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鸦片战争与近代化关系问题再认识

2020-11-06元彬鹏张娟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8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资本主义英国

元彬鹏 张娟娟

【摘要】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以大炮轰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强制中国改变自身的运行轨道,从此被拽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国以此为契机走向近代化。

【关键词】鸦片战争   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8-151-02

鸦片战争的爆发距今已过去一百七十多年了,然而对于这场战争的讨论与反思还在继续。作为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标志事件的鸦片战争,一方面,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悲剧与苦难,从统治者到底层民众都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流中,经受灵与肉的分离和整合的痛苦以探求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伴随着西方船坚炮利的入侵,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逐步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而资本主义先进的制度文明也有力的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封建专制体制,循环往复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已不能再按原来的方式统治下去了。

近代化,就是要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标志着政治制度的民主化,生产的机械化,文化观念的与时俱进以及意识形态的自由化。可以说,没有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中国耐人寻味的失败,中国就不会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觉醒而开始“睁眼看世界”。以英国为首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已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诚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它那商品的低廉价格,就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 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都在灭亡的恐怖下 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一切民族都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变为资产者。简短些说,它按照自己的形象,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文明比较

鸦片战争前,中国依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社会,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闭关锁国于世界资本主义潮流之外。毛泽东说过:“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但是这个“缓慢”,还不知道要“缓慢”到何年何月? 因为当时的实际情况是:

第一,经济上中国传统社会仍然是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封建自然经济,号称世界第一号农业大国。但中国人口众多的事实和快速增长只能使人均可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而当人口到达一定的极限时,战争瘟疫和其它灾难就会成为减少人口的最后措施,贫困也就成了全体中国农民不可避免的命运。中国传统农业虽然被推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生产技术的长期停滞状态和传统的精耕细作模式长期不变。这一切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都是一种很大的消极抵制力量。虽然自明末清初,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曾一度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虽拥有长达300年左右的历史,但上升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诸条件,均未成熟,只有少数行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大部分行业仍停留在萌芽状态。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仍然不成气候,因此我们对它不能作过高评价。

而英国在鸦片战争前夕,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号工业强国。欧洲在一个世纪所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了以往整个人类几千年的综合。而据阎照详先生的《英国史》载:1541年英格兰人口277万,1741年达到577万。1750年人口开始增长,到180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达到了899万。鸦片战争前夕,英国人口才增到4000万。鸦片战争发生这一年,1840年大清全国人均粮食200公斤左右,而当时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人均粮食都达到了1000公斤左右。随着英国圈地运动的推进,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第二,政治上自秦确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强化。明末清初以黄宗羲,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为代表的反对封建专制、要求民主政治的呼声,虽曾一度露頭,但仍然是中国古代儒家“民贵君轻”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并不反映近代民主的要求,而且很快遭到封建势力所扼杀。清政府继续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闭目塞听,昏瞆无知;对外通商只限于广州一口,而且还要通过十三行,不许外商直接贸易;不懂近代外交礼节,坚持外交使节靓见要行三跪九叩首封建大礼;仍抱着乾隆年间“上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的老观点,不重视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严重阻碍着东西之间的正式交往。

而英国的王权则受到传统的习惯发的影响和教会的制约,中世纪的王权常常借助于教权来显示自己的神圣性和合法性。而1640年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则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到十八世纪中叶,其民主程度已经成熟。英国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流行重商主义,政府长期执行奖励出口的保护关税政策使工商业阶层得到迅速成长。而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自由主义的兴起,英国走向了放任的自由贸易,正是在这种理念支撑下,英国屡屡来扣中国的大门。

第三,文化思想上,自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开启了“以吏为师”的传统,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一套完整地封建主义思想文化体系,并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彻底将文人的头脑格式化。虽也出现了如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所反映的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等新因素,但毕竟很微弱,没有出现西欧式的文艺复兴思潮。中国人的头脑,仍然被“三纲五常”等封建传统思想禁锢着,积重难返,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之风,一时还吹不进来。

而英国则成为近代科学的主要策源地。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正式成立,并保持了民间独立性质,会员不接受国家薪金,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遂成为此学会的最大特色,更成为英国科学进步的最大保障。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使英国实现了出版自由。1802年英国《爱丁堡评论》创刊,其政治背景乃辉格党;1809年,托利党创办《每季评论》与《爱丁堡评论》针锋相对。两大杂志集中了一大批学者,背后各有党派支持,发展成为当时英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家评论杂志。与此同时,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拜伦都写诗来鼓舞人民为民主和自由而战。

第四,军事上大清的陆军由八旗与绿营组成。八旗兵入关前英勇善战,但入关后由于汉化腐化严重,养尊处优,毫无战斗力。绿营兵由各省军队改编而成。一人入伍,全集在籍,世代相袭,以兵为业。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战斗力也不行了,统治者不得不依靠地方团练团勇。至于兵器欧洲已于十八世纪改用了火器。而大清在十九世纪依然全靠弓矢,矛戟,刀斧等原始的冷兵器。大清的常备军数目在七八十万以上但是素质极低:军官行伍出身,文化知识很少。士兵训练偏重于阵式和架势。海军战船虽多,但战斗力令人堪忧。旅日华人陈舜臣说:“在拥有舰船巨炮和经过很好训练的英国远征军面前,中国陆海军简直就是个婴儿。”德籍传教士郭士立在他1832年的一则日记中,对中国吴淞口的军事设防如此评价:“炮台是一座极为巨大的结构……可是最蹩脚的军队也能攻破它……我确信有些炮对炮手要比对他们多瞄准的敌方更加危及生命。”郭士立甚至扬言:“由大小不同的一千艘船只组成的整个中国军舰,都抵御不了一艘英国战舰。”

