编研成果的数量,并对一些排除空有栏目名称而无具体内容的编研栏目进行剔除,具体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1.编研成果数量。按校史网站编研成果的数量来划分,可把网站划分为编研成果丰富、较为丰富、一般、不丰富四大类。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校史属编研成果丰富类网站,均为700条以上,其中清华大学成果总数最多,为776条;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编研成果较为丰富,分别为413条和377条;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编研成果为一般,均为100条以上;其余编研成果数量在100条以下的归于不丰富一类,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史网站仅有10条编研成果。

2.编研成果形式。根据对校史网站下编研栏目名称及编研栏目下编研成果内容的调研,不同高校校史网站栏目虽然名称不同,但基本含义相同。现有的校史档案编研形式主要有几种类型。

(1)校史专题展览。校史专题展览主要是对所在学校的办学历史、组织沿革、发展历史以及本校发生的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事件等进行编研,以叙述学校创建至今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变迁,展示学校历史发展脉络。有关本校历史档案的编研成果形式多样,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以反映办学历程和办学成果为主的,如北京大学校史展览栏目下的百年校史陈列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60周年校史展栏目、南京大学的百年校史展栏目、东南大学泱泱吾校栏目下的百年沧桑、浙江大学的浙大史略栏目、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栏目、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史浏览栏目、西安交通大学长河撷英栏目下的交大纪事和史册新页栏目下的交大今朝、同济大学校史研究栏目下的校史之旅和历史年轮中的同济足迹等,这些栏目内容均为此类编研成果。

②以反映学校历史事件为主的,如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栏目下的师大事件、同济大学的大事记栏目、上海交通大学的交大之最栏目、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史上的今天栏目等。

③口述史,主要为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教职工、校友、在读学生等相关人士进行口述历史访谈后,整理所得的口述资料[2]。如东南大学校史研究栏目下的口述历史、浙江大学史论栏目下的口述、华中科技大学的口述历史栏目等。

(2)数字校史馆。数字校史馆是指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实体校史陈列馆的各个方面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运用网站开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构建网络虚拟校史展览馆[3]。对实地展厅的真实场景数字化以多媒体图文声像或3D动画文件为表现形式进行场景再现,并配上解说、背景音乐等,让浏览者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当前,拥有数字校史馆的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还有一些学校计划提供,如北京大学,其栏目名称已经在校史网站上显示,栏目内容暂时空缺。

(3)校史人物档案。对校史人物档案编研的目的主要为挖掘人文历史、传承学校文化,其编研成果一般以专题展览和专题栏目形式展示。

①专题展览形式,以名人生辰忌日为节点推出人物专题展览为校史人物编研的常见形式,如清华大学的“纪念唐国安先生诞辰160周年展览”“纪念黄自先生逝世80周年专题展”等。还有对杰出人物作专题展览,如东南大学的“吴健雄纪念馆”。

②专题栏目形式,以人物加其他作为专题栏目名称的,如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人物春秋”栏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人物风采”栏目、东南大学的“南雍人物”、浙江大学的“校史人物”栏目、北京理工大学的“英杰人物”栏目;另外,虽然人物二字不出现在栏目名称中,但一看就知道为人物内容栏目,如同济大学的“院士风采”栏目、上海交通大学的“交大英才”栏目、南京大学的“历任校领导”和“校友英华”栏目、西安交通大学的“交大名师”和“交大英才”栏目;还有的栏目看上去和人物无关实际上也为人物栏目,如东南大学的“梅庵故话”栏目。

总的来说,现有的校史人物档案编研成果较为丰富,占校史网站总编研成果的大壁江山。如:清华大学人物档案编研成果数量仅“人物春秋”栏目下就有530条,再加上“专题展览”栏目下的24条人物档案编研成果,一共有554条人物档案类;南京大学的“校友英华”栏目中也有552人物档案类编研成果;东南大学“南雍人物”栏目下有415条编研成果。由此可见,人物档案的编研为当前校史档案编研工作的重点内容。

(4)校史出版物。校史出版物为校史研究相关的成果,主要包括校史研究著作、校史研究论文成果等,这些校史出版物在校史网站中以专题栏目的形式出现。如北京大学校史研究栏目下的“校史文萃”提供研究论文的扫描版,“参考书目”栏目提供歷年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出版物的目录;清华大学的“文化传统”栏目中包含清华学风史料选编、清华大学校史工作60周年征文选登、“水木清华”散文集等大量校史出版物资源;同济大学的“出版物”栏目提供出版物的图书扫描版;厦门大学的“校史书架”栏目提供出版物的扫描版;武汉大学“校史研究”栏目提供出版物的封面,“校史研究”栏目则提供研究内容的图书扫描版。

