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言世界观的高中英语教学思维品质培养

2020-11-06尹玲孙先洪

速读·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中核心素养

尹玲 孙先洪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中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指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培养重心。本文试图从思维品质入手,对新课标中语言世界观的体现进行讨论,将洪堡特语言世界观引入高中英语教学,说明了对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培养的正相关。

◆关键词:英语;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学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于十九世纪从人文主义哲学的视角,提出了与语言本质特征相关联的论断,本文探讨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形成,并在形成过程中引入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旨在提供新思路服务于高中英语教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与思维品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英语必须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并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课标中的思维品质目标是能够区分语言文化中的具象,建构新概念,梳理信息,分析和推断信息之间逻辑关系,正确判断各种思想,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多元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语言和思维紧密相连并对互相发展起作用,语言对思维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程晓堂结合英语语言和英语学习过程中两者特点,探索学生可以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十种思维能力。在核心素养的范畴下,思维品质的内涵经由学习将英语概念性的词语与客观世界相关联,根据所学英语词句、表达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研究者通过对英语学习和思维的关注与研究,指出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会逐渐提升。英语可以引导学生以全新的认知方式思考。中国外语教育高层论坛上,吴一安(2015)教授强调了语言与思维、文化密不可分,其作为高层次的思维媒介,在思维和文化品格上均有教育功能,印证了英语学科的确具备培养通用思维能力的功用。“核心素养达成是学科素养的基础,发挥学科特长,兼顾学科特点”,我们不仅抓住英语思维学科特色体现方面,还要兼顾对英语学习者的通用思维能力养成与发展。

二、语言世界观的理论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语言世界观的主要研究内容,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在19世纪提出“语言世界观”的论点,系统论述了“语言·思维·世界”的关系,他认为语言对思维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独特的世界观蕴含于每一种语言中,换言之,了解语言的过程就是对一个国家的认识过程,也是对这个国家思维的认识过程,而这个认识过程又反作用于这门语言的学习与发展。洪堡特语言哲学理论点明了国家和民族独特的世界观都蕴含在语言之中。

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的理论认为语言对思维的制约前提是认同思维可以对语言产生一定的作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就是具有限制作用。在该语言观作用下,他认为首先要走出母语思维的舒适区,然后才能跨入英语语言的世界,换言之,如果想要习得英语,走出自身母语的思维定势是基础且关键的一步。

三、基于语言世界观的思维品质培养

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思想,不仅对后来的语言学研究发展影响深远,同时为具体语言教学开辟了独特视野。由于洪堡特个人受到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其语言世界观理论也为各学习者提供看待其他民族语言的更加科学合理的视角,进而也对学习者学习英语重新进行了阐述。

思维逻辑主要是指人们在表达一件事或讨论一个观点时,判断是否有前后联系,是否存在矛盾,段落之间的顺序是否恰当和明确。教师在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时,应注重为学生搭建支架,并让学生自主分析框架,为提升学生思维逻辑性提供发展平台。

語言世界观强调语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思维方式又可以通过与新思维方式进行一系列交流与碰撞从而创造和传承新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创造性思维,将突破口定位于英语写作与翻译,借助对原版语篇的理解与模仿,通过精读地道的英文,掌握词语搭配、句型和篇章结构等英语表述特点,领会和学习蕴含的写作方法,为创造力打好基础,还可以通过背诵经典名篇的文章,捕捉具有英美文化语言特色的素材,做好知识存储并能随时提取。之后,增大输出量,模仿书写原版文章,摆脱中文思维的限定,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在两种思维间隙中寻找最平衡的位置和着力点来进行创造性的输出,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四、结语

英语是中国走向国际大门的钥匙,也是人才走向国际化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各种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会更高,学生若要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取更加长远的发展,教师就要使学生积极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沟通能力,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自身思维与国外思维的一致性,语言世界观与语言学习真正做到相互促进,把教学与理论进行更加充分的融合,创造优质教学,储备具备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程晓堂.关于当前英语教育政策调整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05):58-64.

[3]龚亚夫.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J].外国语,2014(06):18-19.

[4]洪堡特,姚小平.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德]威廉·冯·洪堡特.钱敏汝.语言与人类精神[M].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尹玲(1997—),女,山东泰安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孙先洪,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面上项目“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应用研究及实践”(项目编号:2015M052)、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SDYY16099)。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高中核心素养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