而英国此时拥有陆军约二十万人。军官是通过正规军事院校培养出来的。武备方面,英国早已使用各种火炮,有加农炮,榴弹炮和臼炮等,火炮的有效射程千米左右。步枪为前装滑膛式,有效射程三百米左右。英国战舰一般使用帆力,大型战舰有两到三层甲板,装有七十到一百二十门大炮。东印度公司职员胡夏米甚至建议用3000人就能打中国。

而鸦片战争最后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显然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西方国家的侵略使中国社会经济的独立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中国开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同时,又唤醒了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促使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救亡图存的艰苦探寻,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起了催化作用。中国以此为契机走上了近代舞台。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之路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五口通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陆续输入,才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化迈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至十九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基本情况是:

第一,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体制已开始解体。1899年全国进出口货值264748千海关两,出口货值195785千海关两,两笔共达460533千海关两。这就是说,中国经济已基本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使用机器的近代工矿企业陆续出现。据统计,1895年全国近代工矿企业总数达200家,资本总额5004万元,工人总数91350~98060人。近代交通运输业陆续出现,近代轮船公司约20家,拥有大小轮船约300艘,吨位总数10万吨。已筑成的台湾铁路及京奉铁路天津至山海关段共364公里,芦汉铁路已开始兴筑。电报及邮政等事业,已通达全国主要行省。

近代商业也陆续出现。外资在华开设的洋行总数达400余家。中国旧式商业正在适应外资洋行经营进出口商品的需要,逐渐出现经营洋布、西药、生丝、茶叶等新兴行业。

第二,政治上,原已走下坡路的清王朝封建政权经过国外侵略势力和国内农民革命的几度冲击,已无法照老样子统治下去,在“灭亡”威胁面前,一部分封建统治阶级,不得不转化为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实施“同光新政”。于是,封建政权开始向资本主义近代化倾斜。

随着近代企业的出现,不仅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引进了西方的社会制度。政治民主化开始提上了中国的议事日程。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早期改良派,率先提出设立议院,由君主专制向君民共主转化,反映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呼声。

第三,文化思想上,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的书籍逐步输入。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翻译馆十九世纪末先后共译出各类西书160种,总数达1075卷,由江南制造局公开出版发行。译书内容以介绍近代科学技术为主,兼及各国政治历史。1867年开办的北京同文馆对翻译西书也比较重视,先后译成《万国公法》、《格物入门》、《化学指南》等西书26种,由该馆印书处刊印公开发行。这批西书都在1870年前后出版,成为当时知识界中学习西方知识的最早入门书,对传播西学起了积极作用。梁启超曾称赞这批西书是光绪年间人们求知识于域外的“枕中鸿秘”。

传播西学的各种新式学堂陆续开办,并开始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十九世纪60年代后期北京、上海等地开办的同文馆和广方言馆,先后培养了300人左右翻译和办洋务的人才。从1872年开始,清政府采纳容闳的建议,陆续选派了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目的是培养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科的人才。這批留学生回国后分配在陆海军、各军事工业及电报、铁路等局任职,成为洋务运动的得力助手。其中有一些人后来还成为著名的官僚、军阀和技术人才,如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八十年代,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的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也培养了一批近代海陆军人才,著名近代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即曾担任过天津水师学堂的总教习,中国的教育制度也逐步走向近代化。沿袭多年,弊端丛生的八股科举制度,不得不于1905年宣布废除。

作为舆论工具的报刊杂志陆续出版发行,冲破了封建统治的沉闷空气,反映了要求政治民主的呼声。旧中国历史最久、规模较大的上海两家大报《申报》和《新闻报》已先后创刊,前者创刊于1872年4月,后者创刊于1893年2月。特别在1895年维新运动进入高潮期间,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纷纷创刊,如北京强学会创 办的《中外纪闻》,上海强学创办的《强学报》和《时务报》,湖南南学会创办的《湘报》等等,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号角作用。

从闭目塞听到主张学习,中国人西洋观念的一个巨大转变正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这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 , 先进的中国人 , 经过千辛万苦 , 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鸦片战争将中国推上近代化之路,虽然中国的这种选择是无可奈何之中的被动选举,缺乏主观能动性。尽管近代化基础十分薄弱,但中国毕竟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化迈进,不再是一个原封不动的封建社会了,而且这一基础,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继续向近代化发展的起点。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2]马克思著:《中国记事》(1862年7月7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

[3]阎照祥著:《英国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陈舜臣著:《鸦片战争实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

[5] [英]约·罗伯茨著:《19世纪西方眼中的中国》,中华书局,2006年版.

[6]顾长声著:《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牟安世著:《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朱国栋,王国章著:《上海商业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端木赐香著:《那一次,我们挨打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资本主义英国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THE DRUG WAR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