(5)校园风貌。校园风貌类编研成果主要对一些有纪念意义、表彰意义、美化作用的历史遗迹、校园建筑、人文景观进行介绍,以挖掘出其背后故事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如北京大学记忆北大栏目下的“校园寻古”、东南大学的“校园风物”栏目、华南理工大学的“漫步华园”栏目、华中科技大学的 “校园风物”栏目等。

(6)照片档案。照片档案类编研成果,是通过对一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相片进行收集、整理,以相片为载体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学校的变化和发展。如北京大学“记忆北大”栏目下的毕业纪念、东南大学“旧影存珍”栏目下的老照片和毕业照、华中科技大学的“流金岁月”栏目、西安交通大学的“觅踪画廊”栏目等,均为专门的照片类编研成果。另外,照片档案类编研成果还广泛存在于本校历史、人物档案、出版物、校园风貌等校史编研成果中。

三、校史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1.校史编研成果发布工作重视不够。有些高校在建设校网站前对网站的整体架构进行了宏观的规划,对栏目的设置唯恐考虑不周,尽量做到大而全。但在后期添加栏目内容时又因为人力、物力、工作重视程度等各种原因,使栏目的内容没有及时上传到相关栏目中去。因此,有的校史网站主页上有部分栏目,空有栏目名称,但是打开后没有任何内容,显示为空白。如北京大学就有“今日北大——近20年北大发展成就展”“北大生活陈列展”这些栏目内容,为实体展的内容,按北京大学相关的实体展在网站上的展示方式就是上传实体展展板的电子版,并不涉及重新制作的问题,应该是内容没有及时上传至网站中。还有些校史网站的栏目显示还正在建设中,有的甚至出现点击打开的时候出错或者根本打不开的页面。另外,一些高校有大量的校史编研成果,但并不在校史网站中展示;还有的只显示编研成果的名称,但具体内容不展示在校史网站中。如一些校史著作,在校史网站中只有书名列表,但没有电子版,用户并不能全文阅览这些编研成果。上述种种情况都会影响校史网站对用户的吸引力导致用户对网站的持久关注度下降。

2.校史编研成果的质量有待提高。从校史网站展示的编研成果来看,校史编研成果存在编多研少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部分栏目内容只是对校史档案的汇编或选编,并没有对档案进行深入地研究。以人物档案编研为例,相当部分高校校史网站中,如“北大英杰”“校史人物”“历任校领导”等人物档案编研栏目均只提供人物的名单,没有对人物进行具体介绍;校史编研成果还存在着展示形式单一、新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大部分编研成果为图片加上文字说明,有些编研成果则完全为文字,只有少部分的编研成果以音频、视频显现,缺乏创新和先进技术的运用。这些情况都很容易让用户在浏览的过程中产生乏味的感觉,用户利用时体验感差;此外,对校史编研选题范围也不够宽广,校史编研选题范围主要集中在反映学校发展历史、组织沿革、大事记以及人物档案内容方面,其他形式编研成果较少。

3.校史编研成果更新慢、更新内容少。校史网站内容的更新频率是保持网站内容丰富性和新颖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调查校史网站相关栏目的更新日期与调查日期之间的时间差,可考察网站的更新频率的高低。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高校校史网站中校史编研的成果展示栏目更新速度慢。一些高校校史网站部分栏目长期得不到更新,而且更新的内容也少,一些栏目一年只更新一条信息,甚至有些一年的更新量为零。许多校史的编研工作集中在周年校庆之前,应学校为总结办学经验、展示光辉历程所需,而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突击开展校史编研,一旦校庆结束,校史网站的信息更新頻率就明显减慢,甚至停滞不前。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其2017年4月为建校121周年,校史网站编研栏目——“长河撷英”在2017的3月后、“星汉灿烂”在2016年12月后就无更新内容,整个校史网站于2017年12月1日至今无一条更新信息。

4.校史编研成果利用率偏低。校史成果的利用率主要体现在校史网站的访问量上,因为网站访问量直接反映网站的受欢迎程度和利用情况,是衡量校史网站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栏目内容的访问量更反映出栏目选题的用户关注度,部分校史网站提供了访问量统计,从总体来说,校史网站的访问量不尽如人意,有些校史网站中的栏目,一年的访问量只有一百多次,甚至几十次。作为代表中国顶尖水平的世界一流高校,拥有众多在校学生以及无数的校友和社会人士,如此低的访问量,值得我们深思。究其原因,与校史网站的宣传力度和校史网站提供的校史编研成果的质量密切相关。

