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
2020-11-06符鑫
符鑫
不同类型低渗透砂岩油藏沉积类型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需要采取有效的开发途径,对开发效果进行改善,从而提升采收率。《提高原油采收率潜力预测方法》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潜力预测方法的拓宽、深入和系统化。在综述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流线模型以及分流理论等,提升采收率潜力方法,同时介绍了预测方法在油田强化采油潜力评价中的应用。本书能够对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提供非常好的理论参考。
低渗透砂岩油藏在国际上标准与界限不统一,主要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状况以及技术条件而定。低渗透油藏的空气渗透率不大于50×10-3μm2,分为透镜体性与厚层构造两种形式。其中厚层构造低渗透砂岩油藏是一种岩性影响的三角洲沉积的油藏;透镜体岩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受到滑塌浊流沉积产生。
井网设计与裂缝匹配问题。在进行油井开采的过程中,油井注水环节有较高的方向性,如果注水裂缝与主流线方向保持一致,注水效果显著,其他方向注水效果不明显,极易导致水驱波以及系数低,水驱效果差。在低渗透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地层压力下降会使采油指数减小,即便是注水后地层压力向上升,也很难使采油指数恢复。以往的渗流力学计算过程中,会假设不同孔介质以刚性为主,但是在实际储层中具弹塑特性,主要表现为渗透率、参数随压力变化而改变。在此过程中,低渗透介质较明显。地层压力下降之后,会使储层渗透率减小,导致油藏开发受到不可逆性的影响。
技术极限井距概念与公式推导。一些流体在物性储层产生渗透的过程中,在压力梯度上升期间,有不同渗透状态:如果驱替压力梯度较小,并且流体流动性受阻,同时小于临界启动压力梯度时,流体区域会有一定的流动状态,但流动速度偏低,处于受阻状态。
确定井距方面。在对井距确定过程中,需对经济合理井距以及技术极限注采井距进行全面考虑,若技术极限注采井具与经济合理井距相比较大的情况下,可根据经济合理井距布设;若技术极限注采井具与经济合理经济相比较小的情况下,依然采用经济合理井距布置,很难构建压力驱替系统,在较大程度上会使渗透油田开发效果降低,为此需要在压裂工艺基础上实施全面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的整体性,缩短极限注采井距与经济合理井距间的差距,如果压裂技术不具备解决上述差距问题,便很难在此类油藏中有效应用。
应立场研究方面。如果储层处于均质状态,水力压裂、裂缝会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延伸。所以,在对应力场分布进行研究时,需要对水力压裂裂缝延伸方向有效预测,以此为油田开发井网调整与布设提供资料。从地层压力角度进行分析,需要确保转注井一次到位。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单井注水异常,为此应采用一定压力等级增压泵实施注水,一般压力等级为40 MPa,只有这样才能使地层实现全面开发。
油层保护方面。根据该类油藏储层敏感性特点,需要完善钻井液、完井液体系,使用欠平衡压力钻井与平衡压力钻井;采油较高的优化技术提升固井工艺配套技术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对降失水剂进行探究与开发;在采油期间,需要使用到不同技术,其中采油工程入井液技术扮演着较重要的角色,包括暂堵保护液与低伤害入井液等。
综上内容均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潜力预测方法》一书得以详细地论述。因低渗透储层有启动压力梯度,在对井距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应使用最大注采压差与启动壓力梯度,若经济合理井距较小,需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理井距;若经济合理井距相对较大,需根据井距的不同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压裂,将其间距有效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