四、校史编研工作的策略

早在1984年,国家教育部向全国高校发出《关于编写校史的通知》,《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1994)》明确要求:“高校档案部门应加强编研工作,对档案资料进行研究整理,编辑出版。参加学校信息网络整体建设和校内编史修志,编写或配合有关部门编写重要参考资料。”[4]这些法律法规从国家层面表现出对高校校史编研工作的重视,因此,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校史编研功能和价值,将校史研究纳入大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

1.要加强校史编研人才队伍建设。编研人才队伍是校史编研成果质量的重要保障,必须配备一支人员齐全、知识结构合理的编研队伍,才能促进校史研究的深入。校史编研人员必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档案相关的多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同时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方面的先进技术手段。有必要成立校史研究所之类的研究机构来加强校史编研,以推进校史研究的专门化、系统化、常态化。

2.重视校史编研成果的发布。校史编研的成果要发布出来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已有的校史编研成果应及时上传到校史网站中。应完善校史网站中的栏目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多角度、全方位需求。如把校史馆中的实体专题展览,以网上展览的形式呈现出来、把校史著作、论文、实物、相片数字化,上传到校史网站相应的栏目中,对计划建设的校史栏目而未及时建设好的栏目要抓紧安排好进度,避免出现栏目内容长期空缺的现象。

3.深化校史编研工作内容。针对当前校史编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反映学校发展历史以及人物档案内容方面,其他形式编研成果较少的情况,高校校史编研需进一步深化编研内容。要根据大学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发展历程,编研出版体现学校发展历史、办学特色、人文风物、精神渊源的校史研究成果。在校史档案的基础上,筛选出与各领域相交叉的部分,使校史研究的内容向细化发展,开展学校管理史、学校特色学科发展史、学校服务社会史、校园文化传承史等专项历史研究[5];编研成果还要以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育教学、服务本校师生、服务社会大众为目的,要与国家大事、学校大事紧密结合,紧扣时事和用户关心的热点问题,满足其教育、娱乐、启发等需求,最大限度地拓宽档案编研范围;要深入挖掘隐藏在校史人物、事件、实物、建筑、老照片等校史档案背后的故事,凝练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要深化校史编研工作内容还应实现校史档案的数字化,实现校史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此外,高校校史馆、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都是校园文化的载体,都拥有着丰富的校史资源,共同开展校史档案的编研工作。

4.丰富校史编研成果展示形式。现有的校史编研成果展示形式主要为静态的文字加图片,展示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如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类的校史档案综合编研,做到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综合调动浏览者的感觉器官,校史编研成果才更具有生机和活力。例如,现有的口述史栏目,如能把采访时录制的音、视频作为编研成果,让浏览者在口述人声情并茂的讲述中以文字音像兼具的生动鲜活形式展示出来,更能发挥口述史的魅力。此外,现有的校史编研成果中那些以校史馆中实体展览为基础的专题展览,多数为实体展出的展板的电子版,但实体展览中还会展出一些与展览主题相关的实物档案,这些实物档案并不出现在校史网站中的专题展览中。因此,这种专题展览实际只是实体展览中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还原实体展览的场景。如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实地展厅的真实场景数字化,做成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实体展览,将会大大提高校史编研成果的质量和档次。

5.多途径宣传推广编研成果。校史编研不仅仅是编和研,对于编研所出的成果只有被用户知晓利用才会充分发挥编研成果的作用。针对校史编研成果利用率偏低的情况,必须对校史网站进行多途径的宣传推广。主要可通过在学校及各二級学院官方网站和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发动师生在个人网络空间、虚拟社区专栏上宣传推广,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传播,来扩大口口相传的口碑宣传效果;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新教工岗前培训、毕业生离校教育等时机大力宣传校史编研成果,在为校史馆参观者讲解时,引导大家关注校史网站;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史馆举办校史相关活动,如组织举办校史专题展览、校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等来实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以提升传播效果。

校史网站是校史档案编研成果对外展示的窗口,建设校史网站有利于提高高校校史编研成果资源的利用率。校史网站编研成果丰富与否、校史网站宣传工作是否到位,关系着校史网站信息服务质量的高低。我们应该清楚认识校史网站建设的重要性,针对目前网站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完善网站的功能,加强网站的建设,从而提高校史信息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萍.校史档案的育人功能及实现途径[J]. 中国档案,2014 (12):34—35.

[2]李星玥.城市记忆视角下高校口述档案开发利用的SWOT分析[J].档案与建设,2018(10):33—37.

[3]王雅南.论高校数字校史馆建设[J].兰台世界,2015(8):22—23.

[4]郑慧,李燕芳.高校校史编研中的轻重得失及对策[J].档案学研究,2013(4):34—37.

[5]王晓峰, 王钰慧.高校校史编研工作内涵与外延的拓展[J]. 兰台世界,2010(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